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拿過來。”
“小心點,花苗遞給我。”
“那個三角挖土小鏟子傳過來一下。”
在一個涼風徐徐,天上白雲閑情逸致地晃蕩的早上,蘭婷的雙手,戴著剛買來的雪白工作手套,隨著工頭(外子)的口令起舞,穿梭在事先預備好的造園工具、成堆植物間,挪這個搬那個。就這樣,兩個初入行的新手,有模有樣地著手幹起新近培養成功的“最愛”——拈花惹草。
小時候,每逢大人問起:將來長大後,準備做什麼?幾個人小鬼大的同伴,總是一副壯誌淩雲的架勢,毫不遲疑地齊聲回答:為人師表,做育英才呀!顯然,做個孩子王,遊走校園,接受鞠躬作揖,在當時的孩子心目中,是崇高的,也是大家的“最愛”。
果然,學校畢業後,同學們一個個走入大學、中學,從事著各種不同科目的誨人工作。盡管與十多歲狂風暴雨期的孩子相處,充滿挑戰、刺激,但別有一番興味的經驗,深具吸引力,直教參與其間的同學們,樂此不疲,不忍須臾離開工作崗位。甚至學著孔老夫子的口氣,傲人地宣稱:教學工作是我們的職誌。
踏上新國土地後,一切都改變了。即使熟悉如老友的教學工作,亦是大異其趣。東西方大相徑庭的文字,風俗、文化的差異,尤其是不同的教學語言——英語,在在充滿著無比挑戰,促使幾位老同事不得不改弦易轍,另謀出路。至此,蘭婷終於發現,潛藏記憶深處,久無交集的閱讀,才是自己真正的“最愛”。於是攤開起居室的躺椅,重回咀嚼文字、與作者神交的國度。
為圓“閱讀”夢,舉凡各類報章、雜誌、小說、詩詞,甚至園藝造景、花木、蔬果栽植,或室內布置、設計等書籍,無一放過,猶如海綿般,渴切地、拚命地吸吮著各方信息。
就在這段大量汲取新知、舊學期間,蘭婷意外地領悟到有字書以外的世界,竟然還有如此廣大的空間。誰說花草無情?誰說木石無知?在這些不言不語的隙縫裏,有著太多的神奇、太多的奧秘,值得去探訪、去采薇。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紙上談兵,無法全盤了解。因此,邀請外子共同拿起鏟子、圓鍬,以自家花園、菜園為起點,開始印證的工作。
有道是“知易行難”,事非經過不知難,一點也不假。半畦菜園還沒完工,已是傷痕累累,手腳掛彩。蜷入沙發,便酣聲大作,不省人事——累倒了。但不經一試,不長一智。
於是抱著尋寶的傻勁,兩個菜鳥按圖索驥,跑遍北區(NorthShore)幾處園藝中心,孜孜矻矻地摸索、學習。最後經過朋友適時的調教、指導後,終於慢慢可以辨識什麼是雜草、什麼是青菜;也可以知道如何使用植物的健康食物、肥料;該買何種藥物防治病蟲害;而分隔用的圍籬、磚,更是運用自如,令自己都歎為觀止。
困而後學,學然後知不足。接二連三地嚐試、失敗,再嚐試後,蔬果肥碩,花木蔥蘢,而新的“最愛”也因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