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放眼馬島,戰場很遠戰爭很近(1 / 3)

一隻龐大的艦隊駛離英格蘭的普茨茅斯港,開始了七千多海裏的航程,他們的目的地是南大西洋上幾個不起眼的島嶼。公元1982年4月,為維護主權,英國向阿根廷宣戰,一場現代海戰的序幕緩緩拉開。戰鬥首先在南喬治亞島附近的海域打響,接下來的戰鬥中,阿根廷的一艘潛艇被英軍反潛直升機用空潛導彈擊毀,主力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被英軍核動力攻擊潛艇擊沉。一架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攻擊機射出的“飛魚”導彈擊中英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

自二戰以後還未曾有過如此大規模的海戰。五十年代中期,導彈作為一種秘密武器首次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亮相,3艘埃及的“蚊子”級導彈艇對塞得港外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發起攻擊,4枚“冥河”導彈全部擊中目標,“埃拉特”號頃刻間沉沒。這一標誌性的事件宣告海戰的巨艦重炮時代一去不複返。時隔三十年,“謝菲爾德”號的沉沒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種精準武器的威力。

這一天,九班的同學正在鄂城西山風景區春遊,半導體收音機裏傳來的新聞實在是太讓人震撼了。

草坡上,大家在小歇、閑聊,話題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正在進行的“英阿馬島戰爭”上。

“真是過癮!”辛瑞說道:“我要是海戰的指揮員……”

邵鈞馬上打斷了他:“別做夢了,學造船的人永遠也當不上指揮員。”

“這個?”辛瑞一時啞口無言。

米戈拍拍辛瑞的肩膀:“小毛孩說得對,想當艦長就該去讀指揮學院。”

其實這一點不用別人講,辛瑞心裏明鏡似的。隻是當初報考時完全忽略了這一點。現在再回頭看看招生簡章,上麵寫得夠清楚了,艦船工程(本科)專業培養的是艦船工程師,學製四年,畢業學員適於擔任海軍各級機關、裝備論證中心、科研機構、造船廠的論證、監造、監修技術軍官。這意味著畢業後隻能是技術幹部了,基本上都是在陸地上工作,上不了艦艇,更當不了軍事指揮幹部。

想起來就心灰意冷。早知道如此,還不如去讀炮兵學校呢。不帶兵打仗,算什麼軍官。

教室的牆壁上掛滿了中國海軍現役水麵艦艇的圖片,有“×××”型導彈驅逐艦、“×××”型導彈護衛艦、“×××”型獵潛艇、“×××”型掃雷艦、“×××”型高速護衛艇和“×××”型導彈艇等等。這是為新開的一門《海軍裝備》課準備的。兩鬢斑白的關教員進門後說道:“嗬,海軍的家當全在牆上了。大家看了馬島海戰的新聞報道了吧。都有些什麼感想?”

辛瑞說:“我們學造船是學錯了,再好的軍艦也經不住一顆導彈。”

“這話說得不準確,”袁天華說道:“你沒考慮到戰爭中的人為因素。‘超級軍旗’和‘謝菲爾德’同樣是世界頂尖的裝備,為什麼在對抗中有勝有負,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人的戰鬥意誌和指揮員的臨機決斷能力。”

邵鈞說道:“這些都不是根源上的東西。一場戰爭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更高層麵上的思考。其結果很可能會推翻以往我們一直認為是絕對正確的東西。”

“比如說?……”關教員饒有興趣地問道。

邵鈞清了清嗓子,那架勢是要發表長篇大論了。

“關於戰爭中裝備與人之間關係的看法,其實在我黨、我軍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已經基本形成了定論。那就是毛主席說過的那段話:‘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我不能說這

句話就是錯的,也不能斷言這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但是有一點,身為軍人,特別是我們這些將要從事海軍裝備建設的軍人,頭腦中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打狼還要有根燒火棍呢,不可能赤手空拳上陣,打仗是需要武器的,先進的武器裝備是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

“也可能有人會講,當年解放軍不是用小米加步槍消滅了******的坦克飛機大炮、八百萬軍隊?同誌們啊,‘小米加步槍’隻是一種精神,代表一種意誌,但並不是客觀實際。董存瑞炸碉堡,手裏舉的是什麼?是炸藥包,不是背包!遼沈戰役打錦州,東北野戰軍集結了上萬門大炮,到解放戰爭後期,從裝備上看,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軍,這才有全國的迅速解放。也許你要問,那抗美援朝戰爭又怎麼說?沒錯,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的裝備要遠遠好於誌願軍,在坦克、飛機、火炮的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可設想一下,假如誌願軍有質量相等、數量相同的裝備,戰爭的結局又會是怎樣?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人不需要付出那麼大的犧牲。

“在戰爭中,裝備和人的關係密不可分。拋開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吧,戰場上的軍人,不論是手拿大刀、步槍,還是駕駛坦克、飛機,同樣都會為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而戰,同樣都具備勇敢獻身精神,你憑什麼說敵人都是怕死的,肯定都不如我們勇敢?曆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都在為民族生存拚死作戰,是什麼在左右戰爭勝利的天平?我特別想說的是,我們軍隊目前的裝備相對落後,正應該努力追趕,這個時候還高談闊論所謂‘人的因素’,說輕些是‘阿Q’精神,說重了就是禍國殃民。”

眾人瞠目結舌!這些話出自一直被大家當作“小毛孩”的邵鈞口中,實在讓人意外。

半晌,關教員才笑嗬嗬地說道:“還是挺有道理的,是吧?盡管有點反動。不過,現在已經不是抓****的年代了。”

教員中有不少人是****摘帽、落實政策後重返教學崗位的。這些人除了身上的軍裝簇新,性格特征也極端鮮明,要麼就是棱角盡失、唯唯諾諾,要麼就是百無禁忌、口無遮攔,關教員就屬於這後一種人。

“首先我要給大家潑潑冷水,你們這些人的前途不見得一定就是那麼光明。裝備係統在海軍範圍內一直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從上到下,各級機關都隻有司、政、後,裝備部門嘛,隻不過是後勤部領導下的一個分支,這說明什麼?說明裝備不如吃喝拉撒睡重要。我們這門課似乎也不重要,不是因為它是考查課才不重要,而是教材早已過時,這是給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農兵大學生編寫的教材,倒是通俗易懂,連科普讀物都不算。就算你們願意聽,我都不好意思講。我若是照本宣科,那罪過就不是誤人子弟那麼簡單了。所以,我的課是沒有教材的,大家跟著我一起看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