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健康的法則:以精神療法的康複力量驅逐疾病(1 / 3)

健康是身心平衡與和諧運轉的結果

由於人不是一個由簡單零部件組合而成的機器,而是一個身心相統一的生命有機體,身體、心靈和情緒並非單獨存在而老死不相往來的。心理狀況(或精神狀態)會反映在身體上,也會反映在情緒上。沒有單獨的身體疾病,也沒有純粹的心理疾病。所有的疾病都是身與心的:心理疾病會與身體疾病相呼應,身體疾病也會與情緒和心理方麵有所交集。

你是誰?你現在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怎樣?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你向自己的大腦所灌輸的思想產物。積極的思想產生良好的習慣,消極的思想導致不良習慣,而且良好的習慣和不良的習慣最終都將帶來最佳或不佳的身體狀況。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成就不太滿意,或者對自己目前的社會地位、身材以及心理健康狀況不太滿意,你均可以通過改變向大腦所灌輸的信息、思想以及情感來改變這種狀況。

思想不僅能夠影響我們的心情和行為,還能夠激發身體反應。這正是吸引力法則所能產生的重要作用之一。如果你縱容消極的思想進入你的潛意識,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進而導致疾病的形成。比如說潰瘍、心髒疾病、高血壓、關節炎、消化不良、偏頭痛、皮疹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許多醫學期刊中的文章表明,情緒和心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上述疾病的產生。

科學研究顯示,當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在進行著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產物便是諸如下丘腦和腦垂體之類的腺體所分泌的激素。研究人員發現,消極情緒與心血管疾病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氣憤以及其他的消極情緒,比如惱怒、嫉妒、焦慮、擔憂,能夠引起激素分泌增加和其他生理方麵的變化,導致我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加快、免疫係統功能下降,最終傷及心髒。普瑞提金長壽中心主任、心理學家蘇珊·格洛博也指出,數百萬人頭腦中充滿消極的思想,他們應該對自己的疾病負責。

盡管我們不能說疾病都是人想象出來的,但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一顆“真正健康的心”,它所起到的防病、治病能力,往往勝過千萬種所謂的“靈丹妙藥”、“妙手神醫”。研究顯示,積極的思想和情緒能夠通過神經中樞係統產生神經遞質,刺激我們的身體,給予我們更多的能量,幫助我們創造條件保護或保持身體健康。也就是說,以精神療法的康複力量祛病健身,是非常值得一試的健康策略。一個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不能保持身與心的平衡,那麼他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最佳的健康狀況。

德國健康雜誌《生機》載文:一位醫生經研究發現,人體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適和疾病。這位醫生說,科學家目前已經解開了機體自愈的一些秘密。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身體可以從自身的“藥鋪”中找到30~40種“藥”來對症治療。“藥”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激素、免疫抗體等因素綜合發揮作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機體的自愈能力,縮短自愈的時間。

絕大多數人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會不假思索地求醫問藥。殊不知,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便帶來了一個最好的醫生,即自愈力。沒有了它,即使一粒小小的灰塵也足以致人命。可以這麼說,任何有效的治療都不過是為人體自愈創造了條件或者緩解了病情,為機體自愈爭得了時間。疾病的痊愈歸根結底依靠身體的自我愈療能力。

我們都有稱為“自我愈療”的內建程式,受傷後會再複原。遭受細菌感染,免疫係統會去對付這些細菌並且治好。免疫係統就是設定來“自療”的。現實中,隻有療效而無任何副作用的藥物幾乎是不存在的,藥能治病也能致病。另外,有些藥物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控製疾病症狀而已,不僅不能把病灶徹底清除掉,反而進一步把身體的自然痊愈機製破壞掉。因此,對於疾病患者而言,要克服掉那種無論大病小病,都把藥奉為祛病神靈的傳統思維模式,從藥物崇拜的迷霧中解脫出來,因為你身體的自愈力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醫藥。

從長遠來看,利用身體的自愈力強身健體、祛病健身比起現代醫學的對症療法更經濟實惠,也更為安全有效。作出一種明智的選擇,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身體資源吧。如果有更多的人堅信並應用起自己體內的“神醫”——自愈力,自然康複的人數會越來越多,而且將推動醫療體製的巨大變革。

當然,無論是藥物療法,還是精神療法,都各有其價值。美國醫生約翰·迪馬提尼指出:病患者在藥物治療外,還應該考慮選擇別樣的治療——探索產生疾病的精神因素。但在探索的同時,如果情況是緊急而且可能致命的,那麼使用藥物當然是明智之舉。如果你身體感到疼痛,藥物有助於消除疼痛,讓你能夠將強大的心力專注在健康上。所以,我們提倡精神療法,並不意味著是在否定藥物治療。無數康複的事例表明,精神療法是完全可以與藥物一起和諧運作的。

眾所周知,一輛汽車之所以性能優越,不僅僅單純依靠優良的底盤,性能卓越的引擎,以及抓地牢固、做工精致的輪胎,而是這些部分共同作用的結果。鍾表也是如此。一旦齒輪中的任何一個小小的齒有所損害,鍾表都將不能正常運轉,最終也不能精確地指示時間。所以,我們說每個組成部分的完美無瑕並不能保證整體的正常運轉,隻有整體保持協調一致才能夠創造完美。

人體健康的道理也是如此。身體各個部分協調一致才能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行,而身體的任何部分出現問題都將導致整個身體出現不協調。擁有強健的肌肉和正常跳動的心髒並不能保證身體健康。最佳健康和幸福是身心的平衡與和諧運轉的結果。

告訴自己:“我想要極為健康的身體”

依照吸引力法則,我們多去想(即使隻是投入輕微的情緒)某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在我們生命中所占的地位,便會跟著提高,無論我們想的是自己所缺乏的,還是自己想擁有的。

具體到健康領域,如果我們說:“我想要極為健康的身體。”而且隨時隨地全神貫注地想著身體極為健康這件事,那麼,我們不是當下擁有,就是將擁有完全健康的身體。但如果我們說的是:“我不要生病。”並且總是全神貫注地想著“不要生病”這件事,那麼,我們等於是在為自己選擇一個“病怏怏的身軀”,因為你一心一意、全神貫注的焦點是“疾病”。

更明確地說,如果你想要“取消”病痛,一定要用正麵的表達方式。舉個例子,你下的訂單不該是讓頭痛消失,而是下訂單要個思緒清晰、健康的腦袋(或其他類似的說法)。願望實現大多是透過偶然聽到的話,而讓你找到某種特殊的、對你有效的治療方法。或者是透過某種意味深長的體驗而實現,這種體驗乍看之下還可能讓人感到不快。你或許會由此而獲得有關你病痛背後的精神因素的提示——造成你頭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你的思想和情感會以頭痛的方式表現出來。

如果你已經了解病痛的原因,並想起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開始好好關心自己,追尋你要的生活,找出最滿意的自我表現方式,那麼你的身體也不會再提醒你你忽略了自己,病痛也就會消失。

在洛杉磯,在卡爾·西蒙頓的課上,西瓦妮·古德曼聽到了這樣一段話:

為什麼化療在有些人身上有效,卻對另一些人毫無作用?為什麼有些人能靠食療等手段康複,另一些人卻隻能可憐巴巴地逝去?之所以一些人能夠從癌症中康複,另一些人卻不能,“信念”是一個關鍵因素。真心相信治療手段的人,會因為治療而感受到希望,隨之而來的還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種積極的態度作用於大腦,使大腦產生有利於免疫係統的激素和化學物質,從而使身體得以自我修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不讓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潛意識幹擾這種自我修複。

隻要我們真心相信某種方法能讓病軀徹底康複或者使生命得以更長久地延續,這種方法就能奏效。具體方法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念。

精神方麵的力量得到過許多有力的佐證。美國有個病人得了癌症,病情嚴重。此時她已經懷疑,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在癌症征服生命之前生下孩子。腹中的孩子是她最大的希望,給了她極大的激勵,產生了極大的力量。為了孩子,她同疾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她終於等到了孩子的出生。孩子出生後,對她的激勵更大了——她要撫養孩子,讓孩子長大。後來奇跡出現了,她的癌腫瘤漸漸縮小,最後完全消失了。

癌症病人最終得以痊愈的力量來源於自我積極尋求健康的心理。如果自己以為不行,就不可能產生力量。這啟示我們,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精神療法的康複力量來驅逐疾病。

有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給試驗者進行催眠,然後,給一部分人進行暗示:你們有著非凡的力量;同時對另一些受試者進行相反的暗示,暗示他們疾病纏綿,衰弱不堪。在這兩種不同的心態下,對他們進行握力的測試。結果,第一組的成績非常出色,而第二組的成績十分低下。

這個實驗提醒我們,要用正麵的方式表達每一個願望!“不要”和“沒有”之類的字眼不利於下訂單。相信沒有人會親自打電話給快遞公司或者郵政部門說:“麻煩您,我‘不想要’紅色的上衣或者短褲。”人人都會訂自己想要的東西。驅疾祛病的道理也是一樣。如果你想下訂單趕走疾病,你得下希望某個身體部位健康的訂單。不管周遭發生什麼事,想著“我是健康無恙的”,是每個人都可在精神領域裏做的事。

通過快樂想象,向大腦輸入積極信息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小組對57位患有乳腺癌並已經實施乳房切除術的病人進行了研究。醫生所說的有“鬥誌”的病患者中70%在10年之後都能夠正常生活。而醫生認為已經“失去希望並自我放棄”的病患者中80%在手術後沒多長時間就離開了人世。

正如你所感受或看到的,吸引力法則所述的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將終極目標實現,還能夠延長生命,甚至是挽救生命。所以,請仔細檢省你的大腦準入的信息類型,並認真控製大腦的主導思想,因為它們將會對你的身體和心理造成重大的影響。

當生病或有病痛時,如果你將全部的精力與注意力聚集在病痛上,並時常向他人談論這些病痛,就會製造更多有病的細胞。正確的做法是:向大腦輸入積極的信息,把自己想象成活在一個健康無恙的身體裏,病痛的事就交給醫生去處理吧。

不少人也許會問:“我為什麼就控製不住自己和別人談論病痛呢?”那是因為這些人老是在想著病痛,所以習慣用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依照吸引力法則,如果身體感到微痛微恙,千萬別去談論它——除非你想要得到更多的不適和痛苦。要知道,責任是在你的思想上,要盡量不斷地對自己說:“我感覺好棒;我感覺真好。”並且要真的在頭腦中想象美好的感受與畫麵。在你感覺不太好時,若有人過來問你感覺如何,你就要覺得感激。因為那個人提醒了你,要去想感覺良好的思想。

“安慰劑效應”即是“吸引力法則”實際運作的例子。隻要病患者真的相信那個藥能夠治好病,他們的身體就能接收到其所相信的,然後保持快樂的思想,最終因此痊愈。這也反映出,較快樂的思想會產生較快樂的生化物質,也會有較健康快樂的身體。相反,負麵的思想和壓力,會導致身體和腦部功能的嚴重退化。因為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會一直不斷地重聚、重組、重造我們的身體。

令人欣喜的是,不論你的身體已顯現出什麼狀態,你都可以徹徹底底地改變它。開始去想象快樂的畫麵、讓自己處於快樂的狀態吧。快樂是存在的一種感覺狀態,把手指放在“感覺快樂”的按鈕上,現在就按下它,持續地、緊緊地按住它吧。就算是病魔入體,你也要持續按住“快樂”的按鈕不放手。此外,也要盡可能地避免聆聽別人關於病痛的談論。

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如果你聽別人訴說他們的病痛,便等於是在向病痛發出積極的邀請。在聆聽的時候,你就把全部的思想和焦點放在病痛上。而把全部的思想放在某個事物上,就是在請求它的到來。所以聆聽他人訴說病痛不僅不是一種有效的幫助,還會增加他們病痛的能量。如果你真心希望幫助那個病患者,就把話題轉向美好的事物吧——如果你可以的話——否則就別管閑事。當離開時,用你有力的思想和感覺,去想象那個病患者是身強體健的,以便向你的大腦中輸入積極的信息。這是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健康法則。

醫學研究發現,人們如果神經弦繃得過緊,就會削弱機體免疫係統的機能。而想象,尤其是快樂想象帶來的完全鬆弛,則會減緩身體的緊張,同時也能夠有效防治多種疾病。

首先,讓你的注意力沿著身體周遊一遍,從頭頂到腳心,盡可能放鬆每一塊肌肉,而且要徹底放鬆。之後,把各種身體或精神上的疾病從你的思想中驅逐出去。再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到脊髓,並傳遞到每一根神經,直到神經末梢,與此同時,你這樣想象:

“我身體的每一根神經狀態都非常好,它們都能遵從於我的意誌,我的精神力量非常強大。”然後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肺部,並這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