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工作中,總有一部分是相對來說比較乏味的。製定工作流程來完善這部分工作的完成。你可以把不需要太多激情的工作打包在一起,安排在你工作熱情低的時候做。你也可以選擇一些乏味的工作和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放在一起做來平衡這一天的工作。
6.找一份新工作
如果到最後,還是無法做出改變你現狀的必要的改變,那也許就是該換換工作的時候了;或者在內部做個調整,嚐試一下新的職位或者重新定義下自己的職業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隻有當你對工作變得熱心時,你的熱心才會帶動你周圍的人,使他們也變得熱心。你更應具備工作的熱情,這樣才會贏得和你一樣熱心的追隨者。如果你和你周圍的人都能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原本令我們厭煩的工作也許會突然變得輕鬆愉悅。一個終日死氣沉沉、無精打采的人是不可能帶動身邊的人變得熱情活躍的。
用挑戰的精神對待自己,拒絕說辦不到
數年前的一個夏季,琳·葛雷鵬曾與一名聖公會的神父交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葛雷鵬一直認定他就是自己鍾愛一生的、矢誌不渝的男人。他身材高大、英姿颯爽,年紀比葛雷鵬大十歲,機智靈敏、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出身於一個優秀的新英格蘭地區的家庭。
佛雷德神父妙語如珠,無論是講解經文,還是激勵人心的演講,他都很在行,但是他的教堂總有不少空座位。為了補救這個尷尬的情況,佛雷德神父會改變講經布道的風格,改變音調,重新調整講詞內容的前後順序,甚至換個不同的講桌桌布,然而一切都是徒勞。人們就是不喜歡聽他講道,也不願意跟他在一起。
葛雷鵬與他交往一段時間後,發現佛雷德不管是喝酒、外出或參加聚會,似乎無論何時何地,總是像著了迷似地大肆批評教會的人。今晚的矛頭指向主教,明晚則針對教會給他的訓練太少,經費不足,或是教會對於“卓越”的表現限製重重等,都加以重炮轟擊。他喋喋不休地說著尖酸挖苦的話,幾乎把葛雷鵬搞得也神經兮兮的了。
後來,葛雷鵬終於忍不住問他,他則理直氣壯地答道:“我就是這樣子,我就是看得出事情哪裏不對勁,我有那個能耐。這教堂太久,需要整修,但這又不是我能決定的。我不過是看得出哪裏需要改進罷了!”
沒過多長時間,葛雷鵬又發現不止是教堂,其實佛雷德對於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抱怨連連。世界亂得不成樣子,到處都需要修改,但是該動手的一定不是他。說真的,佛雷德覺得他能夠做的太有限了,他總是很懼怕居高位者。他的口頭禪是:“這我辦不到,因為……”他爭取不到加薪,爭取不到秘書的名額,教區的經費無法增加,連他要出遠門都找不到牧師來暫時代替他講道。
其實,佛雷德挺可悲的,因為他永遠生活在“辦不到”的世界中,還以為自己越是把心思集中在這上麵,越是去咒罵這些東西,它們就會被趕得遠遠的。他把自己看作是無助的受害者,隻能屈服於更大的力量之下——而那些更大的力量總想趁他還不成氣候的時候,把他壓下去。葛雷鵬終於明白人們之所以不喜歡跟佛雷德接近的原因:雖然佛雷德講道的內容很少反映出他的負麵思想,但是人們直覺地感受到他的能量,所以不喜歡跟他過多接觸。
事實上,在職場中像佛雷德一樣的員工屢見不鮮。他們也是經常把“辦不到”掛在嘴邊。試問,這種缺乏自信的員工,究竟能夠做出多麼出色的業績來呢?答案恐怕隻有一個——隻要這個借口存在,他就永遠不能出色,永遠得不到領導者的賞識和重用!
尋找借口的員工屬於消極被動型,他們常說:
“我已無能為力……”
“我這人真是一無是處……”
“這真讓我怒發衝冠……”
“他們不會接受的……”
“我不得不……”
“我不能……”
“我隻能……”
“假如……”
尋找借口,推諉責任的話語往往會強化宿命論。說者一次次被自己洗腦,變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別人的不是,環境惡劣,甚至跟生辰八字、星座都扯上關係。
拒絕借口的員工屬於積極主動型,他們常說:
“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我可以選擇不同的作風……”
“我可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辦法……”
“我能選擇恰當的回應……”
“我選擇……”
“我情願……”
“我打算……”
隻要一個員工拒絕說“辦不到”,他就會顯出與眾人不一樣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就會變得充滿自信,用挑戰的精神對待自己,從而會變得日益突出。
你是選擇做尋找借口的員工,還是做拒絕借口的員工呢?選擇權完全在你。
自動自發,自我驅動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在職場中,無論是哪個領域的老板,其實都在時時刻刻地考察自己的員工——考察誰是忠誠可靠的,誰是不可靠的。他們對於員工是否偷懶,是否貽誤事情明察秋毫。任何磨洋工的員工都逃不出他們的視線。
因此,與其讓外力驅動自己,不如讓自己驅動自己做好所從事的工作,讓別人無可挑剔或不忍挑剔。這是我們在職場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重要法寶。如果你做好了,你不用擔心沒有人看不見,沒有人不認可你;如果你是金子,總會發光。也許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汗水,但最終你也會收獲比別人更豐碩、更甜美的果實。
在美國廣為流傳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許多年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說她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邁出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
讓她想不到的是在上班的第一天,上司就安排她洗廁所,她從未幹過粗重的活兒,細皮嫩肉,喜愛潔淨,而洗廁所這種工作在視覺上、嗅覺上以及體力上都會使她難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她忍受不了。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刻翻江倒海,惡心得幾乎嘔吐卻又吐不出來,難受極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又要求特別高,要她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少女覺得自己很難達到上司的要求。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惱之中,也哭過鼻子。這時,她麵臨著人生第一步怎樣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繼續幹下去——太難了!另謀職業——知難而退?人生之路豈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來,因為她想起了自己初來時曾下過的決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馬虎不得!
正在她苦惱時,同單位一位前輩及時地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困惑,幫她邁好人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幫她認清了人生道路應該如何走。但他並沒有用空洞理論去說教,隻是親自做個樣子給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強。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語就告訴了少女一個極為樸素、極為簡單的道理:光潔如新,要點在於“新”,新則不髒,因為不會有人認為新馬桶髒,也不認為新馬桶中的不是髒的;反過來講,隻有馬桶中的水達到可以喝的潔淨程度,才算是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了,而這一點已被證明可以辦得到。
同時,他送給她一個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給她一束關注的、鼓勵的目光。這已經足夠了,因為她早已激動得幾乎不能自持,從身體到靈魂都在震顫。她恍然大悟,如夢初醒!並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廁所人!”
從此,她成為一個全新的、振奮的人。自那以後,她的工作質量也達到了那位前輩的高水平,當然她也多次喝過馬桶裏的水,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從此,她很漂亮地邁好了人生的每一步。幾十年光陰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員——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這個故事是詮釋自驅力精神的最佳典範。
擁有自驅力的人,不僅僅隻為工作而工作,但最後卻總是能從工作中獲得優厚的回報。如果你隻是為老板工作、隻為老板的薪水工作,那麼你能做到的隻是去“洗馬桶”;如果你不僅為薪水工作,還為自己工作,把老板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就算你去洗馬桶,也是一個最優秀的洗馬桶者!如果你有了自驅力,你將保持最旺盛的工作熱情、最忘我的工作態度,進而成為你所在組織和機構最歡迎的員工,並成為老板最賞識和重用的人才。
無論何時都要記住:不管事情是大是小,都要使出全部精力爭取做得盡善盡美,否則還不如不做。不要管別人做得如何,隻有事情到了你手裏,就要盡力把它做完美。你一生的希望都在於此,千萬不要再讓那些偷閑、取巧、拖拉、不整、不潔的壞習慣來阻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