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魚鴨立體生態養殖技術(1 / 2)

1.魚鴨立體生態養殖的意義

魚鴨立體養殖即水下養魚、水麵養鴨,充分利用水資源、餌料資源和肥源,實現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值得推廣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處:

(1)魚塘養鴨可為魚增氧:魚類生長需要足夠的氧氣。鴨子好動,在水麵不斷浮遊、梳洗、嬉戲,一方麵能將空氣直接壓入水中,另一方麵也可將上層飽和溶氧水攪入中下層,有利於改善魚塘中下層水中溶氧狀況,這樣,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裝增氧機的投入。

(2)有利於改善魚塘內生態係統營養環境:魚塘由於長期施肥、投餌和池魚的不斷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大都是有機物質,鴨子不斷攪動塘水,可促進這些有機物質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機碎屑和細菌聚凝物的擴散,為魚類提供更多的餌料。

(3)鴨可以為魚類提供上等餌料:鴨糞中不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機物,而且含有30%左右的粗蛋白質,都是魚類的上等餌料。即使不能為池魚直接食用的鴨糞,也可被細菌分解,釋放出無機鹽,成為浮遊生物的營養源,促進浮遊生物的繁殖,為鰱、鱅提供餌料。

(4)有利於鴨寄生蟲病的防治:鴨是雜食性家禽,能及時攝食漂浮在魚塘中的病死魚和魚體病灶的脫落物,從而減少病原擴散蔓延;鴨能吞食很多魚類敵害,如水蜈蚣等;鴨還能清除因清塘不夠徹底而生長的青苔、藻類;魚塘中有鴨群活動,有害水鳥也不敢隨意在水麵降落;鴨子遊泳洗羽毛,使鴨體寄生蟲和皮屑脫落於水中,為魚食用,又減少了鴨本身寄生蟲的傳染。

2.魚鴨立體生態養殖模式

(1)直接混養:用網片在魚塘壩內側或魚塘一角,圍成一個半圓形鴨棚,作為鴨群的活動場或活動池。鴨棚朝魚塘的一麵,要留有寬敞的棚門,便於鴨子下水活動,也便於清掃鴨棚內和活動場上的糞便入水,一些水麵大、鴨子數量多的魚塘,也可以不加圍欄。

(2)塘外養鴨:離開塘池,在魚塘附近建較大的鴨棚,並設活動場和活動池,活動場、池均為水泥麵,便於衝刷。活動場的鴨糞和飼料殘渣,每天清掃入魚塘,每天將活動池的肥水灌入魚塘,再灌入新水。

(3)架上養鴨:在魚塘上搭架,設棚養鴨,這種方法多用於小規模生產,效益比較明顯。具體方法是:在魚塘上打樁、搭架、設棚,棚高於水麵1米左右;棚周圍用網片圍起,棚底鋪竹片或網目3厘米×3厘米左右的網片,其間隔以能漏鴨糞而鴨蹼不踩空為宜。采用這種方法,每天要趕鴨群到附近河中放牧一段時間。

3.魚鴨立體養殖的技術要點

(1)選擇合適的水麵:養鴨的數量往往也與魚塘的麵積成正比,一般要求魚塘盡量大一些,選擇的水塘麵積最好是3~5畝或以上,水深1米以上,風吹的時候可以起小波浪,便於增氧,有利於水質調節;魚塘麵積不能太小,麵積太小的話,水的自潔能力減弱,水中的氨氮難以控製,容易孳生細菌、病毒以及產生多餘的氨氣和硫化氫,危害鴨子的健康;水塘麵積也不可太大,太大的話,不利於防疫和管理。無汙染的河溝、小型湖泊、水庫也可進行魚鴨立體養殖。魚鴨立體養殖水麵的堤坡要求較硬,對沙土埂、土質較鬆池埂及新開挖魚池上的鴨圈池埂應修築護坡。4厘米以下的魚遊動不快,往往會遭到鴨群的吞食,因此規格較小的魚種池一般不用來立體養殖。小型淺水池塘或湖泊水麵,鴨群在戲耍遊泳時會攪動塘泥,造成混水,影響魚類生長,甚至會使魚浮出水麵而被吞食,因此也不建議用於魚鴨立體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