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秘密,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商城11(3 / 3)

更為關鍵的是,POP業務可以為京東帶來豐厚的贏利。POP業務通過向進駐自身平台的其他B2C電商收取交易傭金贏利。以天貓為例,它按品類不同,向第三方B2C電商收取3%~5%的傭金。2011年,天貓交易額1000億元,天貓2011年通過這種模式實現營收約在30億元~50億元之間。2011年,京東POP業務銷售額為30億元,占整體銷售額的10%,實現營收約在9000萬元~1.5億元之間。

劉強東視POP部門為京東未來重要的增長點,將其提升為京東第五大部門,與日用百貨、消費電子、IT、圖書等四大部門並列。劉強東為POP部門製定了更高的業績目標,提出POP業務2012年全年要實現200億元銷售額,京東這一目標如能順利達成,則有望全年實現營收8億元。2012年初以來,京東POP業務發展速度驚人,正在以22%以上的月複合增長率攀升,要達成全年200億元的銷售目標大有希望。

京東的發展模式與亞馬遜越來越相似。亞馬遜也是兼有自營和POP兩種業務模式。亞馬遜POP業務毛利率為10%~15%,遠遠高於自營業務5%的平均毛利率。目前,亞馬遜POP業務占其銷量的30%左右,為其貢獻了60%~90%的毛利率。如果京東POP業務占整體銷售額的的比重也能夠達到30%,那麼京東整體的贏利情況將大為改善。

9.張近東視劉強東、馬雲為浮雲,電商大佬混戰成一團

劉強東、馬雲、李國慶等電商大佬打架打得不亦樂乎,張近東也不甘寂寞,調集悍將強兵,企圖將劉強東、馬雲、李國慶等一幹人等全部挑落馬下。

蘇寧管理層嘲諷京東和當當網,“有些企業並沒有想實實在在地通過市場去掙錢,而是從流量上去吸引投資者,有些企業上市以後也沒有讓投資者達成應有的期望。對規範經營、創新經營的蘇寧易購來講,目前正是獲得快速發展的最好時機。”

2012年4月11日,蘇寧易購內部人員發布一條霸氣外露的七言藏頭律詩:“易幟諸侯群思變,購儲兵馬拚錢糧。單騎縱橫匹夫勇,挑落城頭呂奉先。京觀處處埋屍骨,東風燃盡赤壁血。淘盡多少豪傑夢,寶鼎歸一晉元年。”把這首詩每一句話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易購單挑京東淘寶”。

4月16日,蘇寧易購召開視頻會議,發布名為“擊穿全網底價何必東比西淘”的“全網戰書”,掀起全網價格戰。口號“擊穿全網底價,何必東比西淘”的“東”似乎指的是“京東商城”,“淘”似乎指的是“淘寶商城”。

蘇寧易購宣布,4月16日—17日,開展易付寶“充100返100”活動;4月18日—20日,開啟“底價日”活動,每天舉行三場三折專場。“蘇寧易購每個月18日都會啟動一輪促銷。”此次活動中,蘇寧易購投入了10億元特價暢銷貨源和上億元讓利額度。

“此番所打的這種促銷價格戰役,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家電商自殘式的價格戰,我們和線下是共享1000多億元的采購資源,至少有8%的優惠力度,我們物流的優勢比競爭對手有5%以上的優惠。”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自信滿滿地宣稱。

蘇寧易購“擊穿全網底價”的挑戰首先讓當當和國美坐不住了,當當網在國美家電專區打出直降2000元的廣告。當當與國美達成戰略同盟,國美進駐當當網,開賣家電產品。

4月17日,京東終於出手回擊蘇寧易購的挑戰。京東與海爾、海信、美的、格力、惠而浦、鬆下、三星、LG、伊萊克斯、索尼等家電廠商簽署總額高達800億元的未來3年家電產品采購協議,其中大家電產品成為此次簽約的重點。同時,京東商城打出了不定時秒殺的天天低價活動,並且有100萬張優惠券免費送。

京東把戰火燒向蘇寧的重點市場——家電業務,進攻策略與攻擊當當圖書市場相同,通過打擊競爭對手的優勢市場,贏得競爭。其實,家電在京東整個銷售額中的占比並不算高。目前大家電和整個家電產品分占京東營收比重的10%和25%,京東的優勢產品仍是IT、3C數碼產品。

4月20日,馬雲也開始出手回擊張近東。天貓向海信、康佳等上百家家電廠商發送“邀請函”,主要是針對暑期家電的促銷進行詳細規劃,力爭在暑期來臨之前搶占市場。

對於天貓的攻擊,蘇寧不屑一顧。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稱,任何家電品牌在蘇寧體係中的銷售規模都超過天貓品牌直營店規模20倍以上,且已與各大品牌達成共識,凡網絡促銷蘇寧易購讓利額度和數量均是可比同行的10倍。另外,蘇寧易購在5月份將開設合作廠商的旗艦店,涉及上百個品牌,其對抗天貓意圖明顯。

4月23日,一直自娛自樂的亞馬遜中國也加入廝殺的戰團,宣布啟動亞馬遜中國史上籌備最久、規模最大、參與品牌最多的店慶促銷活動。在3C數碼、家電等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的看家產品線上大幅降價,數十萬商品平均降幅超過30%。

已經淪為電商二線陣營的國美網上商城也不甘寂寞,趕來湊熱鬧。國美網上商城總經理韓德鵬宣布,從2012年5月開始,國美將全麵啟動“刷新全網低價”的新一輪促銷,大家電平均市場降幅高達三成,最高降幅超60%。

電商江湖狼煙四起,各路諸侯逐鹿中原。麵對競爭對手發動的潮水般的聯盟戰、圍剿戰和公關戰,劉強東聞戰則喜,毫無懼意。市場會把機會留給劉強東,因為劉強東堅信市場競爭的本質應該是持續改善、提高用戶體驗,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實惠、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這是贏得競爭的王道。

……

未來,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劉強東的道路會輕鬆很多,但事實上,他的後麵有一大串競爭者,各個來頭不小。

不過,諸多電商中間,未來能夠站上電商舞台中心較量的頂級拳手隻能是劉強東、馬雲和張近東等狠角色。亞馬遜中國、國美係電商平台、當當網、新蛋等平台型電商遊走在第一、第二陣營之間。一些細分行業的垂直B2C電商,要麼倒閉,要麼歸附於平台型電商。

京東商城在自己強壯的骨骼上,狂打“資本”激素,快速增肌,提升耐力和速度,變成強壯的“大塊頭”。京東由最初專注銷售3C類產品的專業B2C網站轉變為綜合型電商平台,它的產品品類涵蓋了小家電、大家電、日化產品、食品、化妝品、團購、圖書、在線酒店、旅遊、機票預定及銷售、海外銷售等細分行業。與此同時,京東奔跑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大區大型物流倉儲中心、二級物流配送站點相繼建成,建立了骨幹線路的物流運輸隊伍,組建了龐大的終端物流配送團隊。配合強大的後台信息係統,京東爆發了強大的戰鬥力。

2008年開始,馬雲就已在阿裏巴巴帝國內部進行變陣,淘寶網、支付寶先後脫離阿裏巴巴係,成為獨立平台。隨後,淘寶網C2C平台上衍生出B2C的淘寶商城,淘寶商城經曆獨立域名、開放平台等係列運作後,淘寶網、淘寶商城、支付寶被拆分成3個獨立平台運作,圍繞3個獨立平台,又形成新的商業生態環境。在經曆了C2C與B2C平台左右互搏的痛苦後,淘寶商城改名天貓商城,正式去“淘寶”化。

蘇寧集團張近東是一個足以令所有電商敬畏的對手,經過對電商近10年的觀察後,張近東憑借資本、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高調進軍電商領域,喊出2020年電商實現3000億元銷售規模的豪言。

2012年2月,張近東提出雄心勃勃的電商規劃,並將蘇寧易購剝離出蘇寧電器,成為獨立發展的平台,實行品牌差異化競爭。蘇寧易購在銷售3C、家用電器的基礎上,向百貨、日用品、圖書、虛擬產品、金融產品等品類進行拓展。電商平台與蘇寧電器實體店在信息、采購、物流、門店資源等方麵實現共享。

蘇寧電器在全國有上千家實體門店,物流倉儲、配送點和幹線運輸已經很成熟,如果蘇寧易購獨立發展後,再根據電商業態布局物流體係,發展快遞員隊伍,到時候,兩種物流體係形成互補,則任何一家電商都難以撼動蘇寧的物流優勢地位。而蘇寧具備的采購優勢,可以為價格戰提供支撐,這是包括京東商城在內的電商都難以在短時間內企及的。

國美現有管理層從總裁王俊洲到電商負責人何陽青,從年齡、經驗到戰略思考力與劉強東、馬雲、張近東比相差太多,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們更多是在做執行層麵的事,更何況他們不能像張近東一樣,自如地調配資源。雖然國美電器具備與蘇寧在基礎建設方麵實力相當,但因為領軍人物黃光裕入獄,國美電器在戰略層麵缺少決策者,在獄中的黃光裕對零售業競爭形態了解多少?黃光裕的愛人杜鵑,財務是其強項,對於電商了解多少?國美在財務及融資方麵能對電商投注多少資源,或者說有能力投注多少資源?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但起碼目前國美運作的庫巴網和國美電器網上商城並不令人看好。

同樣令電商敬畏的人還有順豐快遞老板王衛。2010年,順豐快遞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20億元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它擁有8萬名員工,18架貨運飛機,日執行30個航段,全網設有45個航空組,簽約多家航空公司400餘條航線,每日有800個以上的常用航班。38家直屬分公司、3個分撥中心、近100個中轉場、2500多個基層營業網點,覆蓋了除西藏、青海之外的31個省,近250個大中城市以及1300多個縣級市或城鎮。此外,順豐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以及韓國、新加坡都設立了網點,或者開通收派業務,規模僅次於中國郵政。

麵對火熱的電商市場,順豐也在尋求機會進入。2010年3月,“順豐E商圈”購物網站上線,並且它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工具——“順豐寶”已經取得了央行頒發的互聯網支付牌照。順豐強大的物流配送能力,足以令對手膽寒。不過,王衛是否會專心跨入電商領域此時還是一個未知數,目前來看,順豐電子商務平台並未做大力推廣。而且電商快遞占順豐快遞的業務比重並不高,同基本都是網購訂單的“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彙通和韻達)相比,順豐的收入是後者的好幾倍,但其電子商務包裹,卻隻占整體業務量的8%。如果順豐快遞堅持做一家純粹的物流公司,則可以在其他物流企業轉做電商之後,獨占剩餘快遞市場,這個市場足以成就其幾百億元規模的營收盤子。

當當網作為曾經的本土B2C老大,發展態勢已被京東商城、天貓超越。李國慶和俞渝夫婦能不能製定出有效的競爭戰略,將決定當當網能不能守在第一陣營,或者說能不能在電商行業裏生存。當當網也開始投入10億元巨資夯實自己的物流體係。其實,當當網早在京東商城、淘寶網建設自主物流體係之前,就已經建有較為完備的物流體係,但到2008年,它相對保守的競爭策略導致其被京東商城超越。

麵對劉強東、馬雲、張近東的強勢競爭,李國慶、俞渝夫婦手裏的籌碼不多,完成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當當網的業績似乎並未得到投資者的認可,股價縮水,市值蒸發,李國慶夫婦也似乎缺乏再融資能力。而且,當當網的主要經營商品——圖書業務占比過重,遭到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的打壓,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此外,當當網未能有效擴大3C和家電領域的占比,而在日化用品領域,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又在強勢進入,當當網優勢何在?作為綜合型電商平台,當當網已經越來越平淡,其未來發展前景似乎不容樂觀。

亞馬遜中國也是一個可以令電商敬畏的對手,這是就其具備的硬件條件和資金實力而言。但如果就戰術層麵而言,亞馬遜中國還是難敵本土型電商。亞馬遜中國潛行中國市場六七年,一直在布局物流體係,就物流能力而言,亞馬遜中國相當令人敬畏。但其價格、商品都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更為糟糕的是,麵對中國電商市場快速的價格波動,亞馬遜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也未能作出有效反應。這主要歸咎於亞馬遜總部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在組織架構和對職業經理人授權上作出調整。如果亞馬遜中國未來不能在網絡終端銷售層麵采取更加積極、靈活的銷售策略,它應該轉型為一個純粹的基礎物流供應商,為所有的電商服務。

而那些傳統的互聯網巨頭也在尋找機會進入電商領域,比如馬化騰的QQ帝國開始“二次創業”,將電商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巨大的網站流量和資本實力,一貫作風凶猛的QQ會不會在電商領域複製以往的成功?馬化騰有一個夢想,將騰訊打造成“中國的亞馬遜”,但亞馬遜非常重視的物流是騰訊的短板,馬化騰如何彌補上呢?擅長互聯網思維的馬化騰是否具備做網絡零售商的思維呢?

新浪的曹國偉也對電商躍躍欲試,2011年3月2日,新浪以6600萬美元向紅杉資本旗下的MaxproHoldingsLimited和EverKeenHoldings Limited收購了B2C電商麥考林19%股份,並上線了“新浪團”和“微博微團”。不過,曹國偉麵臨的同樣問題是對零售業的理解力。電子商務的較量不限於互聯網層麵,更多的是供應鏈的較量,沒有後台的物流及適合電子商務的信息係統支撐,新浪空有大量的互聯網流量能夠做好電子商務嗎?

在諸多電商中間,未來巔峰對決似乎會在劉強東和馬雲之間發生嗎?馬雲高喊著:“我就是打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劉強東則高喊著:“與馬雲一起打著望遠鏡找競爭對手!”

兩虎相爭令喜歡看熱鬧的人期待,但也令其他電商同行們膽寒,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兩家惡鬥的“炮灰”。

當然,電商市場還處於群雄混戰階段,商業模式並未最終定型,未來也許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顛覆現有模式,或者由現有模式進化出更高層級商業模式。也或者,在現有電商模式下,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而其規模甚至超過電商。就比如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出現之於互聯網一樣,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隻要有想象力,總會有新商業模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