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遲暮歲月(16)(1 / 3)

椎名此行,原準備向蔣介石遞交田中的親筆信,信函的主要內容是感謝蔣介石在戰後對日本的深切理解,“並提及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政權既然都堅持中國隻有一個的立場,日本與中共關係正常化之後,便無法維持台日之間的外交關係,請予原諒。如中華民國政府無特別異議,日本政府希望經由民間交流,盡可能維持貿易、經濟等實質關係。”[66]但既然蔣介石避而不見,他隻好耐著性子托蔣經國轉交。

蔣介石閱信後勃然大怒,複信說:

9月13日惠函奉悉。承示各節,難安緘默。願為閣下一坦述之。中共之欲赤化亞洲及全世界,乃盡人皆知之事,貴國與中共建交,在經濟上又無近利可期,不知究何所圖,而亟亟於背信、絕義,引狼揖盜如此?“中日兩國”關係密切,自東漢中葉以來,曆二千年,交往稠疊,誼同兄弟。

中國毫無絲毫有負於日本,反觀,貴國之對中國,遠者元明之際無論矣,即近者言沈陽事變,及八年抗戰,日本所加於中國之創痛,不可謂不深。

而戰後中華民國對日本之信任,不可謂不堅,親仁善鄰,春秋之義。本人關懷日本,與人為善,五十年如一日。無他,視貴國如弟昆,求兩國之共榮而已。若貴國竟與壓迫大陸人民暴力政權建交,是與全中國人民為敵。

竊為貴國所不取也。[67]

9月20日,中日雙方同時發表關於田中首相訪華的公報,兩國領導人會晤的各項準備已全部就緒。25日上午,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外相大平正芳、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等飛抵北京。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等到機場迎接。這是戰後日本首相首次訪華。

當天下午,雙方進行了第一次首腦會談。事後,二階堂進向記者團說:雙方“驚人直率地交換了意見”。晚上,在為田中首相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周恩來發表祝酒詞,稱讚田中訪華“揭開了中日關係史上新的一頁”。同時指出:“自從1894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由於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使得中國人民遭受重大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樣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牢牢記住。”又說:田中首相就任以後,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中日友好,恢複中日邦交,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現在是我們完成這一曆史性任務的時候了”。[68]田中在致詞中說:“過去幾十年之間,日中關係經曆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

此後,中日雙方進行了多輪首腦會議,就以下三個方麵進行了爭論和磋商:

(1)“麻煩”問題。周恩來在會議上直率地提出:田中首相對過去的不幸過程感到遺憾,並表示要深深地反省,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但是,“添了很大的麻煩”這一句話,引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感,因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麻煩”。[69]田中對此解釋說,從日文來講,“添麻煩”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並且包含著保證以後不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在這一天的晚些時候,毛澤東在會見田中時,也問到“麻煩”的問題。田中表示,日方準備按中國的習慣來改。

(2)日台關係問題。田中來華前,在公開場合曾多次表示“充分理解”中方關於複交三原則,但出於國內政治上的原因,日方始終沒有對三原則之一的“《日台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應予廢除”作出承諾。會談中,日方提出希望對他們國內的處境和困難給予照顧。因此,中方同意在聯合聲明中不提《日台條約》,而由日方在另外場合聲明:作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結果,《日台條約》宣告結束。這樣,剩下的問題就是日方在什麼時候作此聲明了。27日,周恩來在同田中、大平會談時當麵問道:從聯合聲明公布之日起,兩國就建交了,雙方互換大使需要多少時間?這句話實際是問日方何時采取廢除《日台條約》的具體行動。大平明確回答:“我們有決心盡快采取必要的措施。”

周恩來表示滿意。在次日的會談中,周恩來用中文寫下“言必信,行必果”六字交給田中,田中也寫下日本舊憲法裏的一句話“信為萬事之本”交給周恩來。中日雙方表明了相互信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