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秘密,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商城15(3 / 3)

(五)沒有自己用戶的電子商務公司是沒有價值的

做電子商務幾年以來,經常遇到一些同行會要求對電子商務行業進行探討,也有很多朋友讓我寫寫有關電子商務的文章。但一直苦於沒有時間,這次之所以有時間,是因為長期的腰肌勞損,腰部出了問題,醫生要求我必須住院接受治療。我想這也是中國許多創業者的悲哀,休息的時候往往也都是病倒的時候。感謝我的助理,苦於行動不便,每次都是我口述,由她執筆和潤色。這也是為什麼我的博客總是稍顯簡單,因為我隻能把自己的觀點一次性說出來。

今天這篇博客再拋幾個觀點吧:

(1)沒有自己用戶的電子商務公司是沒有價值的。首先要申明,價值分為多種多樣。即使在網上開個小店,每天服務一個用戶,也是有價值的。本文所指的價值是指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並且得到市場認可的價值,比如上市等。當初京東做電子商務的時候,也有很多同事建議在eBay易趣上開店(因為彼時eBay易趣是最火的),而我們最終還是選擇創立自己的B2C商城。我的觀點很簡單,一個連自己用戶都沒有的電子商務公司,沒有什麼價值。這也是很多在淘寶上做得不錯的賣家,現在成立了公司,也希望得到融資做大的原因,但是幾乎沒有投資人認可,因為你的所有用戶都是屬於平台的。如果經營電子商務是為了賺錢,那麼最佳的途徑是在網上平台開店,當然,這條道路以後會越來越難,所以3年前我就勸告一些在淘寶上開店的朋友,要學會積累自己的用戶,努力發展自己的B2C商城,否則免費的好日子總會過去的。

如果你選擇電子商務創業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那麼就必須建立擁有自己用戶的B2C商城。

(2)中國的綜合性B2C電子商務公司5年後最多隻能剩1~3家,而各品類垂直型電子商務公司會有很多,但規模都不會很大。

(3)2010年將是B2C電子商務公司的贏利轉折年,很多電子商務公司會在今年扭虧為盈。能否實現贏利的轉折,將是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也是起點所在。如果贏利,那麼將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搶得先機;如果不贏利,則將處於明顯劣勢。

(4)2011年,至少會有兩家B2C電子商務公司年淨利潤超過1億元,垂直類B2C公司會有至少5家年淨利潤超過千萬。

(5)2012年將是B2C電子商務公司的倒閉年。在這一年,至少會有5家大型B2C電子商務公司慘淡收場,同時倒閉的中小B2C電子商務公司將超過幾十家。競爭初期,行業內公司數量不斷膨脹,出現百家爭鳴的場麵;隨著行業逐漸成熟,優勝劣汰,公司數量也會驟減。這完全符合行業發展規律。2012年也將是中國B2C行業走向成熟的第一年。

當這篇博文即將完成的時候,剛巧發生了兩件有趣的事情:

第一是我的主治醫生進來告訴我,明天我可以出院了,恰好整整躺了一個月。

第二是我的助理給我打來電話,我們第三輪融資的第一筆錢已經到達賬戶。整個融資過程也是我躺在病床期間完成的,非常感謝我的同事們的敬業和責任心,沒有他們,這是根本做不到的。

希望出院後還有時間繼續寫我的博客,與大家共談電子商務行業。另外,我說話向來直截了當、清晰明了,尚未學會含糊其辭,所以可能很多觀點看起來很“刺眼”。在此向大家表示歉意!希望大家多批評指正。

(六)70%至90%的錢用於改善用戶體驗

現在大家都在談電商的冬天,但現在所謂的冬天就是資本的冬天,而不是業務的冬天。從整個行業來說,主要的幾家公司業績增長都非常快。資本寒冬,就是融資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我覺得僅此而已。

整個行業肯定該到洗牌的時候了,因為已經連續10年在高速增長。過去好多公司是借著行業的春風,內功練得並不是很好,一旦資本市場出現問題,那麼隻有倒閉或者被並購。行業不可能永遠容納今天幾千家賣家的數量,因為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集中。

但是,京東得看到,在未來電子商務依然將呈現較大規模的增長趨勢。在經曆了前兩年網購用戶迅速增長後,中國網購市場目前正在轉型升級。現在電子商務和傳統連鎖店幾乎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得益於信息技術和物聯網,電子商務能夠在零售業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關於平台發展判斷,我相信所有合作夥伴都是存在著多種關係,而京東有京東的價值,京東走的是純電子商務模式。京東商城屬於自主經營模式,獲利的根源在於能夠為各個合作夥伴帶來供應鏈服務。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包裝、市場營銷、品牌推廣,這是大部分品牌廠商需要做的。而京東商城要做的就是幫廠家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從工廠的大門傳遞到消費者的大門。

最終還是一個成本的考量。不管什麼模式,給品牌廠商帶來什麼價值,不一定品牌廠商直銷就好。市場的自然基本競爭規律在做調節。從全球來看,約99.99%的廠商都是選擇找合作夥伴幫助他們賣貨,而不是自己賣。全世界約0.01%的廠商自己直銷,可數的就幾家公司。

電子商務企業和傳統企業隻存在發展模式的不同,本質上並沒有區別,歸根結底都是為消費者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無論是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還是行業的推進者,最重要的是對消費者、對社會負責任。

中國消費者對電商商品配送的時間要求相比國外的消費者來說,是比較嚴格的。美國近百個品牌最快可以3天送到,比如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配送員是3天送到;如果不付額外費用的話,在美國很多訂單都是7天之內送到。但如果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24個小時沒有送到貨,消費者就開始罵你,3天沒有收到貨就會開始不斷地投訴,7天沒有送到貨就有記者進行報道了。京東做過調查,發現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售後服務為期是3天,如果不能把全國所有服務中心售後服務控製在3天之內,那麼消費者對你不會滿意,對你的品牌也會不滿意。

消費者最大的不滿就是售後,即使是以京東現有的標準,他們依然是不滿意的。京東一直認為售後服務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今年(2011年)下半年開始京東將著重在全國6大物流中心建造集中的售後服務體係。

如今,消費者購買的每個產品,在物聯網的基礎上都可以實時被監控到。離你家大概還有多少米,大概多長時間到達你們家,在全國範圍來講,京東是第一家實現了所有投遞過程、所有售後服務過程可視化的公司,也是第一家真正實現物聯網最核心內容價值的公司。京東已經實現了全國售後服務上門。比如上門取貨,顧客買東西如果有問題,最快15分鍾就能取回來。怎麼做到的呢?京東每個配送員身上都有配備,而京東的信息係統時時刻刻有上萬條配送信息,如果售後服務需求經過技術人員監測這個產品確實有問題,需要維修的話,就會選擇向離消費者最近位置的京東配送人員發一個指令,配送員就能把快件取回來。

同時,京東不會無限製地擴大京東的供應商的規模,雖然今天還在進行招商,但是京東係統會不斷進行一些測試,要做到讓每個賣家都有充分展示的機會,都能夠保證更多的銷售額,所以京東賣家的數量是有嚴格的限製的。一旦發現平台賣家太多,導致每一個賣家收益不足以保證運營,京東會立即停止拓商,以保證每家店鋪都能夠有足夠的銷售額,不斷為消費者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當然更不會有排名,京東商城從來都是以銷售數量,以發貨的速度來進行展示,以後京東也一定是這樣的。把交易完成了,讓供貨商賺到錢之後京東再收取一些費用,這是最合理的。

技術營銷是京東的核心能力之一。有的人會問京東商城的技術營銷能夠做點什麼?我可以告訴大家,京東可以提煉出大量的數據,比如你的家庭年收入多少,你的消費偏好是什麼,等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京東把合適的產品推到合適的用戶麵前。

這也是信息的力量。除了傳統的B2C收入來源,很多品牌廠商希望在京東平台上投放廣告,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服務收益。比如,京東跟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各種充值,如彩票、機票、旅遊等產品。京東收入來源比較多樣化。但是無論如何,京東還是以消費者需求、用戶滿意度、用戶體驗作為衡量標準。如果有收益,能賺很多的錢,但是有違用戶的體驗,京東也不會做。哪怕現在虧很多錢,需要大量的投資,但是能大幅度改善用戶體驗,京東也會毫不猶豫地去投資。但京東隻專注電子商務行業,或者與之相關的行業。跟電商無關的,京東不感興趣,京東永遠隻做跟電商有關的事情。

最後,還是建議所有的電商,大部分的錢不要燒廣告。我一直反對電商燒廣告,流量是不靠譜的,應該把大部分的錢投到用戶體驗改善、倉儲配送、信息係統等方麵。如果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拿了風投的錢,70%~90%的錢是投入到改善用戶體驗中,我相信,這家公司一定會有價值。不管它能不能獨立上市,都能成功地度過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