初中畢業的許振超,幾十年如一日努力學習,鑽研橋吊專業技術,麵對一疊疊用英文寫的機械圖紙,他總是學習到深夜。後來,他成為世界一流橋吊專家。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員工勵誌格言
香港鳳凰衛視著名國際問題主持人阮次山,每天要看報7小時,主要閱讀15種中英文報紙。為每次主持30分鍾的時評,總要準備十幾個鍾頭。
華人首富李嘉誠,睡覺前總要看書讀報,捕捉經濟、科技、網絡、管理方麵的最新信息。
清華大學有一位廚師,名叫張立勇,他每天幹的是炒菜、做飯和售飯菜工作,但他自學英語11年。他從包裝箱的英文字母學起,早上比別人早起2個鍾頭,晚上從7點半到零晨1點,都投入學習。他參加托福考試,獲得650分,遠遠超過了在校大學生。他的事跡被報紙報道後,10多家企業慕名而來,邀請他加盟公司。他於是成為新聞人物,被譽為“清華的饅頭神”。
從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汽車修理工,到碩果累累的工人發明家、寶鋼運輸部技能業務專家孔利明,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首華采輝煌的人生樂章。多年來,孔利明為企業解決各類設備疑難雜症340餘個,創造經濟效益1400萬元,個人擁有國家專利52項,成為上海市職務發明專利第一人。
孔利明曾經深情地說:“我的大學在寶鋼。”懷著對崗位的無限熱愛和對企業的高度忠誠之情,孔利明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崗位需要什麼就去學什麼,企業需要什麼就去補什麼,為了不斷壘高自己的知識底座,他每年花費600多元錢訂閱各種報刊雜誌,不但對電子、汽車、無線電、電腦、甚至對醫學、法律等方麵知識都有所涉獵,長久不衰地保持著旺盛的學習毅力和蓬勃的創新衝動。把知識轉化為創新動力,把學曆轉化為創新能力,成功地實現了向知識型、智能型工人的轉變。
在本職工作中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掌握和創新技術,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奧秘。
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員工勵誌格言
學習使你得到更多
隻有高中文憑的李慧是工廠裏的一名裝配工,其任務是將不同的電子元件裝配在一起,月薪是800元。一段時間後她很快掌握了複雜的工藝,並成為廠裏幹活最快和質量最好的裝配工人。她還有維修技術設備的天分,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經常是李慧讓它重新運轉起來。2年過去了,李慧希望自己能夠進入薪金較高的管理層。她意識到這樣的轉變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於是她參加了社區學院的夜校。經過四年的學習,她獲得了大學學位證書,被提升為車間主管,月薪3000多元,是做工人時的4倍。這大大改善了李慧的生活狀況,為今後她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斷學習,使你變成老總
我常常對員工聽眾說:“隻要你努力學習,不斷學習,你完全可以做到年薪30萬、50萬;也完全可以從員工變成老總。”
在法國,流傳著擦地板的總裁胡雅特努力學習的故事。最初,他在法國國際觀光酒店做服務員,主要工作是擦地板。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努力學習英語,經過三年苦學,他的英語達到了相當熟練的水平。不久,酒店將派人到英國實習,精通英語的他自然成了理想的人選。一年後回國,他被提拔為領班;之後,他又刻苦學習並精通了德語,不久又被選派到德國學習進修。進修後回來馬上被提拔為副經理。就這樣,他後來到美國華爾道夫酒店學習管理。他一步一個腳印,事業越做越大,成為美國洲際飯店集團總裁,管理著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60多家豪華酒店。
小盧為什麼不被提拔
在某公司做了6年營銷工作的小盧連年獲得公司優秀員工稱號,是部門經理的熱門人選。可公司最後並不任命他,而是從外麵招聘了一個善於計算機操作、說得一口流利外語的“小眼鏡”。原因在哪裏呢?公司人事部經理說,這並不是公司老板對小盧不滿,而是他多次謝絕了老板讓他到外麵學習提高的好意,而且他從來不給自己“充電”。結果原有的知識迅速老化,難以應對新的挑戰,所以,小盧的職位隻好“原地踏步”了。
隻有不斷尋找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
——員工勵誌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