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提高廣播電視綜藝類談話類節目水平(2 / 3)

(二)效益方麵的問題

社會主義的新聞事業,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這一前提下爭取兩個效益的結合,決不能有所偏廢,甚至主次顛倒。片麵強調經濟效益,追求收視率,恐怕是導致兩類節目有時表現出庸俗、媚俗的主要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抓經濟效益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偏廢社會效益。隻注重社會效益而沒有一點經濟效益那是搞不下去的,而如果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將社會效益拋之腦後,更是萬萬不可。目前某些節目有明顯的商業炒作痕跡,商業味濃厚,忽視社會效益,這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方針相悖的。

(三)格調方麵的問題

綜藝、談話類節目如何做到既有品位又雅俗共賞,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遺憾的是,目前某些節目不僅“雅”不起來,甚至“俗”過了頭,變成了一種媚俗和低級趣味。如有的綜藝節目故意為難、捉弄請來的嘉賓,讓他們累得團團轉,“醜”態百出;有的節目請來的嘉賓素質不高,回答問題、發表見解表現出無知、無聊;有的節目將一些男女間親昵的舉動公開在屏幕上演示,實在有傷大雅。這種節目有愚弄觀眾之嫌,一經播出,易造成不良影響,對媒體本身形象也有害無利。我們講的高格調、高品位,並不是要求絕對的“陽春白雪”,而是強調雅俗共賞。我們歡迎那種俗得讓人賞心悅目,平民化、接近性強的通俗,要寓教於樂,而不能為樂而樂;反對那些一味搞笑、逗樂的庸俗甚至媚俗,要少一點商業味、港台味、虛假味。這兩點不同,希望大家區分清楚。

(四)結構方麵的問題

我前麵談到了目前我省的綜藝類、談話類節目很多,百花齊放,這可以講是件好事,說明了我們有讓這類節目繁榮的實力。但換個角度看,這類節目太多,在內容與形式上又難以突破與創新,難免千篇一律,造成節目內容重複,手法雷同,最終導致泛濫成災。我看現在這些節目就有這種危險趨勢,打開收音機、電視機,這個台是有獎遊戲、談天下事;那個台也是有獎競猜,談國家事。你今天推出一個什麼新欄目,我明天就可以“克隆”一個出來。這是一種“撞車”現象,無異於“慢性自殺”。對於這一點,廳裏要有宏觀管理,加強調控,在流動的過程中實現“撤停並轉創”,使之做到布局合理,各負其責,避免一哄而上的雷同重複。各台也要有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要有不斷創新的勇氣。這一點要向經視台學習。

(五)發展方麵的問題

湖南電視紅火到今天,到底還能走多遠,這是我經常思索的一個問題。記得原來一些台也自辦了綜藝類、談話類節目,開播時也十分叫好,但因競爭激烈,收視率不理想而停播,究其原因,是沒有充足的後勁繼續推動。目前全國上到中央電視台,下到各地方台,這兩類節目可謂比比皆是,遍地開花。盡管湖南的兩類節目目前還是火爆,尤其是綜藝節目在全國都有較高知名度,但編導們如果不及時給它們注入新的活力,讓它期期有個新麵孔,長此下去可能會風光不再,走入死胡同。要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恐怕不儲存點秘密武器,不儲備點後勁是不行的。我看現在一些綜藝節目就顯得單調、重複,給人炒現飯之感。盡管時不時搞點新鮮項目,也是換湯不換藥,沒什麼質的突破。老是一些舊程式,舊麵孔,舊話語,看久了自然令人索然無味。是不是可以來一些大的改變,保持對受眾的新鮮感呢?這個問題,希望大家好好研究一下。

(六)管理方麵的問題

廣播電視節目的放播“三審製”,重播重審製,我們以前曾多次強調,基本上已形成了慣例。大多數媒體在新聞宣傳報道上的“三審”是做得較好的,編輯一審,部室主任二審,社、台領導三審,層層把關,環環落實。至於在綜藝類、談話類節目上各台是否也嚴格實行了“三審製”,我沒有充分調查,也不得而知。但從一些台播出的兩類節目來看,這些審查隻怕也是不嚴格的。有的甚至聽之任之,一路綠燈。現在電視節目引進了製片人製,尤其綜藝類、談話類節目幾乎都是實行這種製度。對於製片人的職權範圍,我以前就講過,他們應該隻是節目的策劃與初審、節目的具體操作者,而不是節目的終審者。他們有闖勁,有才華,但在某些問題的把握上還差強人意,主管領導在給予製片人充分自主權的同時,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對那些導向發生偏差或格調極不高雅的節目,主管領導有責任把好最後一道關。同時,各主管領導和欄目製片人也應加強對欄目聘用人員的管理。

三、提高綜藝類、談話類節目水平的幾點要求

(一)充分發揮名牌效應,尋找新的增長點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它的影響、魅力是無窮無盡的,就看我們如何去更好地開發它、利用它。目前湖南電視以《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有話好說》、《幸運2000》、《真情對對碰》等為拳頭的兩類節目在全國基本已豎起了一塊牌子,《新青年》和《零點追蹤》也來勢看好,省電台的節目在聽眾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能不能考慮在欄目品牌效應的基礎上,多向欄目的外延擴展?我記得曾凡安原來有個“做蛋糕”的觀點,這個想法很好。做蛋糕實際就是開發、利用名牌欄目,提高文化品位,提高科技含量,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方麵,衛視、經視都已有了一些嚐試,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衛視由北京一家影視公司代理發行《快樂大本營》,出版發行《走入快樂大本營》等書;經視發行奇誌、大兵的VCD影碟,從中都可贏得利潤。其他台可以好好借鑒一下。對於節目品牌,我想一定要立足於需求和市場。發展是硬道理,需求也是硬道理,市場更是硬道理。現在一些經濟學家總是在說:“增長不是發展,富裕不是幸福”,“提高生活水平,不等於提高生活質量”,“今後貧窮的概念應該是不能滿足人們對物質以外的需求”。對於這些經濟學家的觀點,我們從事廣播電視生產的人,也要認真進行思考和探索。特別是要研究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一體化趨勢,而這個一體化趨勢包括當代經濟文化的一體化趨勢的產業下遊化趨勢、經濟的文化化趨勢和文化的經濟化趨勢。這就是經濟中的文化的、知識的、信息的、科學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將越來越具有重要的、主導的、甚至某種決定性作用,而文化作為目前強大的產業結構已成為整個國民經濟重要的甚至支柱性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