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健康的法則:以精神療法的康複力量驅逐疾病(2 / 3)

“我的呼吸既深又平靜,我的肺部十分健康,新鮮空氣能進入到我肺部的每一個細胞,使血液得以淨化。”然後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心髒,並這樣想象:

“我的胃和腸的消化功能非常好,我所攝取的食物已經被消化和吸收,我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營養,已變得越來越強壯。我的肝髒、腎以及膀胱,都正常地工作著,它們既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也沒有受到過過大的壓力,都狀態良好。我的身體狀況也非常好,現在,我正在休息,我的思想很平靜,我的內心也非常平靜。我既不用為金錢發愁,也沒有其他值得擔憂的事情,我想擁有的東西上天都已經給了我。我不用為我的健康狀況憂慮,因為我的身體很棒,我沒有任何需要憂慮的事情,也沒有任何值得恐懼的事情。”

當然,我們隻是舉個例子,並不一定拘泥於此。但有益於健康的想象並不是無條件的,它需要你保持快樂和安靜的心態,專注地呼吸,集中注意力。

想象是一種放鬆精神並集中精神的過程,通過進入潛意識狀態,給大腦“輸入”積極的信息。一旦你的大腦相信你確實有這種感覺,你的身體也將會不由自主地相信,進而使身心都得到放鬆,如此一來,你身體累積下來的緊張、恐懼、壓力(它們會衝擊身體的防禦係統,損害健康)將會慢慢消失,而積極性的情緒,如愛和快樂則會慢慢擴展開來,對你的健康產生積極作用。

放鬆身心的良方:心外無物的冥想與白日夢

一提到冥想,人們自然聯想到宗教。因為冥想在世界上幾乎每個主要宗教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我們所說的冥想,主要是用於治療活動中,這種冥想不需要你加入任何宗教組織,也不需要你穿上奇裝異服,更不需要你擺出一些令你不舒服的姿勢。你隻需要閉上雙眼,選一個你認為最舒適的姿勢,專注於吸氣與呼氣的動作,同時誦念“禱文”,這裏的“禱文”即某個特殊的字眼或詞彙,並非特指某種宗教的教義。

在正常情況下,各種信息幾乎是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們的大腦,大腦亦隨之一刻不停地進行解釋、分析並發出各種指令,如果能夠有效地“阻隔”掉一部分大腦所接受的信息量,從邏輯上講,就能削弱大腦反應的數量,從而使大腦的緊張工作狀態得以緩解,繃緊的神經弦也得到放鬆。冥想便是通過排空大腦中所有輸入的信息和思想,使大腦得到休息的一種方法。

再有,有研究人員讓病人的心靈得到休息後,通過讓病人冥想,進一步引導出病人的放鬆反應。結果發現,病人出現一係列有助於減輕身心壓力的生理反應,如脈搏減緩、血壓降低、呼吸變慢、耗氧量減少以及整體的新陳代謝變慢。這意味著個體通過冥想放鬆精神和身體,有助於激發出機體自愈係統的活力,使疾病得到緩解甚至痊愈。

有一位70歲的老太太如是說,8年前我患了坐骨神經痛,難受得死去活來。接下來的兩年半,我看了不下30個醫生,但是他們的治療方法都不能減輕我的疼痛。這時候,我的第一個孫子出生了。我實在太想和這個孩子一起了,我知道如果我想享受為人祖母的歡樂,我就一定要使自己的身體好轉起來。我找老中醫紮針灸、吃保健品以及服用各種維生素。隻用了一個月,疼痛百分百地消失了。我想,我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想象有更多的血液流向我的背部,然後通過冥想,讓疼痛消失……

當你初次開始冥想時,腦子可能會比較亂,你可以在漆黑的房間裏點一根蠟燭,或找到一個點,把注意力集中到蠟燭的火焰或點上,縮小你的視野,集中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像念經一樣不斷地重複一句話,也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當注意力集中後,便可進入心無雜念、心如止水的練習。對於剛剛開始冥想的人,做到這一點,確實有點難度。可能各種想法會時不時地湧出。即使如此,也不要刻意要求自己迅速排除雜念,清空大腦。隻要專心致誌地繼續冥想,雜念便會漸漸溜走,或者試著把雜念想成一團煙霧,隨風漸漸散去,直至消失不見,這樣也可以排除雜念。冥想是任何保健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依靠冥想法放鬆精神,我們還可以做做白日夢,活躍一下神經細胞。

首先,鄭重聲明的是“白日夢”並非用來諷刺一些人整天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某人對你說:“你做什麼白日夢呢?”多半是在質疑你的能力和智商,否定你的計劃和設想。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認為白日夢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其實,從健康角度講,白日夢是人的本能的休息,是人體天然的一種精神自我放鬆,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

研究發現,人們做白日夢時,大腦並非像我們理解的那樣處於低耗能狀態中。在我們緩過神兒之前,它一直維持很高的代謝水平,不斷消耗大量氧和葡萄糖,神經細胞也會非常活躍,對機體免疫係統的生化物質起著良性的促進作用,這些都能夠有效喚醒人體的自愈潛能。因此,對白日夢不需要擔憂,更不必有意抑製。你需要做的隻是盡情享受白日夢給你帶來的益處。

當你買完彩票後一直到開獎前,不妨做做中大獎的白日夢,並想象自己中獎後的情形。特別是想象自己中了500萬元後,該如何計劃這筆錢。有人曾這樣計劃,100萬元交稅,剩下的400萬元中,100萬元存定期存款;買一輛十幾萬的車;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大概花去100萬元左右;剩下的錢經商做生意……

可以這麼說,白日夢不會耗費什麼金錢,卻能夠幫你放鬆緊繃的精神,幫你補充你人生所有的缺憾和無奈,還能幫你不斷修正理想與努力的方向。當然,如果你把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做白日夢,而不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動,積極麵對生活,不僅浪費時間,蹉跎歲月,還會讓你一事無成。偶爾做做白日夢,有益身體健康,但要記住,白日夢畢竟是夢,如果不經過行動和努力,它永遠成為不了現實。

盡情流露你的情緒,順應身體的自然反應

人們對外界事物的刺激,會產生喜歡、憤怒、恐懼、悲傷、厭惡等情緒。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總是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控製情緒的發泄,日積月累下來的情緒一旦超出機體的承受能力,人體循環係統、消化係統、血液和神經係統的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從而導致冠心病、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等病症。

這從側麵說明,一個人順應身體的自然反應,盡情流露消極情緒以及在適當的場合,用適當的方式排解和發泄掉消極情緒對維護個體健康的重要性。通常排解、宣泄消極情緒的方法主要有情感宣泄和理性宣泄兩大類,前者指傾訴、哭笑、劇烈活動等,後者主要指討論、分析等。

1.哭泣不是罪,有淚盡情流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情感體驗:遇到挫折或者悲傷的事情時,情不自禁常常表現出哭的行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哭認為是懦弱、不堅強的表現。但從科學的觀點看,哭泣是自我心理保護的一種措施,它可以釋放不良情緒產生的能量,調節機體的平衡。

據研究報道,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的原因之一,在於她們在悲憤時往往淚流滿麵,而男性則大多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認為哭泣是一種很失麵子的事情。其實,在個體遭受到惡性刺激而處於應激狀態時,痛快地哭一場,讓眼淚盡情流淌,既可宣泄情緒,又能使個體因處於應激狀態而導致交感神經的高度興奮得以鬆弛。另外,對於那些處於應激狀態的個體而言,會因其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而伴生的有害物質也可隨著淚水排出體外,並重新獲得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

適當地哭泣是一種情緒宣泄的好方式,是一種解除緊張、煩惱、痛苦的好方法。許多人在痛快地哭一場過後,痛苦、悲傷的心情就會減少許多。無論是從減輕心裏悲傷程度,還是從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角度,順應身體的自然反應,流出你的淚都不是一件壞事情。不過,哭最好不要超過15分鍾。壓抑的心情得到發泄、緩解後就不能再哭,否則對身體反而有害。因為人的胃腸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憂愁悲傷或哭泣時間過長,胃的運動會減慢、胃液分泌減少、酸度下降,會影響食欲,甚至引起各種胃部疾病。

2.訴說衷腸,一吐為快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把快樂告訴一個人,將得到兩個快樂;把憂愁向另一個人訴說,則隻剩下半個憂愁。”的確如此。訴說是一種良好的情緒宣泄方法。把不愉快的事情隱藏在心中,會增加心理負擔。而找人傾訴煩惱、訴說衷腸,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暢,而且還能得到別人的安慰、開導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那種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都喜歡獨自一人品嚐的性格內向者,更要學會善於向人訴說衷腸,爭取“一吐為快”。

3.效仿影視劇,大喊大叫

影視劇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一個憂鬱或憤怒的人站在海邊、山上大聲喊叫,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受到不良情緒困擾時,也可以通過急促、強烈的、無拘無束的喊叫,將我們內心的積鬱發泄出來。

4.理性宣泄法

理性宣泄主要指通過與理智而有主見的知心者或心理醫生的討論,或通過冷靜後的自我反省,對引起情緒反應的原因、行為方式等進行重新審視和分析,以端正認知或修正不合理的觀念,評價情緒反應是否合理或適度,由此逐漸提高對不良刺激所致情緒反應的耐受性與自控能力,有助於今後遇到類似的情景刺激不再或少出現不當的情緒反應。

5.過猶不及,適度宣泄

盡管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不能過度。過猶不及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

蕭伯納在年少時離開家鄉來到了倫敦,他指望在倫敦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他先在一家電話公司找了個差事,後又到了報社,可是這裏的日子並不好過。同事們挖苦、諷刺他,他隻能默默地忍受,因為他不敢還擊他們。幸好報社倒閉了,他又到另一家報社寫音樂評論。這裏的同事也排斥他,讓他難受到了極點,但是他忍了下來。這家報社最後也關門了。為了生存,他又為一家藥店寫廣告,掙的錢很少,老板又吝嗇,為了省錢,老板又把他辭退了。

那是一段痛苦的經曆,他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那些糟糕的事不斷地發生,他飽嚐了生活的艱辛和冷酷。

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他要把心中的苦悶全都發泄出來。他跑回家裏,拿起一個錘子拚命地打石頭,一下、兩下……他渾身是汗,可還是不停下來,他要把他所有的不滿當成一塊石頭,直到把那塊石頭砸成了粉末。他用力地砸著,最終卻暈倒在地上。幸好房東過來看他,才把他搖醒,可他的身體已十分虛弱,他就這樣病倒了。生活本來就不如意,再加上生病,更是讓他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幾乎心力交瘁而死。

這啟示我們,雖然每個人都有宣泄情緒的權利,但是過度的宣泄便會像蕭伯納這樣殘傷自己的身體。與其讓自己處於更痛楚的境地,不如把握好分寸地宣泄完自己的不滿情緒後,緊接著勇敢地麵對現實或尋求解決問題之道。

釋放不良情緒,對強身健體功德無量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在宇宙中,時間和大小是虛無縹緲的,治療疾病和治療麵皰,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差別隻在我們的內心。如果你吸引到某種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那就在心中把它縮小到麵皰的大小,拋開所有的負麵情緒,然後專注在完美的健康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想擺脫疾病,你隻需要釋放掉負麵的情緒,讓身體原本的健康狀態重新出現就好,方法就是這麼簡單。你的身體會治療它自己。

科學研究亦表明,人體的心理狀態與其自愈的潛能密切相關。

適當的積極情緒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係統的能力,進而通過自主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神經遞質係統,分泌皮質激素與腦啡肽,極大地活躍體內的免疫係統,促進單核吞噬細胞、T淋巴細胞圍殲侵入的細菌、病毒和癌細胞,增強機體的康複能力,使各器官重新協調,建立新的代謝平衡機製。相反,終日悲觀、憂傷、精神抑鬱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酮分泌增加,這種激素進入血液後,可損害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人體的自愈能力,甚至還會引發正常細胞癌變,縮短主體的生命曆程。

澳大利亞研究者為了仔細研究喪失親人對人的影響,尤其是對人的身體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響,他們曾跟蹤研究了那些因事故或自然原因死亡者的配偶。他們給這些喪偶的人提供谘詢,在這些人失去親人後的幾個星期內記錄下他們免疫功能的變化。他們抽取這些人的血液樣本,並拿這些人的血液樣本和那些沒有失去親人的人的血液樣本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那些喪偶者的免疫係統內的T細胞活動性比那些沒有遭受喪偶之痛的人要低得多。

數年後,美國研究者又對那些妻子患了乳腺癌的男士進行研究。在他們的妻子死後,他們的淋巴細胞的敏感度下降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在他們妻子死後4~12個月,喪親的痛苦緩解後,他們免疫係統的功能才得以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