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美《飲中八仙歌》曰:“知章騎馬似乘船”,又曰:“天子呼來不上船。”《歌》曰:“眼花落井水底眠”,又曰:“長安市上酒家眠。”《歌》曰:“汝陽三鬥始朝天”,又曰:“舉觴白眼望青天。”《歌》曰:“皎如玉樹臨風前”,又曰:“蘇晉長齋繡佛前”,又曰:“脫帽露頂王公前。”此歌三十二句,而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近時論詩者曰:“此歌自是八段,不嫌於重韻也。”觀國按:子美此詩,以《飲中八仙歌》五字為題,則是一歌。此歌首尾於船字韻中押,未嚐移別韻,則非分為八段,蓋子美古律詩重用韻者亦多,況於《歌》乎?如《園人送瓜》詩曰:“沉浮亂水玉,愛惜如芝草。”又曰:“園人非故侯,種此何草草。”一篇押二草字也。《上後園山腳》詩曰:“蓐收困用事,元冥蔚強梁。”又曰:“登高歌有往,蕩析川無梁。”一篇押二梁字也。《北征》詩曰:“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又曰:“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一篇押二日字也。《夔府詠懷》詩曰:“雖雲隔禮數,不敢墜周旋。”又曰:“淡交隨聚散,澤國繞回旋。”一篇押二旋字也。《贈李八秘書》詩曰:“事殊迎代邸,喜異賞朱虛。”又曰:“風煙巫峽遠,台榭楚宮虛。”一篇押二虛字也。《贈李邕》詩曰:“放逐早聯翩,低垂困炎厲。”又曰:“哀贈終蕭條,恩波延揭厲。”一篇押二厲字也。《贈汝陽王》詩曰:“自多親棣萼,誰敢問山陵。”又曰:“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陵。”一篇押二陵字也。《喜薛璩岑參遷官》詩曰:“棲遑分半菽,浩蕩逐流萍。”又曰:“仰思調玉燭,誰定握青萍。”一篇押二萍字也。《寄賈嶽州、嚴巴州兩閣老》詩曰:“討胡愁李廣,奉使待張騫。”又曰:“如公盡雄雋,誌在必騰騫。”一篇押二騫字也。子美詩如此類甚多。雖然,子美詩非創意為此者,蓋有所本也。按《文選》載《古詩》曰:“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又曰:“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一篇押二促字。曹子建《美女篇》曰:“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又曰:“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一篇押二難字。謝靈運《述祖德》詩曰:“段生蕃魏國,展季救魯人。”又曰:“惠物辭所賞,厲誌故絕人。”一篇押二人字。又《南園》詩曰:“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又曰:“賞心不可忘,妙善異皆同。”一篇押二同字。又《初去郡》詩曰:“或可優貪競,豈足稱達生。”又曰:“畢娶類尚子,薄遊似邴生。”一篇押二生字。陸士衡《擬古詩》曰:“此思亦何思,思君徽與音。”又曰:“驚飆褰友信,歸雲難寄音。”一篇押二音字。又《豫章行》:“泛舟清川渚,遙望高山陰。”又曰:“寄世將幾何,日昃無停陰。”一篇押二陰字。阮嗣宗《詠懷》詩曰:“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又曰:“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一篇押二歸字。江淹《雜體》詩曰:“韓公淪賣藥,梅福隱市門。”又曰:“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一篇押二門字。王仲宣《從軍》詩曰:“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又曰:“我有素餐責,誠愧伐檀人。”一篇押二人字。古人詩自有此體格,杜子美亦效古人之作耳。韓退之《贈張籍》詩,一篇二更字,二陽字。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押二何字。又《李花》詩,押二花字。又《雙鳥》詩,押二州字,二頭字,二秋字,二休字。又和《盧郎中送盤穀子》詩,押二行字。又《示爽》詩,押二愁字。又《義魚》詩,押二銷字。《寄孟郊》詩,押二奧字。《此日足可惜》詩,押二光字。白樂天《渭村退居》詩,押二房字。《夢遊春》詩,押二複字。元微之詩,押二夷字。《出守杭州路次藍溪》詩,押二水字。《遊悟真寺》詩,押二槃字。其餘詩人如此疊用韻者甚多,不可具舉,意到即押耳,奚獨於《飲中八仙歌》而致怪耶?蘇子瞻《送江公著》詩曰:“忽憶釣台歸洗耳”,又曰:“亦念人生行樂耳。”子瞻自注曰:“二耳義不同,故得重用。”蓋子瞻自不必注。
李杜
李太白《宮詞》曰:“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杜子美《琴台》詩曰:“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此相仿之句也。按太白《宮詞》乃開元盛時所撰,司馬相如琴台在西蜀,子美《琴台》詩乃天寶末避地西蜀時所撰,則子美仿太白之詞也。太白《宮詞》曰:“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子美《哀江頭》詩乃祿山陷京師後所作,亦子美仿太白之句也。李杜同時有詩名,然子美自負其氣不下人,至於太白佳句,則子美反竊其意,蓋自古文士皆如此。“澄江淨如練”,謝玄暉佳句也。李太白曰:“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卻憶謝玄暉。”而子美亦曰:“謝朓每篇堪諷誦。”蓋李杜心服其人也。張祐有詩曰:“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祐嚐以此自負,然其實用陳後主所謂“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者也。詩人蹈前塵,雖作者猶不免焉。
青精
杜子美《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注詩者曰:“《梁書·安成康王秀傳》,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牆艾席,樂在其中。”觀國按:菁菜為羹,謂之菁羹。字書曰:菁,蔓菁也。《書》所謂菁茅,《禮》所謂菁蒩,即此物也。子美詩蓋用道書中陶隱居《登真訣》,有幹石青精飯法。音迅,謂飱也。其法用南燭草水浸米,蒸飯,暴幹,其色青如黳珠,食之可以延年卻老,此子美所謂青精飯也。《神農本草》木部有南燭枝葉,久服輕身長年,令人不饑,益顏色。取汁炊飯,又名黑飯草。在道書謂之南燭草(木)〔水〕,在《本草》謂之南燭枝葉,蓋一物也。若以菁羹為菁精,則誤甚矣。又如古詩《陌上桑》、《羅敷行》曰:“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杜子美詩用五馬最多,注詩者引《陌上桑》五馬以釋之,非也。按《陌上桑》亦用五馬為使君事者也,說者謂漢官儀,朝臣出使以駟馬,太守加一馬為五馬。又謂《詩》:“孑孑幹,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注雲:“《周禮》州裏建,謂州長之屬。”因呼太守為五馬。然《詩》雲“良馬四之”,“良馬五之”,“良馬六之”,蓋言素絲紕組所見之數,非太守之五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