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秘密,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商城9(3 / 3)

劉強東認為,一淘搜索抓取京東商城商品的用戶評價後,存在利用搜索的比價優勢最終變成超級電商門戶的可能,其對京東的最大威脅是“京東的客戶將被分流,或者客戶流量入口被一淘所‘鉗製’,並和電商行業上演赤裸裸的價格競爭”,因此,劉強東要在一淘用戶習慣未培養起來之前拒絕一淘。

京東的做法成為電商屏蔽一淘的導火索,隨後蘇寧易購和當當網也加入了屏蔽一淘的陣營。2011年9月28日,一淘網開始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收服電商,它表示,“我們願意與當當、蘇寧展開合作商談”。但是對於京東商城,一淘網表示,“京東商城的評論我們已經停止抓取,但一淘將會繼續保留京東商城的商品價格信息在網頁上。”

在拒絕一淘的同時,劉強東把矛頭直接指向馬雲個人:“信息透明、為用戶服務?這種騙人的鬼話已經沒人信了,早晚誰給錢多誰就排在前麵,別想得到公平的信息。相反隻會加重電商負擔,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

而馬雲也諷刺劉強東:“我不看好這種低價買來東西然後在網上高價賣出去的模式,這是個很愚蠢的模式。”

8.京東明確定位為一家零售公司,戰略思維轉變

2011年11月7日,京東召開第四屆供應商大會。劉強東開場第一句話就給了京東新的定位。他不再將自己歸納為網絡公司,而說京東實際上是個零售商。京東將會圍繞倉儲、配送係統建設、信息係統、售後服務、平台賣家支援、經營數據這6大發展核心,從采銷、運營、信息3個途徑入手備戰最新企業發展戰略。

京東要做平台型電商的想法得到明確,劉強東提出要“打造一個誠信、共贏、繁榮的B2C網絡零售生態係統”,將更多的品牌商、供貨商聚合到京東商城的平台之上,借助於京東商城鍛造的“高效率、低成本”供應鏈,開放信息、物流、財務係統,實現產業鏈各方的共贏。這正是京東實施最新戰略的目的所在。劉強東的戰略與馬雲的戰略一致了。

在京東商城看來,一個誠信、共贏、繁榮的B2C網絡零售生態係統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具有鍛造和持續優化供應鏈的能力,能夠聚攏更多供應商,為消費者提供品類豐富、物美價廉的商品。

其次,擁有強大的信息、物流、財務等後台支撐係統,能夠形成從生產需求、產品選購到購買決策,再到支付、配送和售後服務的完整閉環,並掌控每個環節,帶給用戶一體化服務體驗。

最後,能夠形成規模化效應,讓產業鏈的各方獲取更大的價值,實現各方共贏,從而不斷促進產業的繁榮發展。

在京東商城的新發展戰略規劃中,第一大路徑是“采銷”。在京東看來,零售企業的競爭就是成本和效率的競爭。自成立以來,京東商城依靠核心團隊打造了國內電子商務領域最先進的供應鏈,並對其不斷進行優化提升,在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的同時,也讓產業鏈上遊的供應商獲得更大的價值。

京東商城與11個大品類的數千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商、供應商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家電、數碼通訊、電腦、日用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等不同品類的上百萬種優質商品。品類的不斷擴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並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黏性,而由此產生的規模效應也將為京東商城以及產業鏈的各方帶來更大的價值。

未來,京東商城將通過鍛造一體化的供應鏈,聚攏更多上遊的品牌商、供應商,並利用京東商城的規模效應,推進各方的效益最大化,同時,為加盟京東商城開放平台的品牌商、代理商、個性化賣家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使其能夠集中精力做好產品。

京東商城的第二大途徑是運營。高效的物流體係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服務的核心。從2007年開始建造自己的物流係統,京東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沈陽建成了6個一級物流中心,在全國超過170個城市建立了配送站,擁有堪稱行業標準的物流服務體係。在目前絕大多數電商還在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時,京東的自營配送已能夠覆蓋70%以上的訂單,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也便於加盟京東的品牌商更好地開展電子商務。

在京東商城的運營戰略規劃中,京東不僅要成為最好的電商,還要做最好的物流。具體包括:將不斷擴充、完善以倉儲和配送為核心的物流體係——投資數十億元建設“亞洲一號”一級物流中心,擴充自營配送的覆蓋地區,持續深入推進基於信息係統的第三方倉儲物流係統的開放戰略。

京東商城還將建立以開放智能客戶、多品牌售後服務中心和商品RMA(客戶退回維修)處理為主體的一站式客戶服務體係,持續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信息則是京東商城的第三大途徑。按照規劃,京東商城將通過先進的信息係統,為品牌商提供數據分析與共享,實現精準化營銷,同時利用京東商城的規模效應,推進產業鏈各方的效益最大化。

2011年,京東走向平台化電商的同時,在廣告上的投入不斷加大。11月8日,央視黃金資源招標會上,京東以2.2098億元一舉拿下兩個熱門標,即2012年奧運會央視《倫敦戰報》和《賽事導航》的獨家冠名。

9.物流成本吞噬電商毛利,網購快遞收費時代到來

2010年底,“全場免運費”被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中國等三家電商用來大打圖書價格戰。其後,“全場免運費”逐步成為B2C電商的標配,此後各類電商紛紛咬牙跟上。用“過度服務的物流”進行洗牌的運作模式讓很多B2C大失血。

2011年11月22日,京東商城調整物流策略,宣布放棄全場免運費標準,對金額不足39元的訂單收取5元運費,鑽石級、雙鑽級用戶可以繼續享受全場免運費的特殊優惠。一個月後,原本在一線城市全場免運費的新蛋也宣布提高免費送貨門檻,單筆不足99元加收運費。

京東商城已扛不住物流成本所帶來的運營壓力,不得不收取快遞費。電商的物流倉儲成本都很高,平均而言,物流成本占到18%。全國平均來算,京東每個訂單平均的倉儲物流成本是15元,而客單均價為900多元,由此計算,京東的物流倉儲成本比例是2%。

在京東商城,39元以下的訂單很大一部分是圖書和小電子產品。圖書的平均客單價是25元,毛利率約在15%~20%。這意味著每送一次圖書,毛利隻有5元錢。而小電子產品的毛利更是隻有5%左右,幾乎不賺錢。大家電的毛利率不到5%,電腦是6%~7%,它們的淨利潤大多來自品牌供貨商的返點,大約隻有2%~6%。服裝的毛利率約是50%,鞋是20%多,毛利率相對較高,但客單價較低,退換貨率居高不下,服裝的退換貨率是7%,鞋子是10%。再去掉營銷、人力、正常的運營開支,折算下來,服裝、鞋子等品類的淨利潤也僅在10%左右。

對於客單價小的訂單來說,毛利潤幾乎被快遞費吞噬。訂單越多,虧損就越大。以運營較好的3C類電商來講,平均下來,一件家電的配送成本是50多元。其中,大家電的配送成本比小家電要高。比如,一件5000元的冰箱,毛利約是250元錢,而配送一件冰箱的物流費用是100元,這還沒有算上保價、倉儲、研發、人員工資等費用。小家電的毛利在20%以上,但是客單價低,平均是200元~300元,毛利幾乎隻能覆蓋物流費用。電商如果經營不善,很可能虧損。再做點促銷,打點折扣,或者免運費,那麼虧損更大。加收5元快遞費隻能平衡“北上廣”等大城市的配送費,對於中小城市來說,每個訂單的配送成本遠高於5元。

沒有自建物流的電商,如果選擇配送質量較高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成本會更高。比如順豐對電商的快遞費,同城快遞是15元/單,異地是25元/單以上,全國平均下來是22元~25元/單,而且,聘請第三方物流公司會嚴重影響電商的資金周轉率。對於電商行業來說,70%的物品都走的是貨到付款。EMS標準給電商的回款時間是35天~60天,順豐和宅急送一般是5天~7天。但是電商要求現金流的運轉周期較短,較長的結算周期對電商是個挑戰。而且,這還不能保證100%結算,物流公司需要從送貨員手中一層一層將貨款收上來,貨送得越深(三線城市、縣鄉),回款周期會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