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武器
生物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人們的種種擔憂,在對各種潛在危險的擔心中,目前唯一變成了現實的就是生物武器。生物武器素有“瘟神”之稱,是利用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各種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來殺傷人、畜和毀壞農作物,以達成戰爭目的的一類武器。它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多,殺傷範圍大,作用持續時間長,且難防難治。因此,製止生物武器在全球的擴散是國際社會麵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1.生物戰劑的種類
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它的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戰劑。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威力的決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進入機體(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導致破壞機體功能、發病甚至死亡。它還能大麵積毀壞植物和農作物等。生物戰劑的種類很多,據國外文獻報道,可以作為生物戰劑的致命微生物約有160種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傳染能力的來說為數不算很多。
根據生物戰劑對人的危害程度,可將其分為致死性戰劑和失能性戰劑:致死性戰劑主要包括炭疽杆菌、霍亂弧菌、傷寒杆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西方馬腦炎病毒、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肉毒杆菌毒素等,其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達到50%~90%;失能性戰劑主要包括布魯氏杆菌、Q熱立克次體、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等,其病死率在10%以下。
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將其分為:細菌類生物戰劑、病毒類生物戰劑、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衣原體類生物戰劑、毒素類生物戰劑、真菌類生物戰劑。
根據生物戰劑有無傳染性可分為傳染性生物戰劑及非傳染性戰劑,傳染性戰劑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亂弧菌等;非傳染性生物戰劑,如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隨著微生物學和有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被發現,可能成為生物戰劑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近些年來,人類利用微生物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研究的成果,運用基因重組技術,定向控製和改變微生物的性狀,從而有可能產生新的致命力更強的生物戰劑。
2.生物戰劑的防護
生物戰劑氣溶膠主要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因此,保護好呼吸道非常重要。防護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帶防毒麵具防毒麵具的式樣很多,但主要由濾毒罐和麵罩兩部分組成。濾毒罐包括裝填層和濾煙層。裝填層內裝防毒炭,用於吸附毒劑蒸氣,但對氣溶膠作用很小。濾煙層是用棉纖維、石棉纖維或超細玻璃纖維等做的濾煙紙製成的。為了增加過濾效果,濾煙紙折疊成數十折,其作用是過濾放射性塵埃、生物戰劑和化學毒劑氣溶膠,濾效可達99.99%以上。
(2)使用防護口罩例如使用過氯乙烯超細纖維製成的防護口罩。這種口罩對氣溶膠濾效在99.9%以上。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沒有防毒麵具或特殊型的防護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製造簡便的呼吸道防護用具,例如脫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紗口罩以及防塵口罩等。此外,還需要保護好皮膚,以防有害微生物通過皮膚侵入身體。通常采用的辦法有穿隔絕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護眼鏡等。
(3)有針對性地打預防針對於清除生物戰劑來說,可以采用的辦法有烈火燒煮和藥液浸噴。用做殺滅微生物的浸噴藥物主要有漂白粉、三合二、優氯淨(二氯異氰尿酸鈉)、氯胺、過氧乙酸、福爾馬林等。對於施放的戰劑微生物,由於它們可能附在一些物品上,既不能燒,又不能煮,也不能浸、不能噴,對付的辦法就是用煙霧熏殺。此外,皂水擦洗和陽光照射以及泥土掩埋等也是可以采用的辦法。
3.生物武器造成的傷害
20世紀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他們首先設計出能用於大量生產細菌的“石井式培養罐”,其細菌最高產量約為30kg/d,為使細菌的毒性增大,還把細菌液注射到人和動物的身體中。生產的細菌包括傷寒、霍亂、副傷寒、赤痢、炭疽、鼠疫,其生產的細菌對中國大陸散布,還利用飛機進行空投散布細菌,造成中國死傷慘重。20世紀50年代美帝國主義者在朝鮮、中國空投金屬四鉻彈、鐵鈾陶瓷彈等以散布帶有鼠疫杆菌的跳蚤和田鼠及帶腸道菌的家蠅等。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曾施用過一種毒劑叫桔劑,是落葉劑的一種,不僅使樹葉枯萎、落葉,而且人吸入體內可造成大腦損傷,並導致癌症。越南南部受汙染麵積高達10%~14%,造成大批人中毒,且後患無窮。
生物武器近年來在戰爭中使用並得到證實的案例並不是很多,但是生物武器成了很多恐怖主義分子的武器,近年來恐怖事件屢有發生。
1984年9月,在美國俄勒岡州一個叫“達爾斯”的小鎮上,人們在幾家餐館就餐之後約有750人生了病。1986年在聯邦的一次審訊中,有恐怖主義分子承認與其同夥在俄勒岡州與本地人發生衝突後,在四家餐館的沙拉上投下了沙門氏菌,這些細菌是在這夥信徒的一個大牧場的實驗室裏培養出來的。
目前生物武器和生物防禦係統的較量中,後者不占優勢,但是我們通過加強對反生物武器的生物技術研究,以及充分發揮各國人民的反恐力量,可以將生物武器的威脅降到最低。
二、轉基因食品
(一)轉基因食品概述
1.轉基因食品的定義
轉基因食品(genemodified food,GMfood)又稱基因改性食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2年頒布實施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第二條中明確規定:轉基因食品係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包括:
(1)轉基因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產品;
(2)轉基因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加工品;
(3)以轉基因動物、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
這一轉基因食品的概念,涵蓋了供人們食用的所有加工、半加工或未加過的各種轉基因物品和所有在食品的生產、加工、製作、處理、包裝、運輸或存放過程中由於工藝原因加入食品中的各種轉基因物品。
2.轉基因食品的分類
轉基因食品按受體生物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
(1)轉基因植物食品轉基因植物食品是指由轉基因植物產生的食物或利用其為原料生產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劑。目前國內外已研究開發並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植物品種主要有:大豆、玉米、水稻、馬鈴薯、番茄、甜瓜、西葫蘆、棉花、胡蘿卜、油菜、苜蓿、甜菜、辣椒、芹菜、黃瓜、大白菜、煙草等。
轉基因植物有以下顯著優勢:提高了農作物的抗病、抗蟲害、抗旱等性能;改善了農作物的耐貯性,延長保鮮期;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等。
(2)轉基因動物食品轉基因動物食品是指由轉基因動物產生的食物或利用其為原料生產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