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遲暮歲月(13)(2 / 3)

7月16日,蔣介石在確信美台關係“絕對不會像以前一樣”後,指派楊西昆約見馬康衛,向他提出強烈抗議,並稱尼克鬆此舉是“最不友好的行動”。

同時,蔣介石還訓令沈劍虹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抗議。沈劍虹奉命拜會美國分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格林,向他轉述了來自台北的“憤怒、困惑和震驚”。對於台灣方麵這種歇斯底裏的反應,格林答複如下:(1)美國理解台灣對此事的震驚;(2)美國為事先沒有通知台灣感到遺憾,但這是不可避免的;(3)美國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不會以犧牲老朋友的利益為代價;(4)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讚同尼克鬆訪華,故台灣應適可而止。20日,美國白宮發言人齊格勒出麵證實尼克鬆曾致函蔣介石,表示“繼續承擔對台灣的防禦義務”,聊以表示對“中華民國”友人們的一點安慰。

但是,尼克鬆雖承諾了對台灣的防禦義務,卻並未能確保“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的穩固。美國在1970年以前,曾連續10次使用延期戰術,使聯大成員國不能認真地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大的問題。不過,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位的不斷提高,也由於國際上主持正義的國家與人民的不懈努力,表決票數的差距逐次接近。1970年第25屆聯大對阿爾巴尼亞等國關於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大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進行表決時,出現51票對49票的過半數讚成的結果。尼克鬆看到了形勢的變化,他對基辛格說:“在很機密的基礎上,我想請你讓你的助理人員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對我們在聯合國接納中國問題上將采取什麼方針提出建議——不要告訴任何可能會泄密的人。我認為,我們沒有足夠的票數去阻擋。接納的時間要比我們預料的要來得快。我們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逐步造成一種形勢,使我們既能保持對台灣義務,而又不致遭到讚成接納赤色中國的人的抨擊。”[53]

8月17日,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喬治·布什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建議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安理會成員國,但同時保留“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席位;要求聯合國大會同意任何驅逐“中華民國”的動議都屬於“重要問題”,需要有2/3的多數票才能獲得通過。

8月20日,針對美國的“雙重會籍”新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嚴正聲明:

1971年8月17日,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喬治·布什,根據美國國務卿羅傑斯8月2日《關於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聲明》,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一封信和一封備忘錄,正式要求把所謂“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議題,列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的議程。美國政府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當有代表權”,同時又主張“應當規定不剝奪中華民國的代表權”。這是尼克鬆政府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陰謀的大暴露。對此,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並且堅決反對。……中國政府鄭重聲明: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類似的荒唐主張,堅決反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謬論,堅決反對“台灣獨立”的陰謀。隻要在聯合國裏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地位未定”或其他類似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堅決不同聯合國發生任何關係。中國政府的這一嚴正立場是不可動搖的。不管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用任何形式推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類的陰謀,都永遠不可能得逞。必須把蔣介石集團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必須完全恢複。中國政府深信,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18國所提出的正義主張將取得勝利。

9月22日,美國正式要求將從聯合國驅逐台灣代表作為“重要問題”,並提出一項讓中國得到聯大和安理會的席位,同時讓台灣當局繼續留在聯合國的提案。10月25日,第26屆聯大開幕,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讚比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再次嚴正指出中國合法席位不容再拖延不決。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老方一帖,依然祭起“重要問題”的法寶,進行無禮反駁。此時,年近六旬的沙特阿拉伯代表巴魯迪要求發言。美國代表喜在心頭,認為這位盟友的發言定會符合本國的利益。不想,巴魯迪大聲提出根據程序此問題不應予以討論,要求進行表決。表決結果出人意料,美國希望通過的“重要問題”提案以59票反對、55票讚成和15票棄權被否決。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讚比亞、阿爾巴尼亞等國抓住時機,利用巴魯迪是技術錯誤,乘勝追擊,於是形勢突變。90分鍾後,大會再次進行表決,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3票缺席通過了阿爾巴尼亞等23國提案。當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驅逐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出聯合國的決定公之於眾時,會議大廳裏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有些人甚至跳到會議桌上歡呼起舞。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也不得不承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在第26屆聯大表決阿爾巴尼亞等國的提案之前,蔣介石預知敗局已定,為避免尷尬局麵出現,他訓令“外交部長”周書楷率代表團搶先一步,悄然退出了聯合國大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