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學習意識(1 / 2)

作為一名員工,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求知意識。不學習,就要落後;不學習,其知識就會折舊和老化;不學習,就會被社會和職場淘汰。

人類已經進入了“學習型社會。”

誠心誠意,“誠”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員工勵誌格言

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學習型社會”。在這個社會,知識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據統計,每3到4年知識總量翻一番。現代人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知識總量增長4倍;到50歲,則增長32倍!有關專家推出“知識折舊定律”:一個人一年不學習,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農業時代,隻要7~14歲讀書就能應付今後40年工作需要;工業時代,則求學時間延長至5~22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則是“80年製”,即終生學習。學習速度和社會變化速度之間有這樣的公式:

“學習速度小於變化速度就等於死亡”,即L<C=D(L為學習的速度;C為社會變化速度;D為死亡)

在學習型社會,人們把學習新的知識當做適應生活和工作的一大需要,從而不斷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生學習。所以你必須樹立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意識。

現代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現代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最需要善於學習,不斷接受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人才。在企業界,人們已經樹立起“學習力是第一競爭力”的觀念。國外的企業把學習當做企業的一項“主業”,理論界甚至把“企業”定義為“學習的贏利組織”。有遠大戰略眼光的企業開始打造“學習型企業”,塑造新的一代“學習型員工”。

美國通用公司、戴爾公司等都把“員工的迅速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對企業員工進行終生學習培訓。

上海寶鋼公司已經進入“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曆程;中國移動公司製訂“奧迪計劃”,即把員工的成長進步分為4個階段,全程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使每位員工都有明確的發展前景。

學習型社會、學習型企業的發展,同時要求企業員工具有更高的素質,來適應社會的要求:如電腦、網絡、寫作、法律、外語、管理、文化藝術、外事等方麵的知識。

現在的企業最缺什麼樣的人才?最缺的是有過硬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術技能的人才。不少高工、高級技師,年薪可以是三四十萬;不少市場營銷總監、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等“白領”,年薪可達百萬元。為什麼?物以稀為貴。社會需要他們,企業需要他們。他們擁有社會所需的知識、專業和技能。所以說,要求職,先求技;要發展,先求技!

拿破侖說過:“一個軍人應該是個立方體(有棱有角,在各方麵都能突破)”我認為:企業員工特別是管理型的員工應該是個“立方體”。要成為一個“立方體”,唯有不斷學習,終生學習。

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員工勵誌格言

你知道“知本家”嗎?

有一個名詞的變化很值得人們深思:過去大家常說最有錢的是“資本家”,現在卻變成了“知本家”。

什麼叫“知本家”呢?知本家就是知識型勞動者,擁有豐富知識和技術,這種知識和技術巳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和資本,因此他們是“知識資本家”。這種“資本”不同於傳統資本,它具有迅速擴張急劇發展的特點和能量,因而他們富得更快,而且其規模驚人,如比爾·蓋茨幾年的功夫就達到身價數百億美元,而傳統產業如洛克菲勒者幹了一輩子才達到身價10億美元。

相反,沒有文化、沒有專業技術者勢必被社會淘汰。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單位裏的守門或開電梯的人大多是些中老年人。為什麼?他們沒有機會接受現代的良好教育,缺少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沒有領到知識社會和信息社會的職場入門券,所以隻能幹這類簡單的低收入的工作了。

在現代社會,光有一門專業、一項知識行不行?顯然不行。“單打一”式的專業和知識還很難適應迅速發展的社會。時代呼喚“複合型人才”。什麼叫“複合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就是掌握多個專業、多門技能的人才。

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知識的融合、交叉和協調加快,不少崗位需要越來越多門類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現代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行各業對就業者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是說越來越需要“複合型人才”。“複合型人才”靠的是什麼?是學習,如饑似渴地學習,堅持不懈地學習,快樂開心地學習。

卓越員工成功的奧秘

卓越的員工,成功的員工,他們的奧秘在哪裏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學習,終生學習。他們絕大多數人是在“幹什麼,學什麼”,或者是“幹中學”,“學中幹”,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