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電子商務的未來——“東哥”《博客訓練營》演講摘錄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京東商城的劉強東。今天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個人的觀點。京東2003年初步嚐試電子商務,2004年正式進入電子商務行業。過去這些年我們增長非常快,平均增長率都超過了200%,這在中國零售行業裏從來沒有出現過,包括國美、蘇寧,在他們增長速度最快的時候,也沒有做到這個速度。整個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經過了十幾年,從最早的8848到第二代的當當、卓越,京東應該算是第三代了。最近兩年有大量的創業者進入了電子商務市場。如果從分類來講,跟京東應該算是同一代,都是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第三代的創業者。現在行業已經達到了幾千億的規模,當一種模式的規模能夠占到社會流通行業50%的時候,一種新的行業已經真實地存在了,而且能夠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能夠影響到千千萬萬個家庭和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決策和消費的潮流。
去年按照中國相關的統計,整個電子商務占了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8%,我個人認為5年之內整個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會占據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0%以上。達到10%,這說明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發展到今天,我謹代表個人跟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第一,我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是必須很“重”的。幾年前記者李黎寫了一篇文章,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京東第一次融資。沒兩天李黎的文章就寫出來了。他們對PPG公司進行了調查。拿到這篇文章之後,投資方來找我,問我怎麼看PPG。我把李黎的文章拿出來了,投資人看了,說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我也說這篇文章寫得非常不錯。
輕公司這些年是互聯網行業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因為在過去整個互聯網行業裏麵,除了電子商務以外,別的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基本上都是基於免費的。你用QQ可以免費,你不買它的服裝也可以用;瀏覽搜狐、新浪不用花錢。
可是進入一家電子商務網站,你不花錢,就得不到任何服務,隻看產品,你隻能看到資訊。電子商務網站必須花錢才能夠享受電子商務給你帶來的產品或者是服務。這也就注定電子商務將是互聯網中最為特殊的細分行業。
所以,輕公司適合於非電子商務的互聯網公司。但是互聯網中電子商務公司並不輕。當時我就說,我們可以打賭,輕隻是暫時的現象。包括凡客誠品,我跟陳年也是好朋友,我們經常聊天。今年年初我還寫了一篇文章,我說中國電子商務沒有10年時間、沒有10億元資金的投入,誰也不可能做成像樣的電子商務公司。我這篇文章出來以後爭議極大。有三分之二的同行都對我的觀點嗤之以鼻。甚至有人說凡客誠品,人家兩年兩輪融資,兩千萬,馬上就可以上市了。我說不可能,你看陳年還有事情要做的。太簡單的東西一定是沒有價值的。賺錢賠錢不能以某個時間點來比較,國美、蘇寧也有賠錢的時候,並不是國美、蘇寧曆史上都是賺錢的。所以3年之後再來看,PPG大家也看到了,基本上失敗了。因為他們太強調輕。而凡客誠品我也看清楚了。我相信凡客誠品也很快會有好消息,會有巨額的融資,因為它需要錢,因為凡客誠品的融資重在品牌。任何一個傳統的服裝品牌的創立沒有10億廣告費,你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可嗎?沒有研發、生產、設計、質量控製,你的產品品質不能得到保證,你能得到消費者認可嗎?便宜肯定是永無止境的,68元的襯衫是便宜,可是我看到大街上還有18元的襯衣。所以凡客誠品這種模式它要花很多錢做他的品牌,讓凡客誠品的品牌被無數的消費者認可——凡客誠品的衣服又便宜質量又好,如果做到這一點,他要花大量的錢做廣告,要花很多的錢做生產控製、設計,要整合一個供應鏈,包括將來都要滲透到財務上去,這樣你的品質才能夠得到保證。市場費要花很多錢,產品設計、研發需要很多錢,還要很多錢學習。也許時間稍微短一點,但是錢需要多一點。
京東是平台的模式,我們這種平台必須要10年的時間才能做成。為什麼中國的電子商務平台越做越正呢?因為中國信用體係要逐漸健全。在美國,大部分消費者覺得到家了我再給你付錢太麻煩了,基本上是把錢存到這個公司,買了東西直接扣了就行了。亞馬遜的係統會跟美國的銀行係統自動做一個驗證。隻要驗證你的信息是真實的、有效的,你的卡就永遠存在亞馬遜上。所以你每次購物,不需要做什麼支付了。因為他的信用體係建立起來了,消費者信任亞馬遜,他不會隨便扣你的錢了。商家也信任消費者,你不會隨便把你的卡注銷,或者你注銷了,銀行會立刻告訴你,錢一定會到達亞馬遜的賬號。亞馬遜在這方麵就省了很多的費用。但在中國,消費者首先不會信任商家,你不讓我看貨,我肯定不會給你錢。時間成本、扯皮的事情很多。商家完全信任消費者嗎?並不是完全信任,網上也有很多消費者是騙子。我們也曾經推出你是京東商城的會員,級別到達多少以上,你向我的係統提交一個申請,例如你買的數碼相機壞了,你要修,我們允許你往京東寄,我們馬上再寄一個新的數碼相機給你,這叫對發服務。我們折騰了4個多月就折騰不下去了,後來我們停止了這項服務。不管多麼高級的會員,你必須把貨發到京東來,我們再把貨發給你,為什麼?因為後來收到的很多都不是數碼相機。你找快遞公司,快遞公司說我沒有拆開這個包裹,我不知道他發給你的是數碼相機,還是杯子、磚頭。這就是因為中國的信譽體係不健全造成的。你買我的新產品,你要確認,看完之後再給錢,商家做售後服務也要睜大眼睛看,看你給的東西是不是對的。要謹防他把別的地方買的東西弄壞了,送到京東來修。這種事情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雙方都要小心翼翼,為此要花費很多的成本——人力資源成本。而且郵購也是有成本的,你通過郵局做服務,就有額外的2%是被郵局拿走了。這2%是白白地損失了。最重要的是消費者也要付這2%的錢,可是消費者拿到的東西並沒有因貨到付款而變化。商家、消費者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