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財富的法則:內在富足彙聚外在的財富(3 / 3)

我們需要澄明觀念,“給予”並不完全等於“犧牲”。兩者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滿溢的心而給予,感覺會十分美好;犧牲則不會有美好的感覺。不要將兩者搞混,它們的差別猶如天空與大地的差別。“犧牲”向宇宙發出的是缺乏的訊號,“給予”向宇宙發出的則是充足有餘的訊號;“給予”感覺好,“犧牲”感覺不好,最終會導致怨恨。

全身心地去給予吧,這是你能做的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吸引力法則會捕捉到那個訊號,並使更多的事物流入到你的生命中來。你可以感覺到那個差別。

富裕是采取正確的方式做事而產生的結果

也許你是一個月光族,甚至是一個嚴重透支信用卡的人。你可能沒有朋友、影響力,也沒有資本,但是如果你開始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事,你肯定會富裕起來,就像原因會導致結果一樣。如果你沒有資本,那麼你會擁有的;如果你投錯了行,你可以轉到適合你的行業中來;如果你在不合適的地方,你可以選擇更好的地點。總之,你可以通過立足於現在的環境,按照正確的方法做事來取得成功。接下來,我們看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窮苦青年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經過一路艱辛之後,終於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找到了財富使者。財富使者感覺到這兩個窮苦青年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和追求財富的強烈欲望,於是使者分別送給兩人一顆財富的種子。這顆財富的種子便是一顆果樹種子。兩人拿到果樹種子後,便各奔東西。

青年甲將種子播撒在土地裏,辛勤地為它施肥、澆水、鋤草。沒過多長時間,土地裏長出了一顆茁壯的樹苗。第二年那棵樹就變得枝繁葉茂,果實掛滿枝頭。他賣掉了水果留下一部分錢,又購買了許多樹苗,進一步將果園擴大。沒過幾年,青年甲便擁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果園,成了聞名遐邇的大富人。

青年乙拿到種子後,回到家把種子煮熟了,搭配在飯菜裏美餐飽食一頓。然後他等著財富使者能突然給予他財富。結果,這位青年熬白了頭發,處境仍然一貧如洗。

青年乙非常氣憤,認為財富使者在耍弄自己,於是他又千裏迢迢跑去詰問財富使者。財富使者笑而不答,隻是告訴他青年甲的住址,讓他到青年甲那裏考察一下。當青年乙來到甲的住處,看到大片的果園時,頓時明白了貧富差距的原因。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財富與豐裕隻有依靠一定的方式才能獲得。那些采取這種特定方式做事的人,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會變得富裕起來。而那些不按照此方式做事的人,不論他怎麼努力,也不管他多麼決意吸引來財富,也始終富裕不起來。這正如自然規律那樣,原因必然導致結果。

致富與環境沒有必然的聯係,因為如果是那樣,一個人變得富有,那麼他的左鄰右舍也會變得非常有錢;一個城市變得富裕,那麼其他城市就都很窮;或者一個州的人越來越富,那些周邊的州則會陷入貧窮。然而,我們稍加留意便會發現,處處都是貧者和富者混雜在一起,他們生活在一樣的大環境下,甚至所從事的工作都一樣。當兩個人所處的位置相同,從事的工作也相同的時候,一個人成為有錢人,而另一個卻依然品嚐貧窮的苦澀,這就反映出致富與環境關係並不大。有些環境也許好過其他的,可是當兩個從事相同的職業而且都是領導的人,一個變得富起來,而另一個卻沒有,這就說明富裕是采取恰當的方式做事而產生的結果。

致富也不是一味地依靠省吃儉用的結果,許多吝嗇的人還是那麼窮,而那些總是揮金如土的人不一定就變得貧窮了。隻要他們恰當地運用了正確的方式做事,即便是此刻一擲千金,彼刻也將會獲得更大的回報。恰如大富翁賈剛都斯坦利所指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是必要的,但不要為節約1美分的錢財而絞盡腦汁,而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開源,過分的節約則意味著巨大的浪費。

致富更不是通過做那些別人已經失敗的事而產生的結果。因為兩個從事相同職業的人通常會做同樣的事情。一個可能會變得很富有,另一個則可能破產或者仍然在貧窮與富裕的交接帶上苦苦地掙紮。

從所有這些方麵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富裕是人們按照恰當的方式做事而產生的結果。如果是這樣,或者說原因必然導致結果,那麼任何人隻要按照這種方式去做事,就都會擺脫掉貧窮的窘境,進而走向致富的康莊大路。

致富之路最需要的是目標第一,而非金錢

一顆種子落入泥土,將會在春季發芽,經曆過夏秋兩季,它會在生長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的種子;而生命,則通過日複一日的生活創造出更多的自己。創造更多,這是一條永恒的定理,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對財富的渴望,簡單地說就是對更好生活的追求。每種渴望都是沒有付諸行動的努力。一個人隻有走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才會讓他的渴望得以滿足。因此,你想要變得更富足,就得為賺得金錢製定目標,像植物想要生長一樣,這是生命想要尋求更完美豐富表達的結果。

有一個普通的婦女,最初隻是因為不能讓家門口是一片黃沙而去植樹,然後承租了幾萬畝沙漠,想讓沙漠變為綠洲。她就那樣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在沙漠上植樹,植樹,再植樹。她可能做夢都沒想到,她有朝一日會成為千萬富婆。但是,她的確成了千萬富婆,單是國際上某個組織獎勵給她的錢,就能讓我們普通人嚇一大跳。她還會在那片沙漠上生活下去,繼續植她的樹,她心裏隻有她的樹,而沒有想她掙多少錢。

把渴望金錢放在第一位,你可能一直處於貧窮之中。

把實現目標放在第一位,你就會走上致富之路。

威廉·姆斯被告知在頭腦裏必須有一張他所渴望的東西的清晰圖片,這樣才有可能把他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出來。他生活貧寒,蝸居在租來的小房子裏,隻是月複一月領著微薄的薪水。他沒有意識到所有的財富都是他的這個事實。所以,思考再三之後,他決定適當地改善一下,他在自己最好的房間裏鋪上地毯,在冬季大降溫的時候他用無煙煤來取暖。結果,他在幾個月裏得到了這一切。後來,他發現自己要求的還不夠。他走進所住的房間,謀劃著想要做的全部改進之處,構想著在這裏加一個漂亮的小窗子,在那邊加一個隔板間,一直到他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虛擬的房間,然後他開始考慮他的家居擺設。

當威廉·姆斯在頭腦裏有了一個總體構想圖後,便著手按照特定的方式生活了,他朝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前進。如今他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在思想中又重新構建了房屋。現在他有了更大的目標,他會得到更多的東西。伴隨著他對心中目標的追求,他想要擁有的一切都在向他走近,這些做法也同樣適用於你以及我們所有的人。

再看這樣一個啟發性極強的寓言故事:

一天,蜈蚣正用它那成百條細足蠕動前行,青蛙攔住了蜈蚣,問道:“你用這麼多條腿走路,怎麼走啊?你怎麼決定該先邁哪條腿呢?”

這念頭第一次進入了蜈蚣的意識:事實上,青蛙的話是對的——該先邁哪條腿呢?蜈蚣站立著思索了很久,以至於不能動彈,隻蹣跚了幾步便趴下了。它對青蛙說:“請您再也別問其他蜈蚣這個問題了,我一直都在那樣走路,根本沒有問題,你把我害慘了!現在我無法走路了,我有這麼多條腿要來回動,可是我該先邁哪條腿呢?”

在追求財富的路上,很多人也往往容易為一些看似重要、實際毫無意義的問題所迷惑:“我到底該先邁哪條腿呢?”其實,重要的不在於邁哪條腿,而在於你必須前進,如果不懂這點,你可能就像蜈蚣一樣,連路也不會走了。這也就是說,不要讓錯誤的意識占據大腦。致富之路最需要的是把如何實現目標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對金錢的欲求放在第一位。

接下來,我們看這樣一個測驗。它包括10個陳述,都與人對金錢的感覺或與錢有關的經驗相關,看看對自己而言是對或錯,對的打“√”,錯的打“×”,作完題後,再根據文末的答案算出總分。

□(1)盡管我賺的錢不斷地在增加,我還是覺得我應該賺更多的錢。

□(2)我無法了解為什麼有些人賺錢比我少,還能感到滿足。

□(3)我認為一個人為了錢財惱怒或爭議並不值得。

□(4)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我會更快樂。

□(5)我常會想一些我喜歡但買不起的東西。

□(6)賺取更多錢是我最不重要的目標之一。

□(7)一天到晚為錢煩心的人沒有辦法享受人生。

□(8)當我置身於比我有錢的人當中,我會感覺不舒服。

□(9)生活好壞並不能以賺多少錢來衡量。

□(10)我不會為了賺更多的錢,就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他人妥協。

請對照標準答案計算總分,如果你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一樣就得1分,不一樣或未作答不給分。標準答案:(1)“×”(2)“×”(3)“√”(4)“×”(5)“×”(6)“√”(7)“√”(8)“×”(9)“√”(10)“√”

0~3分:

你在財務上感到高度的不安全、不舒適。通常相當重視成功的外表。雖然尋求更多錢和更多安全感沒有什麼不好,但因此覺得維持現狀日子會難過或感覺無望,就大可不必了。

4~7分:

雖然自己並不滿足,但卻有足夠的個人力量可以尋求必要的改變。今後,不妨繼續發揮你的才能,增加自我價值感和自重感,安全和滿足(甚至金錢)就會跟著來。

8~10分:

得分落在此組最為理想,這說明你不僅可以支配自己的財務狀況,也可以掌握生活中的其他層麵,而有一種“有力感”。這種“有力感”會帶來自我尊崇,進而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