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零售行業模式變遷
1.集貿式
集貿式零售模式的渠道成本高達30%~50%,運營效率需要60~90天。集貿式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如中關村IT賣場,金五星批發這樣的市場。舉例來看,一台惠普筆記本電腦從惠普廠家生產出來,首先到達聯強國際、神州數碼這樣的區域總代理,再由總代理發到分銷商,經過如此一級、二級乃至三級分銷商的層層流轉,消費者在零售終端看到的產品已經是兩三個月之前的產品,而且每一層渠道商賺取的幾個點利潤都需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讓消費者為此買單。
圖2 集貿式零售模式
2.大商場式
大商場式零售模式的渠道成本與集貿式相比並沒有降低,我們在雙安商場、當代商城看到的衣服,利潤率仍然可高達一半。但是與集貿式相比,它的運營效率有所提高,需要40~60天,從而保證了我們可以在大商場中購買到當下流行的產品。
圖3 大商場式零售模式
3.連鎖店式
以國美和沃爾瑪為代表的連鎖店零售模式的出現,對前兩者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由於連鎖店減少了中間渠道的環節,渠道成本降低12%~20%。像沃爾瑪全球有1萬多家店麵,庫存周轉大約隻需要30天,低成本、高效率帶來了價格上的明顯優勢,給消費者足夠的選擇理由,所以能夠成為主流模式。
圖4 連鎖店式零售模式
4.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模式給零售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一是經營成本低,僅為6%~15%。由於省去了傳統渠道商在門店租金和門店人員上的投入,電子商務在經營成本上更低,可把利潤轉讓給供貨商和消費者。二是電子商務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方麵的運轉效率相對於傳統渠道要高得多,電子商務通過龐大的信息係統,根據消費者在網上的點擊率、關注程度、過往的銷售量等信息,就能快速對產品銷售作出預判。京東商城目前的平均庫存周轉隻需要12.6天左右。未來,我們的目標是隻需要7天就能將供貨商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運營的效率。
圖5 電子商務式零售模式
零售企業的競爭就是成本和效率的競爭,這正是電子商務能夠成功的根本所在。
(三)麵對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各品牌廠商準備好了嗎
正如前麵內容所談,電子商務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為整個產業和用戶帶來巨大的價值,這就注定它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當然,任何一種新模式或者新渠道的誕生,博弈和衝突也會隨之而來。這也是考驗品牌廠商的眼光、勇氣和智慧的關鍵時刻。
下麵為大家舉一個真實的案例,某著名品牌路由器廠商,其產品品質廣受消費者歡迎。在韓國市場,2003年之前該品牌廠商主要通過傳統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市場占有率達到35%,遙遙領先於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而在2003年,韓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猶如今日之中國,處於大發展的早期。此時,很多新興的電子商務公司找到該公司希望能夠銷售其產品,但該公司斷然拒絕了所有電子商務公司的合作邀請。理由聽起來也非常合理:我已經占據了35%的市場份額,擁有成熟且成功的傳統渠道,為什麼要和你們這些新玩意合作呢?如果和你們合作了,必然會影響到我的傳統渠道。
這種理由和擔心與今天國內很多品牌廠商的觀念如出一轍,驚人的相似,現在國內有很多品牌的廠商也確實是排斥電子商務的。
短短三年後的2006年,韓國的電子商務突飛猛進。韓國IT產品中15%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而這一數字在像路由器之類的網絡產品市場中更是超過50%。當初在傳統渠道上遠遠落後的其他廠商迅速抓住電子商務機會,大力開展和網絡零售商的合作,3年之後紛紛超過了該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而此時這個品牌市場占有率則不足11%。
當該公司發現銷售渠道已經變革之後,開始試圖發展電子商務市場時,卻已經徹底沒有機會了,因為別的品牌已經牢牢占據了優勢地位。也許有人說這個例子並不代表全部。是的,也許不是所有品牌3年之內都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但3年隻是個數字,變化隻是個時間問題。
一種有價值的新渠道的興起,是渠道變革的必然。這種潮流目前已經有鐵的事實證明,是任何一個品牌,任何一個廠商都無法阻擋的一種潮流,因為我們誰也控製不了用戶的選擇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渠道的衝突,一定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嗎?其實不然。每次渠道的變化,也會導致品牌廠商市場份額的變化。誰抓住了這種變化,滿足了這種變化,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反之,在新興的渠道中,份額大幅度喪失,一定會導致其在整體市場份額的下降。既然變革是不可阻擋的,衝突也是必然的,那麼品牌廠商該如何處理好這種衝突呢?根據京東商城5年以來的電子商務運營經驗,有無數種辦法可以解決這種衝突,比如:
(1)引導電子商務公司進行理性價格競爭,加強對網上價格的監控力度。但一定要注意,由於電子商務的成本遠低於傳統渠道,所以要允許網上價格比傳統渠道稍低一些。試圖保持線上線下的價格絕對的一致,是一種愚蠢的想法,也注定會失敗的。因為這不符合事物進化的規律。價格差距多少呢?根據京東商城的經驗,應該允許線上的價格比線下的價格低5%~10%左右。這種價格差距並不足以給線下的渠道帶來巨大的衝擊,同時又能滿足網民對更低價格的訴求。
(2)對於銷量較大的產品,廠商完全可以分渠道供貨。比如對於同等配置的筆記本,隻需要更改一下型號,就可以規避線上線下價格差帶來的衝突。
隻要廠商抱持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電子商務市場,這些問題其實最終都會得以解決的。而如果隻是站在門外冷眼旁觀,則注定會形成一種無法解決的局麵。
偉大的公司擁抱變化,平庸的公司懼怕變化。麵對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麵對渠道的變革,各品牌廠商準備好了嗎?
(四)電子商務才是真正的燒錢之王
三年前,每當我看到各大媒體發表文章,紛紛聲稱視頻網站是燒錢大戶、燒錢機器等諸如此類的報道時,我都是無奈且冷然一笑。如果他們知道在互聯網中還有一個叫電子商務的細分行業的話,那麼他們就絕不會去說視頻公司燒錢如何如何了。可以這麼說,在電子商務公司麵前,它們的燒錢速度和金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電子商務不僅注定是互聯網中燒錢最多的行業,而且也是發展周期最長的行業。當然,此處所指的電子商務主要指的是自主經營型的電子商務公司,如京東商城、亞馬遜等,並不包括平台型電子商務,如eBay、淘寶等。我有一個最保守的觀點就是,想做成一個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至少需要10年時間,最少也要燒掉10億元現金。請注意,我說的是最保守的觀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電子商務公司,如果想要成功,實際需要的時間將大大超過10年,資金投入也會遠遠高於10億元。
1.時間長
簡單來說,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包括從設計、研發、原材料供應管理、生產、推廣、銷售、支付、配送,最終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而自主經營型電子商務公司幾乎承擔了整條供應鏈中一半以上的環節——從廠商的生產線下線開始,一直到到達消費者手中,所有環節都涉及了。由此造成了所有自主經營型電子商務公司都無法繞過龐大、複雜的信息係統開發(包括UI/UE、BI、訂單係統、采銷係統、倉儲係統、配送係統、財務係統、支付係統、呼叫中心係統、CRM係統、售後服務係統,等等,這些係統的研發沒有5年時間是根本無法建立起來的)和廣告、采購、銷售、庫存管理、配送、支付、售後服務等眾多環節。這些環節無一不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才能逐步協調和完善。
供應鏈的管理是一種學習曲線很長的能力,是典型的J型曲線。越過這條J型曲線的彎鉤,沒有10年時間的知識積累幾乎不太可能。
2.燒錢多
根據上麵的介紹,大家基本可以算出,僅是信息係統的開發這一項,沒有2億元~3億元是做不出來的;市場費用最保守的算法,每年5000萬元,10年的時間,也需要5億元;而大型物流中心的建造,更是需要巨額的費用。根據京東商城目前的測算,一個10萬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物流中心,包括土地、建築、庫內設備以及其他附屬設施,至少需要花費6億元。中國國土幅員遼闊,沒有4個大型物流中心,很難覆蓋全國市場,也就意味著僅僅庫房就需要總共花費24億元。算上各類二級庫房和配送站,沒有30億元根本無法建立覆蓋全國的物流體係。
另外,各類財務費用,如稅費,各種管理費用,如人力資源成本等每項也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如此龐大的開支,即使有很好的毛利率,沒有10億元以上的外來資金作為支持是一項絕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中國,沒有10年時間,10億元的資金投入,誰也別想做成一個像樣(本文所指像樣是指年銷售200億元以上,淨利5億元以上,這是對比線下零售商的規模得出的)的電子商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