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他都準時起床,在貼身副官的服侍下先行盥洗。據他的侍衛官翁元回憶說:“老先生不愧是個軍人,他做任何事情,乃至晨起盥洗,都是那麼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從老先生打開洗手間電燈,到他完成洗臉的動作,我們都訓練到可以算出他這一連串動作,需要多少時間。在他盥洗的時候,照例我們是不發一言,完全在他身後隨侍而已。但是,我站在他身後,看他盥洗這麼多年,他的每一個動作,我似乎都已熟悉到可以在腦海裏麵反複重演的地步。就以他擰毛巾的方法來說,都是千篇一律的方法,他一定是以交叉搞擰的方式,把毛巾的水分擰轉到幾乎最幹的程度,再一寸寸細心地擦拭他的臉孔。他是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大概是從他日本當兵時代,就已經養成的習慣。”
盥洗後,蔣介石就開始在陽台上做柔軟體操、唱聖詩。約20分鍾後,他再回房裏靜坐祈禱。在做靜坐的時候,他總是用毯子遮住膝蓋,然後點眼藥水,一邊還用手輕輕按摩,這個過程大約持續40分鍾。而後,蔣介石開始一天的早課,主要是寫日記和看報。9時左右,蔣氏夫婦共進早餐,並總是由一位口齒清楚的武官為他們朗讀重要新聞。
9時30分,蔣介石驅車前往“總統府”辦公。下班後,即回官邸吃飯,飯後小睡半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不等。午休後,蔣介石習慣出去散散步,然後回書房靜坐祈禱20分鍾,接著又開始辦公。他所謂的辦公,不過是看看報,頂多再處理幾件緊要的公文。如果有重要的來訪者,他也趁下午這段時間在官邸接見。見客時,他大多由秘書陪同,有時也親自記錄一些要點。至4時30分,蔣介石會帶一隨從出去散步。散步到興奮時,他就邊走邊唱舊時軍歌以及《反共複國歌》等,有時也養花、種草、逗狗、投食喂養等。最有趣的是,他給每條魚都取了一個名字,投食時,儼然就像司令官在檢閱他的軍隊。散步半小時後,蔣介石返回辦公室喝茶,喝茶畢再繼續辦公。
7時,士林官邸開晚飯。《蔣總統行誼》的作者吳一舟說:蔣“總統”在食的方麵,“中晚兩餐隻有兩三樣小菜,平時在家宴客,總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湯,並不備酒。他每餐一小碗飯。招待外賓、記者或僑胞,通常都用簡單的茶點,很少舉行盛大的宴會”。吳並稱蔣吃一小碗飯是在日本軍訓時養成的。此外,吳一舟還談到:“蔣‘總統’每日用餐以青菜、豆腐等植物性食物為主,隻求攝取營養,不求奢侈,不但煙酒無緣,連茶也不喝,經常飲白水。”國民黨元老吳鐵城也認為:“蔣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無異。”
晚飯後看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有專人在旁邊為他解說,他最喜歡看的是台灣自己拍的電影,因為當時台灣的影片有相當部分是對蔣介石歌“功”頌“德”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宋美齡往往為了看一部片子廢寢忘食,然蔣介石在這方麵很有節製。每天到了睡覺的時候,他一定叫停,做下記號,明日再看。
10時左右,他準時入室祈禱和沉思,然後洗硫磺泉水。洗畢後寫日記,數十年間毫無間斷。蔣自己稱:“幾十年來,我每日必有日課,每日必有日記,雖在造穴顛沛之中,也沒有一日間斷。我在閱讀某一種書籍時,沒有終卷以前,絕不旁騖其他書籍。”日記寫畢後息燈就寢。
除了生活有規律外,蔣介石也極愛整潔。他的侍衛官說:“老先生不但是一個非常講究衛生習慣的人,他的衛生習慣也和他受的軍事訓練有密切的關係。就拿他盥洗用的毛巾來說,都是定做的,每次定個二十到三十打,由工廠送到官邸,老先生喜歡的毛巾是純白色的,為了區分為洗臉和洗澡二種,印藍色線條的是洗臉和擦手用的,印紅色線條的則是洗澡專用,老先生決不會搞混。”對於衣著方麵,台灣輿論說蔣介石不大講究,但亦總是收拾得幹幹淨淨。他在接見外賓或遇有重大活動時總愛穿軍服或禮服,平時在家總喜歡穿中山服或長袍大褂。也有輿論說,蔣穿的衣服多為細軟舊衣。一件衣服,總要穿6-7年以上。他在重慶的一件舊黑披風,雖領口已破,也一直未製新的,照舊穿用。平時軍服三套,內衣和毛衣各兩套,多是補了再穿,不忍扔掉。
通過以上事實的描寫,一位倔強而固執的老兵形象就浮現在我們麵前。那麼我們又如何解釋蔣介石這些近乎呆板的生活習性呢?作者認為:其一當然是由於多年戎馬倥傯養成的習慣;其二則是由於當他的絕大多數欲望在權力上得到體現後,生活上的奢侈享受自然就弱化到了一個相對次要的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