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兩天,尼克鬆在美國堪薩斯城發表講話,向民眾解釋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原因。他說25年前,美國在軍事上是第一位的,但現在有了三個力量中心——美國、西歐、日本。再過若幹年,世界上將出現美國、西歐、日本、蘇聯、中國“五個強大的超級經濟力量”。他指出:“我認為美國政府必須首先采取步驟來結束大陸中國與世隔絕的狀態。我們必須采取這些步驟,因為由於目前存在的,看來是無法調和的分歧,蘇聯不可能采取這些步驟。我們是能夠采取這些步驟的唯一國家。……大陸中國同世界大家庭完全隔絕,而它的領導人也不同世界上的領導人聯係,這對全世界來說將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這將是不能接受的,對我們和別人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在八億中國人向世界開放門戶,從而不可避免地將會出現各種聯係和交流思想的活動的情況下,他們將成為世界上一支具有巨大潛力的經濟力量。”
15日,尼克鬆總統親自在加利福尼亞發表電視講話:“晚安。我要求在今晚利用電視台的這段時間,是為了宣布我們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出努力中的一件大事。正如我在過去的三年多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可能有穩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麵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係敞開門戶。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世界之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來總理會談。”接著,他宣讀了舉世震驚的訪華公告:“周恩來總理和尼克鬆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鬆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鬆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鬆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預料在這一宣布之後不可避免地會有猜測,所以我想對我們的政策作最清楚的說明。我們謀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的關係的行動不會以犧牲我們老朋友們的利益為代價。這不是針對任何其他國家的。我們謀求同一切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任何國家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至成為任何其他國家的敵人。我之所以采取這個行動,是因為我深信所有國家都將從緩和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改善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關係中得到好處。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我將進行一次我深深希望會成為謀求和平的旅行——不僅謀求我們這一代的和平,而且謀求我們在其中共同生活的這個地球上的將來世世代代的和平。”[50]
在尼克鬆發表上述講話前20分鍾,台灣當局駐美國“大使”沈劍虹從國務卿羅傑斯那裏預知了這一“噩耗”。沈劍虹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有幾分鍾時間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我簡直不能相信方才聽到的話是真的。我想打電話給台北方麵,不巧的是美國這邊的越洋電話接線生那天正罷工。我正在草擬電稿時,電話又響了。這次是台北外交部楊西昆次長打來的,問我是否從美國政府人士那裏,聽到基辛格秘密訪問北平的消息。台北的人士剛剛聽到新聞快報,要我證實他們聽到的消息是否正確。像我一樣,台北方麵對這一消息最初反應也是覺得難以置信。”[51]
對於美國立場的改變,台灣當局並不是沒有思想準備。早在6月15日召開的“國家安全會議”上,蔣介石曾就此事發表講話,他說:“古人常言:‘天下之事在乎人為,決不可以一時之波瀾,遂自毀其壯誌’……國父更昭示我們‘存在之根源,無不在於國家及國民獨立不撓之精神’。又說‘須知國家之受損害,及時自能回複,若國家之行動,為人所迫脅,而不謀抗拒,則其立國之精神既失,雖有大利,亦何以為’。如果今天看到某些國家短視近利,違反理性,蔑視正義,奢言和平而實在葬送和平的作為,吾人即為其所激怒,或為其所沮喪,甚至為其所脅迫,而不能‘持其誌毋暴其氣’,那就正是在‘自毀其壯誌’!隻要大家能夠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堅持國家及國民獨立不撓之精神’,亦就是鬥誌不鬥氣,那就沒有經不起的考驗,衝不破的難關。”[52]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驚變”會來得這麼快、這麼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