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麵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火燒盡了,水也沒開。於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火,那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於柴火準備得充足,水不一會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搖搖頭。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水壺裏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誌,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火!”
青年頓時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劃掉了許多,隻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隻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從小事做起,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吸引來你所欲求的一切。
下麵是著名作家兼戰地記者西華·萊德先生的兩則故事:
第一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跟幾個人不得不從一架破損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結果迫降在緬印交界處的樹林裏。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長達140英裏,必須在8月的酷熱和季風所帶來的暴雨侵襲下,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才走了一個小時,我一隻長筒鞋的鞋釘紮了另一隻腳,傍晚時雙腳都起泡出血,血泡像硬幣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走完140英裏嗎?別人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們能不能走呢?我們以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為了在晚上找個地方休息,我們別無選擇,隻好硬著頭皮走完下1英裏路。”
第二個故事:
“當我推掉其他工作,開始寫一本書時,心一直定不下,我差點放棄一直引以為榮的教授尊嚴,也就是說幾乎不想幹了,最後我強迫自己隻去想下一個段落怎麼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6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以外,什麼事情也沒做,結果居然寫成了。”
“幾年以後,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個廣播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2000個劇本。如果當時簽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合同,我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隻是寫一個劇本,接著又寫一個,就這樣日積月累真的寫出這麼多了。”
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努力而得來的,長城是由一磚一磚地慢慢堆砌而成的。成功的生活也應該如此腳踏實地。然而,在生活中,一些人總想著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對於小事不屑一顧,可是卻又因找不到大事讓自己施展才華而常常歎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或“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都是因為他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幹,大事又幹不了。其實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所有的大事業都是由小事情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你要想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成功者,現在就必須養成一切從小事做起的習慣。
下麵這則故事,將帶給你更大的啟示:
傑克遜先生是個普通的年輕人,二十幾歲,有妻子和小孩,收入並不多。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裏,夫婦倆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整潔的環境,小孩有玩的地方,同時增添一份家產。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頭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相差無幾。
傑克遜跟妻子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意下如何?”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首付款都交不起!”
然而,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人們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要想辦法買一套新房子。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第二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套兩人都滿意的房子,簡潔大方又實用,首付款1200美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湊夠1200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
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傑克遜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做了。承包商最初態度非常冷淡,但由於傑克遜一直堅持,他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克遜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還1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眼下,傑克遜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美元。夫婦兩人想盡辦法,1個月隻能省下25美元,還有75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這時傑克遜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老板也很高興他買房子了。
傑克遜說:“領導啊,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美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賺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被他的誠懇和雄心感動了,還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傑克遜因此滿心歡喜地搬進了新房子。
不難看出,傑克遜之所以買房子成功了,關鍵在於他認準了目標後,馬上開始了腳踏實地的行動,用心做著每一件小事。他在行動過程中還有條不紊地解決遇到的困難,因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也許生活中我們都有許多大夢想去改變我們的人生,但卻因為把困難想象得過於龐大,而在沒有做之前就否定了自己。其實,隻要把事情分解成一個個的小事,並一一用心做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事完成,獲得成功。
不要淺嚐輒止,把你的理想堅持得久一點
首先問幾個問題:從幼稚日趨成熟的你,仍然覺得理想重要嗎?你生活中的理想是什麼?最初的理想你現在還在堅持嗎?你敢不敢堅持你的理想更久一點?你是否對理想因為初期的行動失敗而淺嚐輒止,甚至從此變得一蹶不振?這些問題也許都沒有意義,其實你真的有邁出過朝向理想的那一步嗎?
保羅·傑克遜是一位很有名氣的眼科醫生,盡管他還年輕,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美國佛羅裏達州眼科界的權威。有一次,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及他成功的經曆,有一句話很能給人以啟示。他說:“無論遇到怎樣對你不利的事情,有一樣東西你一定不可以丟棄,那就是——堅持你的理想。”
保羅·傑克遜還談到自己學醫的動機。那是在他童年時,他的父親患上了嚴重的眼病,花了很多錢,尋訪了許多醫生,然而,父親的眼睛還是沒能夠保住。從那時候起,保羅·傑克遜發誓要做最好的醫生,幫助那些像他父親一樣的人,使他們可以重見光明。為此,他疏遠了以前的玩伴,並且幾乎不結交學業以外的朋友。目的當然隻有一個:節省下一切時間,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學習。
還應提到的是,保羅·傑克遜一家並不富有。父親失明後,更是陷入了貧困。所以保羅·傑克遜大學畢業後,在工作和繼續深造的十字路口猶豫不定。這時是他的母親,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使他下定了決心。她母親說:“不要讓眼前的東西迷失了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已經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一切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因此,保羅·傑克遜放棄了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繼續攻讀他的學業。幾年後,他終於成為美國醫學界令人驚訝的後起之秀。
在我們腳踏實地拚搏過程中,我們或許也會遇到理想與現實相衝突的情況。是堅持理想還是屈服於現實,總是使我們難以取舍。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想想保羅·傑克遜,細細體味他的經驗之談——不要淺嚐輒止,堅持你的理想,無論何時何地!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個美國專欄作家弗蘭克·A·格拉頓的真實故事:
弗蘭克·A·格拉頓年輕時深受英國作家威廉·科貝特的影響,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紮進創作中去。由於沒有收入,連房租都交不起。白天,為了躲避房東催交房租,隻好漫無目的地在馬路上走來走去,何時才能寫出自己的鴻篇巨著呀,他感到有些絕望。
一天,在42號街遇到了他當記者時曾采訪過的俄國著名歌星夏裏賓先生,沒想到這位名噪一時的人物還記得他。格拉頓忍不住向夏裏賓傾訴了自己的苦惱,夏裏賓聽過之後,對他說:“我的旅館在103號街,跟我一同過去,好不好?”
“什麼,103號街?我怎麼可能一下子走這麼遠的路?”格拉頓驚歎道。
“是呀,從這裏到103號街要過60個街口,少說也要走上兩個多小時!”夏裏賓換了一種口氣說,“我們不到我的旅館了,咱們向前走,過6條街,到貝裏射擊遊藝場玩玩怎麼樣?”
夏裏賓的這番話打消了格拉頓的顧慮,他們到了遊藝場門口,看了一會兒兩名屢次射擊不中目標的水兵。然後繼續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長納奇大戲院,“現在離中央公園隻有5條橫馬路了,我們去看看那隻奇怪的猩猩吧!”夏裏賓愉快的話語讓格拉頓感到說不出的輕鬆……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不覺間已到了103號街。原該精疲力竭的他,卻並沒感到一點累。格拉頓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已過去了將近4個小時。夏裏賓先生滿意地對他說,“並不太遠吧。現在我們到我旅館附近的餐館去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