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橫禍
就在蔣介石準備含飴弄孫、安度晚年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使他的身體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那是1969年7月間,蔣氏夫婦從士林官邸搬到陽明山官邸避夏,結果在仰德大道和一輛軍車相撞。蔣介石在撞擊的一刹那,身體前傾,胸部受到劇烈震蕩。
事後,他的身體就出現了惡化。為此,8月26日,蔣介石還發布了《手諭三軍‘杜絕車禍’的指示》,提出:“今後關於車禍案件,中央應由交通部負其全責,省、市有關機構與警務處、警備總部皆受其全權指揮與責罰,並限令在三個月內杜絕車禍,如有不遵守法令再生車禍,則一律嚴處。”[78]可見,蔣介石是氣極了。
禍不單行,1971年11月,蔣介石到高雄澄清湖巡遊。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想要如廁,於是依照慣例,叫當天值班的正班貼身副官隨侍一旁。蔣介石解手解了半天,大概覺得肛門不適,就叫那名姓錢的副官為他填塞甘油球。結果,錢副官將兩個甘油球塞到了肛門旁的肌肉裏,頓時喋血滿地。醫官趕到現場時,發現肌肉已經被甘油侵蝕,並開始出現潰爛的現象。翌日急電“榮總”,直腸外科主任杜聖楷親自為蔣介石診治,總算止住流血,可是接下來的治療工作,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這次意外,再次使蔣介石的身體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宋美齡不止一次地責罵肇事者說:“就是你這個錢副官,老先生的身體就是給你拖垮的!你是罪魁禍首!”
不久,蔣介石又因為攝護腺開刀的後遺症而出現血尿。這位85歲的老人,頓時錯愕驚疑、方寸大亂。盡管醫生解釋說這是手術後的“正常”現象,但蔣介石仍是沮喪失誌,連散步都沒了精神。每當侍衛們接了尿樣送去化驗時,他的臉龐上總是浮現出驚恐的神情,以前那個威儀棣棣的統治強人,如今完全變了另外一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滿是焦慮、恐慌和對生命的了無信心,不知道未來又會發生什麼更可怖的事情。由於過度的緊張,蔣介石整個身體機能隨之垮了下來。此後,他就經常罹患感冒,而且出現了呼吸不順、口齒不清的諸多症狀。醫官檢查的結論是:血管硬化,肺部缺氧。
蔣介石對自己身體的江河日下,頗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便向鄧述微醫官征詢意見。鄧醫官告訴他這是正常現象,沒有關係。鄧述微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希望他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因為肌體的老化是任何人力都無法改變的自然法則。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想開點外還有什麼法子?
但蔣家的其他成員們卻不這麼看。1972年6月,也就是蔣介石就任第五任“總統”後的次月,士林官邸的醫官特別為他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發現心髒比前一次檢查時更為擴大,便當麵告訴了蔣介石,希望蔣能好好調養,否則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危險。
7月前後,蔣介石的飲食發生困難,往往要喘幾分鍾氣,才能夠繼續進食,有幾次,甚至吃到一半,竟然會全部吐出來,這些都是心髒病發作的前兆。醫官們此時更加肯定蔣介石的病況已呈一觸即發的態勢,於是一方麵留意觀察,另一方麵急派盧光舜醫官去美國,邀請權威專家餘南庚博士回台會診。
不料,盧光舜前腳剛走,台北陽明山中興賓館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7月22日中午,蔣介石在用膳時發生嘔吐。接著,他就喊氣悶。醫生得知了這個情況,立刻想把他移到臥榻上休息。但,就在副官準備前往攙扶的時候,他突然昏厥了過去。那天當班的醫官,本來要連夜把蔣介石送到“榮總”第六病房,然而又怕在運送過程中出現意外。所以,斟酌了老半天,最後還是決定在中興賓館成立了一個急救站,“榮總”的醫生、護士,來回奔波,硬是要將蔣介石這條在死亡線上徘徊的生命,從陰陽交界處搶救回來。據蔣的侍衛官回憶說,宋美齡在失望傷心之餘,已經為蔣介石做好了辦後事的準備,甚至連如何移靈都作了交代和演練。
7月27日,餘南庚趕回台灣,並統籌策劃接下來的一切醫療計劃。經過幾天的悉心照料,他認為蔣介石在陽明山中興賓館治病顯非萬全之策,故建議轉到“榮總”繼續治療。8月5日的深夜,醫務人員像做賊一樣將蔣介石運往“榮總”第六病房。因為當局認為,如果蔣介石得重病而且正準備做心髒大手術的消息外泄,難免被人利用來做“動搖士氣軍心”的不利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