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新聞媒介的積極功能(下)(2 / 3)

同時,《超級女聲》將媒介產業鏈進行了延伸。作為品牌運營商,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通過一係列的措施和手段來延伸《超級女聲》產業鏈:發行《超級女聲終極PK》唱片,舉行超女全國巡演,拍攝《超級女聲》同名電視連續劇,設立“超女”服裝旗艦店,開展廣告代言業務。僅以超女全國巡演為例,自2005年9月以來,超女在全國巡演10場,整體上座率達到了60萬人次,創造了當時中國內地演出市場中從未有過的盛況。其中僅門票總收入就超過1.5億元。

二、創造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是大眾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是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伴生物,是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影響下通過采取時尚化的運作方式引導大眾的文化消費形態。

大眾文化也是一種典型的傳播媒介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技術為支撐、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的大批量生產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與大眾傳播技術——廣播、電視、書刊以及視聽等媒介科技進步密不可分。大眾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地拓展了傳播範圍,衝破了傳播領域內的壟斷局麵,廢除了傳播領域內長期存在的等級製度,大眾可以自由地享用媒介,這為大眾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大眾媒介也成為培養大眾文化的搖籃。在電訊傳播時代,以電視機、錄像機、收錄機、電傳全自動排版係統及以通信衛星為代表的最先進的傳播手段空前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情感方式,文化傳播也隨之從距離時空轉變為同步時空,從印刷文化為主變為視聽文化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的網絡文化更是大眾文化發展史上的又一新的裏程碑,網絡文化跨地域、跨時間地把生活和曆史壓縮在一個平麵性、暫時性的時空當中,人們擁有了空前的選擇性、自主性、平等性,大眾文化進入了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大眾傳媒是大眾文化的最佳載體,沒有大眾傳播媒介就沒有大眾文化,大眾文化就是大眾媒介迅速發展的直接產物。

大眾文化也是一種感性娛樂文化,是一種以追求感官娛樂為目的,喚起受眾表層情感需求,使民眾獲得視聽快感的日常文化形式。與高雅文化相比,大眾文化的性質、構成和運作方式截然不同,具有明顯的娛樂性、消遣性和商業性特征。為了娛樂大眾,大眾文化往往依托大眾媒介,變幻著各種形式,極力用快樂的語言闡釋受眾的興趣和愛好,引導消遣、遊樂和嬉戲。由於新聞媒介的存在,電視將體育比賽、歌舞戲劇悉數展現,不同階層的人們可以享受同等的娛樂,這大大改變了文化長期以來為少數上層人士擁有的局麵,文化藝術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同時,由於大眾媒介的存在,藝術創作也大眾化了,文化產品更趨標準化、格式化和程序化,文化內容更為豐富、多彩、通俗、淺顯、快速,這種廉價又便捷的精神快餐,易於普及,便於消費,極大地滿足了公眾的娛樂需求,娛樂也從此被移植到社會的範疇,社會各界的生活方式被大大地拉近了。

以電視為例,由於畫麵流暢運動,聲音和諧悅耳,聲像俱備的電視娛樂節目具有得天獨厚的愉悅性,對受眾的感官刺激史無前例,無與倫比。它不僅以大量豐富多彩的新聞和評論以及其他的文章、照片、圖畫供人們閱讀和消遣,還集電視談話類、綜藝類、遊戲類、競賽類、體育類、電視劇類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身,通過報道體育競技活動,演播大眾口味的戲劇、電影、音樂、電視劇,供人們欣賞和觀看。

在眾多的娛樂節目中,文藝類節目是電視娛樂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從內容上看,它涵蓋了電視屏幕上的一切電視文學藝術樣式,如文藝晚會、專題文藝、音樂節目、文學節目、文藝競技節目、戲曲節目、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從形式上看,它集音樂、歌舞、遊戲、相聲、小品、笑話、競技、問答等藝術樣式及受眾表演於一體,組合自由靈活,節目形式多樣。春節聯歡晚會是這種娛樂節目的最典型代表,它是電視獻給觀眾的一道春節精神大餐,是電視娛樂節目中播出時間最長、演出規模最大、收視率最高、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並已經演變成中國春節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春節聯歡晚會以歡樂、喜慶、祥和為基調,以喜劇化和娛樂化為主要特色,符合新春主題,為大眾在特定時期釋放娛樂快感提供了平台,滿足了佳節期間人們娛樂觀賞的本性需求,為傳統佳節增添了喜慶、祥和氣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眾文化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中國社會的一種廣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它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億萬人形成自己道德和倫理的重要資源。由於大眾文化的普遍流行,它甚至衝擊和改變了現行的文化形態及其秩序,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

綜觀當前我國的電視熒屏,娛樂消遣節目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即便是中央電視台,在把綜合性的一套節目放在重要位置的基礎上,還增設了綜藝頻道、電影頻道、電視劇頻道等娛樂類專業頻道。20世紀末,湖南電視台靠娛樂節目異軍突起後,引來不少省市電視台的紛紛效仿。

東方衛視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經過整體改版後,在確立新聞立台的同時,東方衛視還確定了文藝興台、影視強台的戰略布局,獲得了同行、受眾和藝術家們的廣泛的關注和一致好評。為了實現文藝興台,東方衛視構建一係列品牌欄目,推出了一係列的關於大會的綜藝節目,形成了有聲有色的綜藝格局。其中,《舞林大會》通過有機結合東西方文化元素,雲集中央電視台和各地方台的諸多著名主持人,實現了高雅藝術的娛樂化、平民化,被評為中國廣播電視星光大獎的一等獎,被打造成了一檔全國知名欄目。《笑林大會》通過重新整合相聲、喜劇、小品等藝術資源,彙集南北文化藝人,打造了一個南北笑星交流的平台。由於集合了超強的笑星陣容,充分發揮了資源聚合優勢,大大增強了收視影響力。《民歌大會》則是通過流行歌曲明星轉唱民歌,把一些家喻戶曉的經典名曲用時尚和現代的手段進行全新演繹,全新傳播,來弘揚我們傳統的民歌文化。《歡聚世博·全家都來賽》則是一檔家庭選秀節目,每周三次,以大綜藝的容量,以百姓和明星家庭的雙線並行進行競賽,成為我們國內選秀節目一個新的亮點。該節目沿用綠色綜藝和真實綜藝的理念,以類似新聞類節目的形式突出社會責任,反應社會生活,已經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一個強大的宣傳品牌。

當前,在這個近乎娛樂化的時代,新聞業越來越成為一種娛樂工業,提供娛樂已成為新聞媒介刻意強化和放大的功能。這種娛樂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傳播主體和接收主體對待新聞的態度和觀念,改變著新聞圖景的麵貌。

第五節 自身的繁華——如火如荼的信息產業

大眾文化的商品化特性決定了媒介組織的營利性特征,即它必須要遵循自身的商業經營原則,以最少的投入,贏得最多的受眾,獲取最大的利潤。同時,新聞媒介又是一種社會信息組織,從事著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傳播,無論是媒介產品的生產、還是產品價值的實現,無論是其性能還是就業者的文化素質要求,新聞媒介都具有鮮明的信息產業的特征。新聞媒介的這種信息產業特征決定了其產品的高增值性,而這種高增值性反過來又成為媒介產業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前,作為朝陽產業的新聞媒介正處在高速成長期,已基本形成了多種技術、多個層次、多重覆蓋的新聞媒介體係,初步確立了報刊業、廣播業、電影業、電視業、網絡業等媒介產業蓬勃發展的格局,出現了以內容為中心,並延伸到傳輸、衍生品諸多領域的媒介產業新局麵。隨著分工化、集約化、市場化過程的進一步加快,媒介產業化的空間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媒介產業集團紛紛湧現,它們通過體製創新,資源整合,跨行業經營,深度開發,資本運作,越來越成為信息產業的生力軍,正日益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

一、體製創新

媒介體製是指社會組織在特定社會製度下對新聞媒介資源進行配置、管理的製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媒體基本上屬於事業型編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我國媒介集團化和產業化的快速推進過程中,事業型編製對新聞媒介這一市場主體的束縛越來越明顯,過多的行政幹預嚴重地影響了媒體的正常運作。特別是媒介資本來源的限製大大推遲了我國媒體的壯大,而產品結構的限製性政策削弱了媒體的競爭力。

實際上,我國的新聞傳媒既是具有某種事業性質的企業,又是具有某種企業性質的事業,因此,在新聞媒介內部是可以借鑒現代企業製度的。而進入市場以後的新聞媒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企業,具有一般企業的要素。而既然是企業,它就應當遵循企業在市場上的動作規律。

當前,新聞媒介的生存方式已經完成向以市場為主的方式過渡,並且成為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走上了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新聞媒介的產業化為媒介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並進一步不斷深化了這一領域的改革。

在組織架構方麵,現代新聞媒介紛紛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相繼進行與市場要求相適應的內部管理機製的改革,明確財產責任,改進內部用人製度和分配製度。為了加快頻道的專業化發展,通過娛樂與新聞分離,媒體對新聞頻道、綜合頻道與體育、影視等娛樂頻道分營管理。湖南廣電集團便是這種創新的代表。為了在激勵的媒體競爭中盡快發展壯大,從2002年起,湖南廣電集團開始了以內部管理機製改革為重點的第二輪改革,對其所有的電視頻道進行重大調整。湖南衛視、湖南經視分別定位於麵向湖南省外和省內的核心綜合頻道。其他頻道如都市頻道、女性頻道、文體頻道、影視頻道等被定位於名副其實的專業頻道,以此來解決原來同質同構、資源流失、頻道內耗的老大難問題,改革成效十分顯著,進一步奠定了媒介管理機製創新的排頭兵的地位。

在經營方式方麵,為了充分釋放廣電網絡的價值,通過傳輸網絡與傳播內容分離,新聞媒體把廣電網絡經營從廣電節目、頻道經營和電信經營中剝離出來,讓它們各自按照自己的運營規模在市場中獨立發展。並且,新聞媒介基本走出了單一的贏利模式,以多元化贏利手段實現資本增殖和利潤最大化,提高收視率,收聽率和上座率。媒體正推行製播分離,開放節目生產領域,使節目生產走向社會化、專業化,通過節目內容競爭和節目質量競爭來獲得市場份額,這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提高節目在受眾中的競爭力。

同時,在傳播技術方麵,隨著數字化產品的不斷普及和傳輸網絡化的進一步推進,傳輸網絡的進一步整合,電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的“三網合一”的前景已基本明朗。

紅網也是一家媒體體製創新的典型代表。作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點新聞網站,湖南綜合性門戶網站,從2001年成立起,按現代企業製度操作,這家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在國內率先走上市場化之路,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多年來,紅網勇於實踐、富於創新,在內容、品牌、體製機製等方麵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地方新聞網站發展新路,成為在全國以及海外頗具影響的中國知名網站,也是國內唯一一個率先並連續六年實現贏利的重點新聞網站。

其中,在創新體製機製方麵,紅網的三步棋幫助其實現了三次突破,使其走在行業改革和創新的潮頭,為網站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首先,2001年,在省委宣傳部主管和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下,紅網以國企合作的形式,由湖南省互聯網新聞中心、華菱鋼鐵集團和湖南遠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通,網站實行全員招聘、競聘上崗、績效考核,奠定了現代企業製度的基礎。其次,2006年,紅網積極應對世界傳媒走向融合大勢,與《瀟湘晨報》進行戰略整合,雙方實現了新聞互動,品牌互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最後,為實現事業和產業的更大發展,紅網注銷了事業單位,完全市場化運作。目前,紅網作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整體上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將上市。

在創新經營機製方麵,紅網在短信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勢下,果斷進入手機無線業務,實現贏利,並相繼推出廣告、電子商務等業務,形成短信、廣告和電子商務“一主兩副”的營銷模式。在新媒體業務上,率先在湖南推出《湖南手機報》、《瀟湘手機報》,搶占這一媒體的製高點,打造了新的傳媒產業鏈條。同時積極探索網絡遊戲市場,形成了未來新的盈利途徑。

在創新用人機製方麵,網站建立了全員招聘、競聘上崗、績效考核等一套用人機製,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結構,保障了網站內部的良性競爭環境,保持了網站的活力和新鮮血液的補充,真正做到人員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崗位能設能撤、職務能上能下。

在創新薪酬機製方麵,網站已經建立起一套結合紅網自身特點,以網站影響力和營銷目標為績效考核要素的目標考核體係,以及固定工資與浮動工資有機結合的工資體係,所有員工的待遇都由業績決定。

這一係列的體製和機製創新,紅網在重大主題宣傳、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媒體社會責任擔當以及新聞網站成為區域強勢主流媒體等做法為中國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探索了成功經驗,證明新時期下新聞網站不但能辦好,而且還能辦出影響和特色。

二、資源整合

20世紀90年代以來,媒體資訊猛增,受眾注意力越來越成為社會稀缺資源。為了爭奪注意力,媒體競爭開始了產品、服務、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全方位的整體實力競爭。因此,為了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新聞媒介紛紛重新整合資源,組建媒體集團,發揮規模優勢,壯大媒體實力和競爭力。

在這方麵,國外媒體市場較早進行了重組並購、強強聯合的嚐試。世界三大傳媒業巨頭之一的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就是以收購、兼並其他傳媒公司大力擴張而著稱,被稱為傳媒界大鱷。1954年,默多克接管澳大利亞的新聞有限公司,此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收購和兼並。1960年收購澳大利亞《鏡報》;1968年收購英國《新聞世界報》;1969年收購英國《太陽報》;1976年兼並美國《紐約郵報》;1980年收購英國《泰晤士報》;並於同年組建新聞集團;1984年兼並美國《新女性》;1985年收購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1986年收購香港《南華早報》;1989年兼並美國三角出版公司;1990年收購柯林出版公司;1992年收購香港衛視;1997年收購美國新世界通訊集團。在默多克積極的擴張下,現在的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擁有100多家報社和有線及衛星直播收費電視網;在英國擁有《倫敦泰晤士報》等4張大報和天空電視台(有190個模擬及數字電視頻道);在美國擁有200多家電視台組成的福克斯電視網和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擁有全美最大的電視台集團,同時還是第一大電視節目製片商;在亞洲,香港衛視擁有30多個頻道,觀眾達3億人。目前,新聞集團的經營範圍涉及雜誌、廣播電視、出版、電影、計算機光盤製作、數字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互聯網開發等諸多領域,總資產已達440億美元,年收入達140億美元。集團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789個企業,擁有包括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在內的132家報紙,其電波已經覆蓋了全球麵積的1/3和全球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