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坐在坐便器上還是很害怕,我們可以扶著他的胳膊,或者挨著他坐下和她說話,這樣能幫小寶寶忘記害怕。
進行目標練習
訓練小寶寶上廁所,我們可以這樣做,比如把一團衛生紙放在坐便器裏,然後,試探著問寶寶:“你能不能把衛生紙尿濕”,寶寶會覺得非常有意思,於是他每次都很樂意去廁所。
盡管這需要你經常向客人們解釋為什麼要在坐便器裏放一團衛生紙,但這種方法對於引導此期寶寶上廁所很有效。
更簡單的清潔工作
可以在寶寶的尿盆上放好一個一次性的咖啡過濾網,這樣在清潔寶寶的大便時會又快又簡單。
尿床的解決辦法
當寶寶尿床了,要安慰寶寶,記住寶寶並不是成心尿床的,而且寶寶並不能控製自己。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要在寶寶尿床的事上大做文章。平靜地給寶寶換掉褲子或者床單,而不要責怪寶寶,你可以讓寶寶知道媽媽或爸爸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曆,這會讓寶寶感覺好很多。如果你想控製寶寶尿床的現象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尿床的次數。
必要時可以求助兒科醫生,當然這需要根據一些問題的出現而定,比如寶寶好幾個月都沒有尿床了,但是突然又開始有規律地尿床了,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的身體出現毛病,所以應該及時去看醫生。
另外,這段時期訓練寶寶大小便還要注意,符合寶寶身心發展規律,不能隻憑大人的主觀意誌進行,大人不能加速這個進程,隻能觀察和誘導,你可隨時給寶寶提醒和建議,但決不能強迫。
要用自然而豁達的態度對待寶寶不能自控大小便的現象,更不要流露出厭惡的態度;一旦發現寶寶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應,不能拖延,因為寶寶隻能自我控製很短的時間。
每當寶寶能自己控製住大小便時,應及時表揚寶寶,讓他產生一種自豪感,這便有助於養成寶寶規律大小便。
寶寶的喂養
保證均衡營養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要注意營養的均衡與全麵。隨著寶寶活動量的日益增多,對各類營養的需求也明顯加大。要使寶寶身體健壯、大腦發育良好,就必須攝取比較全麵的營養。各種各樣的營養對於寶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等,更是缺一不可。
這時期的寶寶出現挑食的現象較多,多數寶寶特別不喜歡吃蔬菜。還有的寶寶不喜歡喝牛奶,或不喜歡吃肉、魚,有的則隻吃米飯等。要治療寶寶偏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速效藥,也用不著強製性地讓寶寶吃那些他們非常不喜歡吃的食物,家長需要的是較長時間引導和耐心,才能幫助寶寶改掉挑食的毛病。
合理營養對寶寶的重要性
寶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性就表現在他們正處於身體、大腦的發育期,所以充足、合理的營養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1~2歲的寶寶,身體和大腦的發育速度都比0~1歲時慢,但仍然很迅速。合理的營養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健康和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勞動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基礎。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會導致寶寶發育不正常。
糾正寶寶挑食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公共場合看到這樣一些帶著寶寶的父母:當寶寶表現出不喜歡某種食品時,家長並不是勸說或講道理,而是一味地遷就;當寶寶表現出喜歡吃某一種食品時,父母就會讓寶寶多吃。這些家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改掉這種挑食毛病。但事實並非如此。專家提醒,寶寶的過分挑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的攝入不足或過量,寶寶容易生病或是過度肥胖,嚴重影響他們的生長和發育。
父母慫恿促成寶寶挑食
專家告訴記者,嬰兒時期的寶寶隻有單味覺,沒有分辨複合味道的能力,此時,母親盡量采取母乳喂養或者給寶寶喝的牛奶中不加糖,選擇原汁原味,這樣寶寶的味覺記憶中沒有口味過重的東西,長大後就不容易挑食。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挑食的現象,這與父母的態度很有關係。此時,若家長過於慫恿就會促成寶寶吃飯挑食的壞習慣。吃自己喜愛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家長一味地滿足寶寶這種“天性”,就可能使寶寶得不到平衡的膳食,從而導致寶寶發生食物富足型的營養不良。
強製進食導致逆反心理
家長追著寶寶喂食的情形經常都會見到。為了寶寶能得到合理均衡的飲食,做媽媽的往往使盡渾身解數,可寶寶依然我行我素,弄得又累又急的媽媽火冒三丈,兩個巴掌上去,眼淚汪汪的寶寶才把飯吃下去了。
媽媽喂寶寶吃飯的這個架勢就像一場戰爭,專門對寶寶挑食行為進行研究的專家認為,家長用強製或粗暴的手段逼寶寶吃東西,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因為不愉快情緒不僅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而且會讓寶寶產生對立情緒或恐懼心理,這種強製進食往往會增加寶寶挑食的可能性。
妙招糾正挑食行為
家長的責任是將合適的飯菜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寶寶,許多寶寶在成長期中都會有一些正常的“挑食”行為,這與他們獨有的個性和個人喜好密切相關,而這類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是能夠糾正的。如果寶寶挑食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長發育,那麼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要了解寶寶偏食的原因。例如,有的寶寶隻吃某種食物,可以用變換花樣的方法,改進烹調技術,引起寶寶的食欲。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誘導寶寶懂得吃各種食物的好處。如對男孩,家長可誘導寶寶說要好好吃飯。吃各種菜,這樣可以長得快、跳得高、力氣大。對女孩,家長則可以說好好吃飯,長大才能聰明和漂亮。父母對食物發表的評論的推薦很容易吸引寶寶。
注意情緒、情感作用。寶寶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許,可以在吃飯時適當鼓勵,使其有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促進寶寶的食欲。不要操之過急,注意方法。當寶寶不喜歡吃青菜時,家長可以采用迂回戰術,借助他喜歡吃的“綠色外表”的水果入手,給他講青菜與水果一樣都好吃。
寶寶的健康提示
健康體檢
在寶寶3歲的時候,醫生會給寶寶進行一次全麵的體檢,除了量身高、體重等,主要注重於檢查牙齒和視力,看看牙齦是否有炎症,是否存在齲齒的現象。檢查視力主要是看寶寶是否有弱視的症狀。
異位性皮炎
發生於嬰幼兒時期、兒童或成人。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且容易複發的慢性病,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係。所以異位性皮炎與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體”,隻要有其中一種症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
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呈現大片幹燥紅斑、丘疹,並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期則會慢慢增厚,兒童期介於兩者之間,但並非每個患兒都會完全經曆這三期的變化。除了皮膚表麵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征就是瘙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瘙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愈。
不同年齡的患者常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及病灶分布,孩子型的異位性皮炎,常在出生後2個月至1歲左右發病。雙側臉頰是多發部位,開始時會有紅疹,嚴重時會有類似情形。大部分的幼兒會在2歲左右好轉,當然也有可能持續進展為孩子型甚至成人型的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輕微的濕疹,病灶大多隻是零星分布,局部塗抹副腎皮質類固醇藥膏,病情即可改善。如果濕疹廣布,且病況時好時壞,或伴隨其他過敏症狀時,可能就是異位性皮炎了。
泌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