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逆向思維與口才訓練(2 / 3)

“你們玩得真開心。”他說,“我喜歡看你們玩得這樣高興。如果你們每天都來踢垃圾桶,我將每天給你們每人一塊錢。”

三個年輕人很高興,更加賣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後,老人憂愁地說:

“通貨膨脹減少了我的收入,從明天起,隻能給你們每人五毛錢了。”

年輕人顯得不大開心,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他們每天繼續去踢垃圾桶。一周後老人又對他們說:

“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支票,對不起,每天隻能給兩毛錢了。”

“兩毛錢?”一個年輕人臉色發青,“我們才不會為了區區兩毛錢浪費寶貴的時間在這裏表演呢,不幹了!”

從此以後,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這位老人的逆向思維真是令人佩服,他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喝斥那幾個年輕人,而是抓住小孩子“年輕氣盛”的特點,運用逆向思維,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順應他們的心理,最後到掌控他們的心理,結果自然收到了奇效。

如果這位老人不是運用這種方法,而是強製命令他們“停止這種遊戲”,這些年輕人的反叛心理也許會驅使他們,把這種遊戲繼續得更頻繁、更持久。

三、逆向思維訓練

逆向思維訓練主要是轉換思維視角,學會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看待事物,表達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思維視角的轉換。

(一)肯定視角

肯定視角是人們最常使用的思維視角之一。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隻習慣對那些正麵價值顯而易見的事物采取肯定視角,至於對那些表麵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顯現出負麵效應的事物,則很少想到也用肯定視角來考察一番。

在生活實踐中,任何一件失敗的事,隻要轉換一下視角,就會發現:原來它並不是毫無價值的。如果你能發現壞事情中好的一麵,把它說出來,會讓人覺得你的話深刻、全麵而有創意。例如:

美國總統裏根在就任總統後第一次訪問加拿大時,許多舉行反美示威的人打斷他的演說。這讓陪同他的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非常尷尬。此時,裏根對特魯多說:“這種事情在美國常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想讓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當眾人都在歎息失敗的時候,你能夠采用肯定視角,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意思考。

(二)否定視角

對那些負麵效應一目了然、大家都在批評、排斥的事物和現象,你采取否定視角也是沒多大意義的,當別人都在歡呼成功,一致肯定的時候,你能做出冷靜的思考和判斷,發現其中潛藏的危機和不利因素,這才說明你的思維水平勝人一籌。日本的大企業都有專職的視察員,這些人一天到晚什麼事都不做,隻是在公司裏東遛西逛,他們的唯一職責就是指出公司的缺點和毛病,因此,他們總是戴著一副否定視角的眼鏡。

麵對外界的事物或者觀念,如果先用“肯定視角”思考一遍,再用“否定視角”思考一遍,那麼我們就能夠對該事物或觀念有較為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並有可能獲得與眾不同的新看法。關鍵在於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馬上從正反兩方麵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三)非我視角

非我視角是打破自我視角的結果,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想問題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