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辦法正視自己的問題,也就沒有機會改變,沒有機會修正自己。有人問我:金老師,你為什麼能從一個農民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企業家、一個培訓師?你是怎麼做到的?我跟他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我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改變。即使我不開心,也會很快調整過來,馬上去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很期待別人的高評價,但是我們還是要正視自身的問題,這樣才會有更多成長的機會。
在企業中,領導一定會根據問題為員工提建議,員工聽不進去的話,問題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員工隻有理性地看待領導的指導、建議和批評,才能和企業共同成長。
更重要的是,領導的批評和指導,不管讓你覺得低劣也好,讓你覺得難受也好,往往是隱藏著愛的。一個與你不相幹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隻有真正愛你的人才會給你提建議。如果你身邊的人從來不跟你提建議、不批評你,說明他們沒把你當朋友,他們不愛你、不在乎你。
通常來說,對關係不是很親近的人,人們不喜歡給建議。因為指出他的缺點,給他提建議,很有可能得罪他,這種事情誰也不想幹。愛你的人才願意跟你提建議,他們是不計得失的。我們要感謝那些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給我們批評和指導的人。
第五,負責任。
當做錯事情的時候,當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有的員工喜歡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比如說“今天堵車了,所以我沒有趕到錄製現場”。堵車這個理由聽起來很充分,但仔細一分析還是有漏洞的。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堵車很正常,那就要提早出發,留出充足的時間。實在不行,可以換乘公交或地鐵。比如說“我記憶力差,所以我不喜歡學習”,記憶力差能作為不喜歡學習的理由嗎?明顯不能。一次記不住可以兩次,兩次記不住可以五次,五次記不住可以十次……
喜歡推卸責任的員工不會成長。隻有承認問題的存在,能夠承擔自己所做事情的責任,才會正視問題,才可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我跟各色人物都接觸過,隻要對方一找借口,我就知道他完了,因為我知道接下來他不會改變。我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在那些不願意改變的人身上。真心想改變的人,別人才能幫到他;真心想改變的人,才是企業想要的。
有人在出差或者旅行時,錢包被偷了,就抱怨現在世道越來越亂了,治安越來越差了。小偷為什麼不偷他的,也不偷她的,而偷你的?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沒有一點提防心,給了小偷下手的機會。如果你很精明、很警惕,小偷也會因為風險太大望而卻步。
很多人跟我訴過苦:我被騙了,他承諾給我好處,所以我投資了,後來發現他的公司不見了,人也不見了。這是你的責任。別人騙你是因為你好騙,是因為你貪婪。魚兒為什麼會上鉤?因為它想吃誘餌。你如果不想占便宜,誰能騙到你。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因為你想貪便宜,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負責任的人才會真正意識到:“我”是一切的根源。人生中林林總總的“不好結果”,都跟我們自己有關係,都是我們自己弄出來的,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承擔責任。
崗前定位四步到位
很多企業是員工一進來,就馬上給他分配工作任務,教他工作方法,我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他上崗之前,給他做好崗前定位。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有兩大難題。第一是邊做邊解決員工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斷出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最後總裁、 董事長就成了“問題辦公室”的主任。第二是員工變老板的問題。員工隻把自己當成員工看,企業永遠會存在管理的問題;隻有員工把自己當成老板看了,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我們可以通過四步來解決這兩大難題。
定心
老板是企業中最忠誠、最懂得付出、最任勞任怨、最懂得堅持的。當員工有了主人翁意識,覺得自己也是老板,定下心來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去培訓他了,不需要去改變他了,遇到問題,他一定會竭力尋找解決方案。通常,給員工定心有這樣幾個小步驟。
1.千裏之行,始於自己
有再大的夢想、再好的規劃,想要再好的結果,都得從零開始。我們在企業中做得怎樣,跟自己有直接關係。我常跟人分享這樣一句話:先說服自己,再說服別人;不能說服自己,往往也不能說服別人。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你不認同公司的文化理念、公司的製度,你就不會有執行力。因為你不認同的東西,在心裏是會產生抵觸的。你勉強地去做一件事情,隻是迫於無奈、出於職業道德,而在你內心的價值觀念當中,你會認為這樣做是不行的,或是不對的。所以這時候,你是帶領不了員工、管理不了員工的。
另外,企業領導不能帶領自己,就不能帶領千軍萬馬。連自己都管不好,能管好千軍萬馬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是不會服從的。
有的父親常跟孩子講,你不要抽煙,抽煙不好。而他自己像煙鬼一樣,一天抽三四包,他的話有說服力嗎?
在一家公司中,董事長常對員工說,開會的時候不能打電話、發微信,但是每次開會的時候,都能看到他打電話、發微信。總經理也常對員工說,開會的時候不能打電話、發微信,但是每次開會的時候,都能看到他打電話、發微信。副總、經理、主管,也都是這樣。領導們也常說,開會不能遲到,但他們每次都會晚到。慢慢地,員工從領導身上學到了如何對待客戶:跟客戶洽談的時候,時不時地打電話、發微信;跟客戶約好的時間總是到不了,讓客戶等。
管理者必須要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力量,才能傳遞能量給員工。員工同樣也應牢記“千裏之行,始於自己”,定下心來好好幹。
2.讓員工清晰“三個誰”
首先,誰做的決定。
我們要問員工:你來我們公司,是誰做的決定?有的人就覺得很奇怪,問這個問題幹嗎,這太簡單了,肯定是員工自己做的決定啊。
簡單中自有大道理。有人說,我是被迫的,我沒有工作,因為這家公司錄用了我,所以我來了。有人說,我隻是把這裏當成過渡的地方,我在這裏上班,同時也投了很多簡曆,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公司就跳槽。這類人,盡管是自己做的決定,卻是勉強的、被迫的。
我們向員工提這個問題,是為了清晰他的動機是什麼,同時也是為了讓他明白來這裏工作不是別人逼他來的,是他自己做的選擇。既然是自己做的選擇,即使是勉強的、被迫的,也應努力承擔自己的責任。
我有個朋友老向我抱怨,說他的小孩很叛逆,報了鋼琴班不好好學,報了英語班也不好好學,不知道她想幹嗎。我說,鋼琴班、英語班都不是她自己的興趣吧,是不是你的決定?他點了點頭。我說,那你問過她想學什麼嗎,知道她的興趣在哪嗎?他搖了搖頭。我笑道,有你這樣的父母,孩子不叛逆才怪。
當父母為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孩子不會承擔責任。同理,當企業老板為員工做決定的時候,員工不會承擔責任。父母通常會說,我們這樣做是對孩子負責任,為孩子好。企業老板也會說,我們這樣做是對員工負責任,為員工好。其實,真正的負責任,就是要學會不負責任。企業老板要學會把責任推給員工,讓員工自己承擔責任;父母要學會把責任推給誰孩子,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什麼?父母沒能改變命運,孩子就會想著怎樣去改變命運,怎樣去孝順父母,怎樣去光宗耀祖。他能承擔責任,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問員工是“誰的決定”,就是要直接鮮明地告訴他:這是你的選擇,不是我的選擇,這是你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其次,誰要下決心。
有的員工在工作的時候,心是搖擺的,總是想著還要不要在這家公司幹呢,要幹多久呢?每天消極地工作,有人監督的時候裝作很用心的樣子,沒人監督的時候裝都懶得裝。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員工的心沒有定下來,他還沒有想好要不要留下來,留下來的話要幹多久。這樣的員工是不可能有績效的,甚至還會帶來負麵影響。
對待這樣的員工,我會提醒他,既然是你做的決定,那麼你要下決心,要麼好好幹,要麼早點滾蛋,不會讓他停留在中間地帶。如果公司中全是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人,對公司來說是很有破壞力的。
最後,誰的事。
作為員工,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付出自己的勞動,拿到自己的薪水,是為自己做事。很多人以為,他們是為公司做事,是為老板做事。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有很多企業領導,員工剛一來就對員工講,我們的文化是最好的、理念是最好的、模式是最好的、分配是最好的。這種做法是欠妥的,會給員工錯覺。其實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會有自身的不足。所以當員工加入我們公司的時候,我一般會將重點落在員工身上,告訴他:“我們公司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好不好!如果將來你在公司中拿到的年終獎比較少,拿到的股票期權比較少,拿到的分紅比較少,晉升得比較慢,所有的結果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我們來舉個例子。同樣一所學校,同樣的課時,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試卷,有的人考上北大清華,而有的人名落孫山,原因何在?到底是教學的問題、環境的問題、試卷的問題,還是個人的問題?大多是個人問題。所以,在員工入職之前,我們要讓他清楚地看到,他未來的成功與失敗,並不取決所在的企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3.讓員工問自己幾個問題
讓員工問自己幾個問題:公司好不好?是產品好還是品牌好?是製度好還是文化好?抑或是模式好?我做了十多年的培訓,發現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員工都會籠統地說好。那麼好在哪裏呢?他們卻說不出來。
員工如果不知道好在哪裏,或不確定好在哪裏,將來就很可能會改變看法。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員工當然不會說不好,遇到問題就會說不好了。
員工隻有真正地了解公司,了解公司的產品,喜歡公司的文化製度,將來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才不會改變對公司的看法。
4.請員工對號入座
員工在工作中通常會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狀況,沒有問題再去做。
有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確定沒有問題後再去做。換句話來說,就是當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把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放大很多倍。這樣,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覺得問題都是小兒科了。而有的人,當他去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把未來想象得一帆風順,將困難縮小。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是天大的問題了。前者往往是成功者,後者往往成為失敗者。
如果一個人能想到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那麼在實際工作中,他會發現工作起來就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克服困難。
我建議企業管理者,在員工還沒開始工作之前,一定要把困難的難度加大一點,讓他提前看到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無怨無悔地選擇你這家企業,選擇這份工作,選擇這個崗位,他就一定能幹好。
第二種狀況,邊做邊出問題。
員工如果從來沒有想過將來在工作中會遇到問題,那麼他會邊做邊出問題。管理者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天天指導他,天天給他方法,永遠都是在采取補救措施,那就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