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新人可遇不可求
很多企業以“四有”標準來選人,那“四有”指的是什麼呢?
1.有經驗
在我的概念裏,選人的時候,文憑、家庭背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經驗。為什麼要選有經驗的人呢?
第一,節省經驗成本。
有經驗的人做事做得好。沒有經驗的員工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培養他,他要犯多次錯才可以把事情做好,用多次的經驗教訓來換得他的成長。這個損失由誰來承擔呢?企業。所以對企業來講,用沒有經驗的員工成本太高了。
第二,節省時間成本。
有經驗的人做事做得快。一個企業最大的成本,除了經驗成本以外,還有時間成本。市場的競爭是瞬息萬變的,你的企業今年的目標沒有實現,可能就是因為沒有趕上某個節點,被淘汰了。
第三,節省資金成本。
有經驗的人做事性價比高。如果我們需要花很大的代價,才可以換回一件事情的圓滿結束,才可以達成我們的工作目標,那麼企業直接損失的就是錢。一個員工損失一點錢無所謂,但如果企業有5000人或5萬人的話,這個數字就不容忽視了。
比如說我們深圳三眼文化傳播集團(簡稱“三眼文化”),屬於培訓行業,那我會選什麼樣的人呢?我會選在培訓行業中工作過的人。做過相關工作的人有方法,知道如何找客戶、如何洽談客戶、如何成交客戶,他的效率比較高。你也可以根據企業的特征和屬性、行業的需要,去選一些有特定經驗的人。
2.有資源
為什麼要選有資源的人呢?我也跟大家分享三個要點:
第一,有資源的人會做人。
一個員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朋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客戶?多半是因為他做人很成功,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成為他的朋友,成為他的忠實客戶。
第二,有資源的人很有心。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有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一個員工懂得未雨綢繆,知道積極地準備、積極地積累資源,說明他很有心。隻有有心的人,才可以把事情做好。
第三,有資源的人能兌換。
比如,有些在培訓公司幹過很多年的員工,當他們來到我公司的時候,可能是帶了一些資源的,比如客戶資源,那麼我就可以把他們帶的客戶直接變成我的客戶,兌換成績效和成果。
3.有形象
有形象要從三個方麵來探討:
第一,要有成功者的外在形象,符合很多中國人以貌取人的習慣。
你有錢,別人不一定看得到,你不可能把你的存折帶到世界各地讓你的客戶去見證;你有房子,也不可能搬到全世界;你有車,也不可以開到全世界;你有內涵,你的客戶、你身邊的人,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感受到,一般需要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才會懂得你的內涵。
什麼可以在一瞬間,也就是在見麵的時候,就讓你的客戶感受到呢?就是你的形象。小夥子長得英俊瀟灑,就會比較招人喜歡。女孩子長得漂亮、氣質高雅的話,去拜訪客戶、銷售產品、介紹業務,或者談合作的時候,客戶都不好意思拒絕,會覺得於心不忍,不懂得憐香惜玉一樣。
在培訓行業中,有人喜歡向別人兜售他的夢想,談他的產品,談他的人生。我見過這樣的人,當他跟別人說培訓可以改變對方的企業,改變對方的時候,對方一看到他,夢想就破滅了。為什麼?因為人們不敢相信,像他這樣的人都可以談夢想、談人生、談成功。他的形象跟乞丐無異,跟失敗者相似,跟落魄的群體沒有任何差別,人們怎麼可能從他身上聯想到成功、富足的資源?
穿著名牌去見客戶,和穿得很寒磣去見客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開奔馳、寶馬去見客戶,和騎自行車見客戶,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之前有學員跟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到底是買車好還是買房好?有的人說買房好,北京十年前房價每平方米隻有幾千元,現在平均到了幾萬元,買房可以增值。這確實有道理。不過,買車也可以裝飾我們的形象。形象創造的價值是巨大的,客戶看到你開著豪車,就會對你的實力減少懷疑,他會更有安全感,更覺得有保障。
一個企業家帶著一群“歪瓜裂棗”出去,或者合作夥伴來到你的企業發現你的員工全是“歪瓜裂棗”,他就會覺得,這個企業肯定不行,至少你這個老板的審美有問題。
一個企業的總經理,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麼看都不像總經理,這樣的形象能不能打動客戶?能不能談成生意?很難。一個化妝品銷售顧問,向別人推銷化妝品,自己臉上卻毫無光澤,一副傷心失望的落魄樣,別人會買嗎?不會,人家還以為產品有副作用呢。
所以,有成功者的外在形象非常重要。企業挑選有成功者外在形象的員工,可以為企業加分。
第二,要有成功者的內在形象,符合成功者所需要的成功特質。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重要,也會讓別人覺得你不重要。為什麼有的人事業不成功,在公司裏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在家庭中得不到親人的關心,朋友也不是很尊重他的需求?總而言之,他沒有存在感,在很多場合,在與人交往中,他就是一個透明的人。之所以會是這樣,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重要。
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認為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人。隻有當你覺得自己很重要的時候,別人才會覺得你重要。
我的一個學員跟我傾訴,他說:“老師,有次我碰到一個同學,我跟他打招呼,他沒有想起來我是誰。我當時很失望,我跟他一起上課兩三次了,還在一起吃過幾頓飯,他居然忘記了我是誰!”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他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從來沒有體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別人也覺得他可有可無了。
我曾經問過一個企業家:“你覺得自己是一輛勞斯萊斯還是一輛自行車?”
他說他是勞斯萊斯。
我說:“你是勞斯萊斯的話,你會怎麼保養?是隨便找個地方保養,還是去4S店保養?”
他說去4S店保養。
我問:“你請的司機是專業的還是不專業的?”
他說是專業的。
我又問:“你每天是不是會認真洗車?”
他說會。
我們會用心地去嗬護一輛勞斯萊斯,而如果是一輛自行車呢?我們也許從來沒有去洗過它,從來沒有去擦過它,任它遭受風吹雨打。
成龍拍很多功夫片的時候都不用替身。在《我是誰》這部電影中,他為什麼敢從那麼高的樓的斜頂滑下來?他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他照樣會流血,照樣會有摔斷腿的可能性,甚至有丟掉性命的危險。他堅持不用替身,是因為他有敬業精神。他在全世界有很多忠實的粉絲,所以他必須拿出最好的狀態,才會讓喜歡他的人更加尊重他。
如果導演說有一個新角色讓你去演,你說我沒有演過,你給我時間適應一下好不好,導演會等你嗎?你說我不會騎馬,我要花兩個月才能學會騎馬,導演會等你嗎?你說我好怕,摔下來會毀容的,等我壯壯膽,導演會等你嗎?如果你牌夠大,導演肯定會等你;如果你還是個經驗不足的新人,導演肯定立馬換人,不會等你。不過,我們這裏強調的是,不管是資曆較深的還是實力不足的,都應該對自己有高要求。
湖南衛視之前有一檔節目,叫《勇往直前》。何炅主持期間,有次的挑戰項目是高空跳傘。何炅怕高,到底跳還是不跳呢?跳下來風險是很大的。不跳的話,有那麼多喜歡他的粉絲,他要怎樣樹立一個正麵的榜樣?最後他選擇了跳,無所畏懼,即使很可怕,也要戰勝恐懼。一個人認為自己重要的時候,就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勇於接受任何挑戰。
第三,要有成功者的職業形象,符合專業領域客戶的需要。
你去一家餐廳吃飯,看見廚師的衣服很髒,炒菜的時候還流鼻涕了,哢嚓,用袖子一抹,你還敢吃嗎?不敢。這說明職業形象很重要。
有職業形象的人,能讓人感覺到他是這個行業中的專業人士,給人信任感。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展現出自己的職業形象,比如做服務的,服務很細心、很周到、很熱情,比如做銷售的,有固定的流程,有固定的套路,知道對客戶怎麼講話,先講什麼後講什麼,那自然就容易得到客戶的認同。
4.有共同價值觀
道不同,不相為謀。夫妻之間,沒有共同的目標和信仰、共同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共同成長。一個企業,股東、中高層領導和員工,如果價值觀念有差異,最後很可能會分道揚鑣。
我們從五個方麵來探討一下價值觀在選人問題上的重要性。
第一,要熱愛自己所在的行業,或者說所在的公司、所從事的工作。
在一個企業中,我們所做的事情和項目,如果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我們可能也會努力地工作,但是這種努力工作等於被動工作。我們是為了老婆、孩子去工作的,是為了養家糊口去工作的,是為了生活去工作的,是迫不得已去工作的。
能夠努力工作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很喜歡這份工作。比如,我有時連續講課二十多天,天南地北到處飛,一天講十來個小時。有人問我累不累,我說我樂在工作,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一點也不累。熱愛和喜歡就等於興趣,有興趣才會主動工作。
第二,要有野心。
什麼叫有野心?我為什麼要用“野心”這個詞,而不說有理想、有抱負、有夢想?
打個比方,理想、抱負、夢想,就像小轎車,野心就像越野車。小轎車可能溝裏不能去,水裏不能去,山上不能去,在很多地方很容易拋錨,要在舒適的環境中才可以輕鬆地駕駛。越野車有什麼好處?它可能什麼路都敢嚐試,跋山涉水都不怕。這就是野心和理想、抱負、夢想的區別。
很多時候,人們的理想因為現實中的種種困難容易被擱淺,但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就像一輛越野車,不會畏懼任何困難。
第三,先關注成長後關注成功。
我們在選人的時候要了解,員工是先關注成長還是成功。任何員工到我公司來,我會先問他為什麼要來我公司,他要是說希望能夠拿到比較高的薪水,那我是不會歡迎這樣的員工的。因為這樣的員工目光很短淺。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他進入一家公司純粹是為了薪水,一般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我認為,一個員工進入一家企業從事一份工作,最先關注的應該是這份工作能不能給他帶來成長。
我有一位同學,年齡比我小,他說為什麼有的人很年輕就會獲得大成就?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我說很簡單,打個比方,電腦的硬件配置很低,軟件又比較落伍、沒有升級,它運行就會比較慢。反之,則快。所以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硬件”不行,“軟件”也不行,是不可能成功的。反之,則具備了成功的條件。
你有李嘉誠的能力,不一定會成為李嘉誠,但是你成為億萬富豪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覺得,員工最先關注的應該是個人成長,而不是個人成功。隻要有能力,成功是遲早的事情。關注成功的人,是向錢看;關注成長的人,是向前看。
每個企業都需要有戰略眼光的、注重長遠發展的員工,而不是鼠目寸光的員工。
第四,正確理解批評和指導的意義。
員工在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是性格缺陷導致的,可能是工作方法不當導致的,也可能是個人能力不足導致的。
如果領導的批評和指導員工不能接受的話,員工就會有對抗、抵觸情緒,因而心裏會悶悶不樂。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被批評。
但我要強調的是,成功的人往往能接受批評。誰都不喜歡被批評,但是成功的人即使不喜歡,還是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導,能夠客觀地看待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