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遲暮歲月(18)(3 / 3)

在餘南庚的領導下,“榮總”成立了“總統”醫療小組,共有11名醫官參與其事。通常情況下,許多罹患冠狀動脈病變的人,如果遇到昏迷的情況,最初的兩個星期,通常是最關鍵性的,假如熬不過,就隻有準備後事了。但在醫療小組的精心治療下,蔣介石竟然在床上昏迷了半年之久而沒有出現垂危的跡象,這在病史上,恐怕也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個案。

回光返照

1973年元月間,蔣介石終於從沉睡般的昏迷中蘇醒過來。他的蘇醒,給宋美齡以及官邸人士極大的興奮感。尤其讓人不敢置信的是,蔣介石在蘇醒以後,除了體力明顯大不如前以外,他的記憶力竟然毫不受到昏迷的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複後,醫官便允許他可以在第六病房四周坐在輪椅上活動。有時候還讓他到下麵去走幾圈。宋美齡為了給他解悶,又找電影股的人弄來最新檔期的拷貝,就在第六病房放映。可是,蔣介石往往看了幾分鍾以後,就說不想看了。

在蔣介石臥病期間,外間當然免不了會有一些關於他病情的傳說。為了辟謠,宋美齡和官邸人士想盡了各種辦法,向外界“證明”蔣介石依然活得好好的。這種“出場秀”前後共有四次:

第一次在媒體前曝光,是在1973年7月間,他最小的孫子蔣孝勇舉行婚禮的時候。當時,他還在“榮總”調養,尚不適合長途走動,所以未能前去觀禮。於是,孝勇夫婦便在儀式後前往醫院,按照奉化家鄉的習俗,給蔣介石奉茶。宋美齡乘機對外發表新聞,證明蔣介石的病情正在康複中。

第二次是1973年11月間,國民黨的十屆三中全會結束後,參加全會的10位主席團主席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帶領下,前往“榮總”會客室晉見“總裁”。當時,蔣介石的右手肌肉萎縮的情形,已經十分嚴重,即使坐著的時候也會因無法控製而不自覺地垂下來。結果,侍衛官隻好用透明膠布將蔣介石萎縮的右手手腕“綁”在椅子的把手上,然後才通知主席團要晉見的人員一一進場。

第三次曝光,是蔣孝武夫婦帶著年方周歲的蔣友鬆,去士林官邸探望蔣介石夫婦。那次的家族活動,在宋美齡的應允下,決定發布一張蔣家的家族照,再一次“證實”蔣介石還好好地活在人間。那張照片顯示,蔣介石手上抱著他最小的曾孫友鬆,一家和樂融融的樣子。實際上,友鬆隻有在拍照的時候,才象征性地放在蔣介石的手腕上,短短停留了幾分鍾都不到的時間。

第四次曝光,是時勢所迫的曝光,但也是別無選擇的一次純政治性曝光。

1975年初,美國“大使”馬康衛即將離職回國,提出了晉見蔣介石的請求。宋美齡左思右想,權衡利弊,最後還是決定接見。因為,也隻有這樣,才可以免去不必要的誤解和臆測。為了讓蔣介石接見馬康衛的整個過程顯得“自然”而“逼真”,士林官邸費盡了心思。不料,宋美齡臨陣變卦,她沒有要求官方任何一位外交人員作陪,認為隻要她自己陪伴蔣介石接見馬康衛就已足堪應付大局。宋美齡的決斷讓醫療小組的醫官嚇破了膽,但他們對夫人的意見又不便公開反對。那天下午,馬康衛準時依約,蔣介石端坐在士林官邸的客廳裏迎候,醫療小組則在後側隱密處嚴陣以待。在整個會見過程中,蔣介石的表情有一點僵化,偶爾講幾句話,接著就大口大口喘氣。幸好有宋美齡在一旁協助,總算適時地掩飾了蔣介石的口齒不清和詞不達意。

除了這四次主要的對外曝光,蔣介石的病情新聞便從來不曾在任何正式媒體上麵出現,這是當時國民黨控製言論的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證。當時,有不少人總認為蔣介石的病情要是輕易外泄,就會造成致命的政治後果。其實,那時蔣經國基本上已經掌控了整個黨政大局,就算蔣介石去世,也已經不具任何實質上的影響,隻會在心理上,形成對國民黨權力中心的短暫壓力。

風雨中的寧靜

1974年,蔣介石的心髒仍然沒有顯著改善的跡象。但是,宋美齡卻聽從孔二小姐的建議,從振興複健醫院請了一位外國複健醫生,每天專門為老先生做各種複健運動,並且按摩全身肌肉,但是效果卻十分有限。

1974年11月23日,宋美齡對漫長的醫院病房生活已忍無可忍,借過聖誕節之名,硬是要搬回士林官邸。但是,宋美齡想不到,這是她和她的Daring過的最後一個聖誕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