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魚鴨立體生態養殖技術(2 / 2)

(2)養殖品種的選擇:用於魚鴨立體養殖的鴨可選擇肉鴨或兼用型鴨,但不宜選擇雛鴨和種鴨。魚池中放養魚類最好以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草食性魚類視青飼料豐欠情況而定。尤其在鴨群放養密度較大的情況下,草食性的草魚、團頭魴要少放,否則生長緩慢。還要注意,最好多放底層魚,占總放養量的50%左右。放養魚種規格要大,應在10厘米以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遊泳快速。

(3)放養密度:一般根據魚池水麵確定養鴨隻數,通過養鴨隻數確定鴨舍、鴨灘和水圍的麵積。試驗證明,每畝魚塘放養120隻左右是合適的,按每5~7隻鴨占用1平方米的鴨舍、1.5平方米的鴨灘和1.5~2平方米的水圍來規劃場地即可。如放鴨200隻以上,應以養鰱、鱅、羅非魚或鯉、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魚、團頭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畝魚池養鴨不宜超過250隻。養鴨魚池如以養鰱、鱅魚為主,每畝可投放魚種50~75千克,1000~1500尾;如以養草、青魚為主,每畝可投放魚種75~150千克,1000~1500尾。

(4)日常管理:應堅持每日巡塘製度,觀察魚、鴨的攝食及活動情況。平時要勤加水換水,保持水質良好。夏季高溫期間要防止缺氧、浮頭及泛塘現象發生。若池魚放養過多,應酌情投喂魚餌;鴨飼料應保持新鮮、不黴變,每天分3~4次喂食,不能喂得過飽,以防加重腸胃負擔。殘飼料可直接掃入池中喂魚,鴨棚、鴨場都要定時清掃,保持幹淨。多餘的鴨糞不要掃入池中,應經堆積發酵後,再視水質肥瘦情況,分次潑撒入池。

魚、鴨疾病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貫徹於養殖過程的始終,一旦生病要及時治療。放養前,魚池用生石灰(75千克/畝)徹底清塘消毒,遇有淤泥較多的池塘還要清淤曝曬;鴨場應鋪墊完好,並用漂白粉等消毒1次。魚種可經4%食鹽水浸泡,殺滅病菌;幼鴨應注射免疫疫苗,增強抗病力。水體應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10千克/畝)潑撒1次,以消毒、澄清水體,改善底質。魚、鴨飼料中定期加入氟呱酸、紅黴素、痢特靈等抗菌藥物,預防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