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觀點,不斷放棄。這個話也很刺耳,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舉過一個例子,是我母親買空調的事情。有一次我回家看家裏裝了好幾台空調,我很高興,我說媽媽你也時尚了一把,是不是在我們網上買的?我媽媽說不是。我說在哪裏買的?她說在國美。我說你為什麼到國美去買?她說方便。其實我一點都不難受,為什麼?因為我從來不想讓我媽媽成為京東的用戶,因為什麼東西都要教她,她可能終於學會了之後,還會到別的平台去試試看。所以任何公司任何時候都不要把所有人都定位為你的用戶,如果這樣我認為你是失敗的。不要認為你的公司可以服務所有的人,你隻能服務一類人,想清楚你的目標客戶群,是男人還是女人,是什麼年齡,是什麼樣的收入,有什麼樣的偏愛。所有人你都愛,然後怎麼辦?我建議你趕緊把店關了,因為你認為所有的人都是你的用戶,但你的成本將永遠無法把這些人覆蓋掉。京東的定位非常明確,我們的目標客戶群就定位為25歲到30歲之間、經過正規的學校訓練的,就是教育素質比較高的人群。如果是四五十歲的,對整個網絡很熟,整個過程都是自己做,我也很高興。但是如果你要打電話過來讓我給你下訂單,對不起,你要自己去下訂單,如果你連下訂單的能力都沒有的話我不願意跟你做生意。我希望到我這裏來購物的人都是開心的。所以,我們的企業也要學會不斷地放棄,我相信你一定要有非常精準的、明確的業務群體,讓中國10%的人成為你的用戶,你就擁有非常巨大的市場,足以讓你的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就。否則你的公司會很迷茫,搞不清楚自己哪些事情做對了,哪些事情做錯了。
京東公司過去幾年就是在不斷地放棄,最開始我們連女孩子都放棄,因為她們都不知道硬盤格式化,我怎麼服務呢?我還舉過一個例子,用戶經常投訴送貨不能上樓。我們規定前5名用戶商品不送貨上樓,如果客戶說不行,必須要送上樓,否則我不要,那麼你不要就不要。為什麼呢?因為京東的配送人員每次要背著3大包貨,非常辛苦。前5個用戶的商品是沒有辦法送上樓的,因為一個人沒有辦法背著3個包上去,物業管理人員也不讓你進樓。還有很多的高級公寓,連裝修的工作人員都不允許坐電梯的。所以,最終怎麼辦?如果這五個用戶要求必須上樓送貨,就要讓配送人員少帶貨,這樣的話配送成本就會增加。我們算了一下,如果所有人的貨都送上門,每單要多花1.6元,這就意味著我讓京東99%的用戶每個人每次下訂單多花了1.6元來買這個送上樓的業務費。所以,京東商城認為這些人不是我們的客戶。不下樓,不買就不買,我無所謂,絲毫不會痛苦,反而很高興。所以說,如果用戶有抱怨你要進行分析,去改動。還有很多用戶說我給你100塊錢,你給我送上門,這樣的話你肯定能做到,但是我們分析了,京東希望做的還是像大規模的工廠那樣,要批量的生產產品。京東選擇的是要服務於批量的生產,我們能夠提供統一的服務標準,京東的服務標準你接受了,你就是京東的用戶,你不願意接受,你就不是京東的用戶。當然,也有人有疑慮,如果大家學會了去放棄,把用戶都放棄了,到時候不是沒有用戶了嗎?其實我要說的是放棄的過程也是一個聚焦的過程,在放棄的過程中可讓你的目標客戶群越來越清晰,你的成本越來越低,你的運營越來越高效,問題出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