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伏 龍 鳳 雛(2 / 3)

“哈哈哈……”龐德公勃然暴笑道:“厲害,君侯是老夫至今見到的最不凡的人。”

“周公、霍光權臣亦良臣,周公成就了大周之‘成康之治’;霍光成就了大漢之‘昭宣中興’。為他人做嫁衣!君侯說的妙啊。齊桓、晉文稱霸天下,維護著大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統治,積極充當著大周王朝的諸侯;這個霸者的確是井底之霸!王莽晏然自以黃、虞複出也。乃始恣睢,奮其威詐,滔天虐民,也確是亂臣賊子,遺臭千年是當然的。君侯見解精辟,隻是不知君侯意欲如何?”司馬徵大加點評尹銘之言,隨後又問其誌向。

尹銘環視眾人,微微一笑道:“成湯周武、秦皇漢武!”

“哦!”三老聞言神情微變,三人麵麵相視,旋即釋然。

“民與君,孰輕孰重?”黃公突然發問道。

“孟軻有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然區區以為,民重,君更重!”尹銘略一思索,回答道:“民乃君之子民,無君則無民,正如無父則無子。”

“但若無民,安能有君?”司馬公問道。

“所謂君臣、父子,社會必須要維持上下級和父母子女間的合理關係,如果下級輕易逾越並藐視上級,如果子女不尊重並肆意傷害父母,整個社會就將混亂不堪,那麼國家哪有片刻的安寧?然君如船,民若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尹銘侃侃而談道。

“如此,君侯之意為何?”龐德公再次問尹銘道。

“破舊立新!”尹銘想到當今中國之破敗,心中一片黯然,轉過身踱步道:“為君之道,當以民心為重,而非言民與君,孰輕孰重!聖人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江山社稷乃之大成,古往今來又有幾個君主明白?”

三老笑了,他們真的很欣慰,他們都覺得尹銘就是取代大漢另創天朝的創世豪雄!而今尹銘到訪鹿門山,也就代表他有倚靠三老之處。

隨後,龐德公給尹銘介紹司馬公及黃公,果然如其所料,就是司馬徵及黃承彥二人,當即重新見過禮。龐德公又使書童煮茶,眾人席地而坐,魏續不敢坐,隻是立於尹銘身後。

一會兒,茶香四溢,書童便為眾人上茶,眾人舉杯品茗論道起來。司馬徵首先問尹銘道:“吾久聞君侯之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

“我家主公雄踞荊襄之地,手握數萬精甲,何來落魄之說。”魏續聽的大為不滿。

“伯繼,這裏那有說話的份!”尹銘喝叱道,心中也不以為然。

“雄踞荊襄之地?荊襄背麵南陽盆地,直到長河無險可守,南麵是江漢平原,直達南嶺,東可達大江之盡頭,西出漢中進入川陝。自古就有四方通衢,乃兵家必爭之地!數萬精甲?可敵四方諸侯乎?”龐德公輕蔑的說道。

尹銘聞言勃然醒悟,心中苦笑不已,都怪自己早年瑣事太多,至今無安居之所,當下苦悶道:“區區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黃承彥搖頭撫須道:“不然。如此蓋因君侯左右不得其人耳!”

尹銘不由驚異道:“區區雖不才,可是文有鍾繇,如今又得韓嵩、婁圭之輩,武有呂布、張飛、高順、徐榮、張遼文武大將之才,竭忠輔相,區區頗賴其力也。”

司馬徵微笑歎息道:“呂布、張飛、高順、徐榮、張遼,皆大將之才,惜無善用之人。若鍾繇、韓嵩、婁圭之輩,雖有治世之才,卻終非經綸濟世之大才也!”

尹銘當下被三老說穿心思,便說道:“區區亦嚐側身以求山穀之遺賢,奈何至今未遇其人也!”

聞聽尹銘之言,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徵三老相視一笑,龐德公說道:“君侯豈不聞孔子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

尹銘暗想難道除了諸葛亮、龐統之外,還有大才,急忙問道:“區區愚昧不識,願三老賜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