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一個人所處的位置無論與他的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如果能夠輕鬆地、滿懷愉悅心情地上路,一步一個腳印,在邁向目標(理想)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目的地嚇住,才會有把理想堅持到底的可能。
依照吸引力法則,除非你能體驗到美妙的感覺,否則就不要作出任何行動。什麼意思呢?你的義務是,首先找到你感覺到對的地方,然後再去采取行動。那這樣做是在慫恿人們偷懶嗎?當然不是!行動是美妙的。你要盡你所能多采取行動,並切實愛上腳踏實地的行動。但首要前提是,依循你美好的感覺去行動。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堅持理想的過程中,逐步實現你的美好理想。
認清腳踏實地的誤區,早日開創幸福人生
世上的每一個人其實都雇傭著一位不可思議的“經理”——吸引力法則。它讓你知道:你是一位夢顯家(夢想顯現專家)。當然,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行動者也不錯。但唯有當你對自己的夢想感覺非常清晰且周全的時候才去采取行動,那麼,你行動的過程才會充滿愉悅、充實、舒適的感覺,並且行動有效。
從現在起就對這位“經理”下達你的指令(願望)吧。倒不是它需要受控於這些願望,而是因為每次當你說起你的“指令”時,你就和吸引力法則協同共振,你就開放了自己,你就開始放任宇宙流入你,讓它慷慨地給予你想要的。
當然,僅僅憑借願望,沒有腳踏實地的行動的話,對改變現狀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這樣做跟畫餅充饑沒什麼區別。隻有願望與行動相互配合,合力帶你上路,最終你才會獲得你所尋求的。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腳踏實地行動的真正含義。事實上,唯有認清腳踏實地行動的誤區,我們才能早日踏上理想之路,進而開創出幸福的人生。
1.腳踏實地不等於放棄思考
在不少人看來,腳踏實地就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這也許是對的,但我們提倡做事要腳踏實地,並不是在慫恿你放棄思考的權利!
大學時讀經濟管理專業的李梅來公司已經半年了,她的職位是經理助理,實際上更類似於一個打雜的。李梅每天麵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報表,而她隻需要把這一摞報表複印、裝訂成冊即可。在財務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時,她會去湊個手。
如果是你,麵對這樣瑣碎雜亂而且不太可能有發展機會的工作,你是不是吃飽混天黑,然後尋找一個機會跳槽?李梅的做法又是怎樣的呢?
在複印並裝訂報表的時候,她先仔細地過目各種報表的填寫方法,逐步地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公司的開銷,並結合公司的一些正在實施的項目,揣度公司的經濟管理情況。工作到第八個月的時候,李梅書麵彙報了公司內部一些不合理的經濟策略,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時隔兩年,現在的她,已經是公司的高層決策人了。
很顯然,處理和分析日常瑣碎事務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動性。你要能夠在很基礎、很淩亂的事情中保持冷靜的分析和思考,這樣你才會把自己所做的事升華為成功。否則,就算你再踏實,日複一日隻是單純的重複罷了。
現在,你應該更深層次地理解到踏實的含義了吧,記住,不要忘記了思考!
2.腳踏實地不等於一味等待
事實證明,隻要你年輕睿智,隻要你胸懷理想,隻要你渴望成功,你就應該踏實地工作。於是,問題出來了,在你踏實工作的時候,是否也在踏實地浪費掉屬於你的機會?
不少人認為“機會隻有一次”“隻要我做到了,機會自然會來到”,因為他們看不到機會。恐怕沒有任何信念要比這個信念更加可怕了。不過,這個信念在一部分人的集體意識中是如此普遍,以至於足以變成陳詞濫調。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們就似乎是在訴說:“我的創意時光已經成為曆史了。我的任務已完成了。我的人生就注定這樣了。”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腳踏實地並不意味著木訥的頭腦和競爭意識的缺乏,相反,它對這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你需要不斷地思考,以便去發現機會,把握機會。為此,我們提出五點建議:養成掌握和獲取大量的信息的習慣;培養把握機遇的靈感;進行科學的推理和準確的判斷;鍛煉當斷即斷的決斷力;了解其他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
3.腳踏實地不等於廢寢忘食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踏實工作的人就隻知廢寢忘食,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我們所說的踏實的人是善於工作也善於休息的人,因為踏實的人懂得“磨刀不誤砍柴工”。
多年前有一位探險家,雇用了一群當地土著作為向導及挑夫,在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的遺跡。盡管背著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舊健步如飛,長年四處征戰的探險家也比不上他們的速度,每每喊著讓前麵的土著停下來等候一下。
探險的旅程就在這樣的追趕中展開,雖然探險家總是落後,在時間的壓力下,也是竭盡所能地跟著土著前進。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險家一早醒來,立即催促著土著趕快打點行李上路,不料土著們卻不為所動,令探險家十分惱怒。
後來與向導溝通之後,探險家終於了解了背後的原因。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就是在旅途中他們總是拚命地往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導說:“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身體。”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小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
時光匆匆飛逝,不知不覺,在每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個春秋。忽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按捺不住了。他心想:“他可能病了,我要過去探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於是,他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當他抵達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驚訝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微笑著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雖然我們現在身強體健,還能自己挑水喝,如果有一天我們都年邁走不動時,我們還能指望別人給我們挑水喝嗎?所以,就算我再忙再累,也沒有間斷過我的挖井計劃,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練習我喜歡的太極拳了。”
擴展到工作領域,工作掙錢就好比是在挑水。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麵的實力,給自己多鋪一條路。如此一來,就算年老體衰,我們依然還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且源源不斷。
4.腳踏實地不等於重複行動,也不等於盲目行動
踏實地工作不是為了一遍遍的重複,而是要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腳踏實地不僅僅是為了一步步地前進,而且要不斷地實現目標,並創造新的目標。然而,很多人卻常打著腳踏實地的旗號,許久之後還是不能取得什麼進展。這多半是因為他們的目標過於模糊,或是介於某兩者之間,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一個清晰的目標是不會讓人輕易放棄的。
再有,踏實不等於盲目行動。踏實的人往往會有一個合理的職業生涯計劃,但這個計劃是要根據你的性格來決定的。做自己喜歡而又勝任的事,最容易有成就;相對地,自己喜歡但不勝任的事,隻能成為“興趣”;自己勝任但卻不喜歡的事,將成為糊口而毫無樂趣的工具;最悲傷的是一生都在做自己既不喜歡也不勝任的事,那就是失敗之源。所以,在你製定自己的職業計劃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你喜歡做什麼事,就會變成什麼人。
——做你勝任的事,能使你的成功更上一層樓。
——你喜歡哪些職業,就去從事哪些職業(心想事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會在機械、科學、藝術、教導、推銷、文書等方麵,或在操作、數學、舞蹈、聲樂、管理、辦公等方麵,有所擅長,具有某一獨特的較強的能力。
接下來,你可以為自己希望成就的事業畫一張圖,創造一張“未來事業圖”。你的圖像應該是長時間的、理性的、冒險的,而且多少是由直覺產生的。但是,記住,這幅未來圖像一定要投射在起初的明日世界中。如果你要這幅圖像有用,它就必須既是可以達到,又是你自己所感到滿意的,這樣在未來的時光中,它才會刺激並引導你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