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能量需遵循潛意識的運行規則
通過前麵的內容,我們了解到潛意識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在遵循潛意識規則的前提下,讓吸引力發揮作用,為成功帶來便利。
學者研究後指出,潛意識主要有以下幾個規則。
1.潛意識容易讓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
當我們遭遇到一些自己難以接受的事件的時候,反應方式可能是使其“合理化”。這其實是潛意識的一種自我解嘲式的保護機製,目的是讓我們接受現實。
2.潛意識掌控身體運作,調節身體狀態
潛意識掌控著體內各個部分的運作,在此過程中,身體的變化會自然地在潛意識中有所呈現。因而,當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病變的時候,身體都會具有自動調整、保護和自我愈合的功能,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潛意識在背後的默默運作。
3.客觀地接受指令,用天性及習慣反饋外來的信息
潛意識就好比是一個容器,它會自然而又客觀地接受一些指令和信息。平常處於理智狀態之下的時候,外來的信息會受到理智的過濾。當潛意識完全自主工作的時候,信息就會被完全注入潛意識中。
4.控製及保持所有的感應
感應分為一般感應(來自五官的感應)和心靈感應兩種。潛意識接收這些感應並傳遞到意識層麵去處理。
5.製造、儲存、分配及傳送生命的能量
潛意識是存儲能量的地方,焦點聚集在何方,能量就會被吸引到何方,成果也就在相應的位置出現。當潛意識聚集到一點時,爆發出的潛能是讓人吃驚的。
6.有意識地反複刺激會讓潛意識接受某個信念
一個概念對潛意識進行反複的刺激,就會被潛意識接受。一般而言,當一個概念被重複了30次以後就會被潛意識接受。
7.不斷地尋求發掘更新、更好的事物
潛意識的特點就在於不斷地自我超越和完善,在此過程中,不斷地將自己的模式變得更加高效和完善。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類可以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原因。
8.潛意識的溝通方式是圖像和符號
文字是屬於顯意識的,而潛意識的溝通方式是運用圖像和符號。因而在夢中經常夢見的是圖像,而不是語言。
9.不懂得處理否定性的字眼
“請你不要想一隻紅色的狗。”當你聽到這樣的語句時,你想到的是什麼呢?也許你現在想到的正是一隻紅色的狗。因為潛意識隻善於接受正麵的描述,而不善於理解否定的字眼。因為如果說否定的字眼,反而會衍生出很多其他未被否定方麵的可能性,這就會讓潛意識莫衷一是,無所適從。而正麵的描述已經界定了某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就可以為潛意識帶來直接和明確的影響。
發揮潛能的最大障礙——注意負麵
吸引能量的寶藏就深埋在我們內心。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法迪曼所說的:“當我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時陷入了困境,這往往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學習一門新的技術,而是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或更多的內在的心理障礙。除非我們解決了這些內在的障礙,否則世界上所有的好意見、好計劃、好辦法都不足以讓我們去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遺憾的是,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要去注意負麵的事物,而且是凡事都專看負麵!不管是工作、乘車、戀愛、穿著、容貌、健康、地球的環境,甚至是朋友等,無一例外。注意負麵的事物——這種生活態度成為了我們發揮生命潛能的最大障礙。
美國著名學者斯科特·W·文特雷拉指出,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知道了做什麼(也就是說有知識)和如何做(也就是說有技能)仍然不能竭盡所能,因為自我限製的觀念和消極的思想是禍水,它們可能妨礙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運用。
影響一個人做事的消極思想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也可以說是三種借口:
沒有條件:正在做,但能夠保證成功的條件非常有限。
沒有希望:曾經做過,但失敗了。
沒有先例:不要做了,過去沒人做,現在也別做。
當沒有完成某一特定的目標或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的時候,很多人便以“三個沒有”作為抱怨的借口。抱持“沒有條件”的人總是抱怨自己缺乏成功所需要的條件,比如金錢、學曆、人際關係等等。抱持“沒有希望”的人會消極地看待萬事萬物,比如,“近期辦公室的網速慢得跟蝸牛一樣,我這個月不能按期完成任務啦。”而抱持“沒有先例”的人思想也是不可取的。他們會說:“我非常想競爭新崗位,但我的經驗和學曆都不夠,很可能失敗。”
世人都會有一種或多種“三個沒有”的想法,但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往往不把它們視為借口,而是當作動力,積極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知道真正的阻力來自他們對困難所得出的“不可戰勝”的結論,所以從不過於注意這些負麵的事物。
態度,按照定義,是“人們內心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情感”。如果人的態度積極,可以使我們克服人生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如果態度消極,那些障礙的負麵影響就會與日俱增,最終導致失敗。一言以蔽之,如果我們能夠改變自己內心的看法(思想)和情感,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
自我設限:殺死自己潛能的劊子手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一測試,原來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陣子以後,發現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天後,實驗者開始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地跳。三天以後,他發現這隻跳蚤還在那裏跳。一周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跳蚤之所以會落到這種下場,是因為它在遭受挫折以後,玻璃罩的限製已深深地刻在它那有限的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使它失去了向著更高尺度跳躍的勇氣。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自我設限”。這種自我設限就是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注入消極的思想,讓自己失去了超越自我的勇氣,從而阻礙了潛能的正常發揮。
也就是說,自我設限,是殺死你潛能力的劊子手。然而,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我設限的時候,自己不願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心理上就有了界定:這件事我做不成!其實說不願做或者不想做,說到底大多數還是不敢做,基於某種原因形成了一種心理上的障礙,對這些事情望而卻步,結果自然是做不成。
詹姆斯·巴裏說:“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欣慰的是,幾乎沒有人會真的跌到穀底。最可悲的是,明明有能力飛,但很少有人飛到高處。”一個人要想成就輝煌,就不能在心裏為自己能夠到達的高度設限。因為自我設限不僅阻礙工作的正常開展,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前途危害無窮。
很多年以前,在美國的紐約街頭,有一位賣氣球的小販。每當他生意不好的時候,總要向天空中放飛幾隻氣球。這樣,就會引來很多玩耍的小朋友的圍觀,他的生意就會好起來,有的還興高采烈地買他的那色彩豔麗的氫氣球。
一天,當他在紐約街頭重複這個動作時,他發現,在一大群圍觀的白人小孩子中間,有一位黑人小孩,用疑惑的眼光望著天空。他在望什麼呢?小販順著黑人小孩的目光望去,他發現,天空中一隻黑色的氣球也在。黑色,在黑人小孩的心中,代表著肮髒、怯弱、卑劣和下賤。
精明的小販很快就看出了這個黑小孩心思,他走前去,用手輕輕地觸摸著黑人小孩的頭,微笑著說:“小夥子,黑色氣球能不能飛上天,在於它心中有沒有想飛的那一口氣,如果這口氣夠足,那它一定能飛上天空!”
確實,能不能飛上天,關鍵在於氣球裏邊有沒有那口氣,而不是在於氣球的顏色。如果你認為你飛不起來,那你肯定就飛不起來。別人都在拚命地想飛起來,誰又有時間跟你說:“嘿,你怎麼不試試呢?”
你是不是總是在想:“不可能的,我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能跑那麼快?”“我學曆不如他們,怎麼會競爭得勝?”“我長得不夠漂亮,他怎麼會喜歡我?”
如果你這麼糟踐自己,跟懦夫有什麼兩樣?由於你的自我設限,導致身體內無窮的潛能力和欲望沒有發揮出來。自我設限和其他人性的弱點一樣,將讓你流入平庸之輩。很多人難以成功,並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自我設限。在自我設限的時候,人往往就在潛意識裏給自己下了一個消極的論斷:“這件事我做不了”。由此形成了一種消極的心態,對這些事情望而卻步,結果自然是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