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寶寶2~3歲(3 / 3)

嬰幼兒較為常見。女孩發病多於男孩。泌尿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泌尿係統的常見疾病。

急性期發病急,嬰幼兒症狀可不典型;慢性或反複感染可導致腎髒損害。病程在6個月內者屬於急性泌尿道感染,表現有尿頻、尿急、尿痛、發熱。年幼兒可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年長兒有時伴有腎區及下腹部疼痛,少數病兒僅有一過性血尿,全身症狀並不突出。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在6個月以上,小兒時期較少,可出現間歇性發熱、腰酸、乏力、貧血等。病情逐漸加重可發展成腎功能不全。

1.孩子常有高熱、哭鬧,要鼓勵患兒多喝水而使其多排尿。要勤換尿布,保持會陰部清潔幹燥,尿布用開水燙洗曬幹,或煮沸、高壓消毒。

2.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按醫囑應用抗菌藥物,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口服抗菌藥物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現象,飯後服藥可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

3.盡量不要讓寶寶穿開襠褲,勤換尿布;便後清洗臀部,保持清潔。女孩清洗外陰時應從前向後擦洗,防止腸道細菌汙染尿道,引起上行性感染。

腹瀉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也會經常出現腹瀉的現象,此時的腹瀉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腸菌所導致的腹瀉近年來很少發生,所以父母不必擔心。由病毒引起的腹瀉一般都不會太嚴重,很快就會好的,所以在家治療就可以解決。把熱水袋或暖爐放在寶寶腹部,不要讓寶寶吃米飯和油性食物。

如果寶寶持續血便,則可能是直腸息肉,要注意檢查。如果便裏有膿血,又正值痢疾流行時期,則要考慮是痢疾的可能性,要上醫院就診。

寶寶的早教

這時的寶寶具有許多明顯矛盾的特點:既可愛又可惡;既大方又自私;既成熟又幼稚;既有依賴性,又有獨立性。這並不是令人討厭的階段,而是令人驚奇的階段。

發現寶寶的興趣和特長

寶寶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沒有誰比父母更能發掘他們的興趣所在。發現寶寶的興趣後,父母要正確引導寶寶向那個方向發展,從而開發寶寶在該方麵的潛力。每個寶寶都有優點,可以通過寶寶的優點、特長,鼓勵寶寶在這方麵取得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

及早培養寶寶的自控力

自我控製是有意識地調節、控製、支配情緒以及語言行為的一種意誌品質。自我控製能力的發展對於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極為重要。自我控製能力並非生來就有,它是寶寶在後天的環境中隨著認知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讓寶寶從小學會控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寶寶生活有序,按時吃飯、睡覺,形成有序的、穩定的時間觀念。其次,幫助寶寶認識自己行為的對與錯,讓他知道“可以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讓寶寶用這些道理來辨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久而久之就會使寶寶增強自我控製情緒能力。

再次,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不僅父母要以身作則,還要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兒童作品去影響寶寶。最後,要及時肯定寶寶的行為,逐步樹立起寶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

此外,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遊戲,並在遊戲中充分結合自製力、堅持度、自覺性和延遲滿足這四項自控能力培養的要素。這類遊戲主要有自製拚圖、拆卸舊物件、摸瞎、捉迷藏、鑽、投、攀、爬等。

訓練寶寶的觀察力

孩子都比較缺乏穩定性,很少會自覺地為某一目的而進行觀察,常常受到身邊事物的較為突出的外部特征及當時的情緒、個人興趣所支配。並且常常會在過程中忘記觀察任務,或頻繁更換觀察對象。持續時間短,有實驗顯示,2歲7個月的孩子持續觀察圖片的時間大約隻有5~6分鍾,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有所延長,6歲時大約達到12分鍾。對於他不感興趣的對象,觀察時間會更短,有的不到一兩分鍾。孩子缺乏係統性和概括性,3歲的孩子在觀察圖形時,其眼球運動的軌跡是雜亂的,4~5歲孩子的眼動軌跡越來越符合圖形的輪廓,也就是說,孩子在觀察物體時尚缺乏係統性;同時,孩子觀察時往往也發現不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和本質特征,缺乏概括性。

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基本的感知覺能力的培養入手。教給孩子豐富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綜合各項能力,進一步發展觀察力。積累豐富的自然知識、生活知識、文化知識,能幫助孩子迅速了解被觀察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對觀察的興趣,生活中各種事物紛繁複雜,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觀察興趣,但是要保持長期的興趣卻很難,媽媽要適當調整措施,保證孩子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了解過程,讓他的興趣持續長久。

在這些發展感知覺的能力基礎上,媽媽可以適時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比如氣候變化、動物遷移、自然常識等等,在觀察時,做到從表及裏、從近及遠、從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培養他對生活的好奇心,養成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

為避免寶寶性格發展出現偏差,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寶寶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心理研究指出,寶寶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隨著一點點長大,寶寶對男和女的著裝、行為舉止、性格特征會逐漸形成全麵認識,從而逐漸形成了心理性別。

父母角色的互補能幫助寶寶形成正確的性別概念。如果是男孩,父親要多陪寶寶玩,多和寶寶交往交流;如果是女孩,母親要多與其相處。不要因為個人喜好就有意無意模糊寶寶的性別意識。如把女孩的衣著、玩具男孩化,給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紮小辮子。以免引起寶寶的性別意識混亂,甚至導致寶寶以相反的性別來塑造自己,結果男孩行為舉止女性化,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

性別意識教育並不是給寶寶行為束縛。性別意識教育隻是寶寶個性、氣質培養中的一部分,不應該完全用成人對於性別的劃分去限定寶寶的行為。父母在幫助寶寶樹立性別意識時,要采取培養而不強化的方式,使寶寶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性別,慢慢形成與之相稱的性格特征和氣質。

在寶寶“性別化”的過程中不允許半點的扭曲和造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寶寶熟悉自己的性別特征,比如告訴他“你是男寶寶,打針的時候不要哭,要勇敢;玩耍時要讓著妹妹”“你是女寶寶,要知道害羞,不要把裙子掀起來;要穿得幹幹淨淨的,頭發要梳整齊”等。這樣慢慢地引導寶寶,寶寶就會認同自己的性別,並且形成與之相稱的性格特征和氣質。

樹立起寶寶的自信心

到了快2歲時寶寶就已經能夠理解爸爸媽媽的很多話語和表情了,如果你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不在意甚至否定的目光,就會使寶寶認定自己沒有能力。

為了培養寶寶的自信心,爸爸媽媽應重視從小培養寶寶樹立獨立自主的觀念,讓他學著自己做點事,發現並欣賞自己的能力,從中增強自信、提高獨立自主的能力。

寶寶益智遊戲

下雨沙拉拉

媽媽可以先拿兩個小塑料袋,與寶寶一起用縫衣針或粗細不等的毛線針紮出一些小孔,每個塑料袋都用一種針,進入浴室後,用塑料袋兜起一袋水,水就會從紮好的小孔中漏出,然後媽媽可以教會寶寶關於洞的概念,在遊戲裏媽媽還可以將水袋拎在寶寶頭頂,讓水灑在寶寶身上,寶寶會開心。

學小鳥

媽媽躺在床上,讓寶寶騎在自己的腳上,握住寶寶的雙手,將寶寶的胳膊展開,讓他的手臂上下扇動學小鳥飛翔,並學小鳥啼叫。還可以學飛機的“隆隆”聲,讓寶寶像飛機一樣飛翔。在戶外,媽媽還可以讓寶寶觀察小鳥和飛機,並反複學它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