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滋生出否定性的意識,否定性的結果很可能就會來到。所以,對於不順利的事,你要極力控製自己反複地設想,另外也要極力避免自己表達出來。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有失敗者的想象,立刻就會和這個想象結合,變成不爭的事實。在追求財富的途中,沉溺於失敗者的想象,無疑是自闖貧窮殿。
再次強調,思考與語言對你的未來握有生殺大權。語言是表達心理想象的。認為自己不足和說出不足的字眼往往會使不足成為事實。當一個人說自己“貧窮”,就相當於是宣稱自己貧窮;反之,積極的想法和亮麗的字眼會引導你走向成功。因為事情往往會變成和自己所想所說的那樣。既然如此,為何不積極思考,吸引事情向富足的方向發展呢?
美國的石油巨商保羅·蓋蒂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堅信渴望成功者必須要有他所謂的“百萬富翁心態”。他認為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四種。
1.能夠發揮潛能為自己工作的人
這類人擁有並且經營自己的事業。他們渴望獨立,也能夠承擔自己當老板的風險。
2.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創業,卻願意為公司效盡全力的人
這類人通常是享有高薪的高管,他們要麼職位顯赫,要麼是團隊中的領導者,因為他們總是致力於取得更高的成就。
3.滿足於拿工資的生活而不願意承擔創業風險的人
這類人喜歡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所帶來的安全感。
4.沒有事業心和進取心的人
這類人隻要靠著現有的薪水就能夠高興地生活。他們對公司贏利多少不感興趣,他們隻是在耗時間,等著把養老金拿到手就行。
在蓋蒂看來,有一種心態能夠帶給人們更大的成功可能性,這種心態能夠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人中找到,而極少在第三類人中找到,不可能在第四類人中找到。
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人人都有選擇做哪類人的權利。人人均能選擇並設計自己的命運,而這一切都源於思維方式。具有金錢思維的人經常吸引金錢,而具有貧窮意識的人總是引來貧窮。通過你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它們將為你所意識到的事物打開道路,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恰如你所想的狀況那樣滿足你。如果你沒有向你的大腦灌輸決定生活富足的思想,你又怎麼能期待吸引財富呢?反之,如果你向大腦灌輸成功的原則,這些原則將會向你展示通往財富的道路,並將使你無時無刻不留意與成功相關的機遇。
將關於金錢與財富的陳舊觀念立即清除
如前所述,依照吸引力法則,你會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維模式的事物,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而你的言語將指明、強化自己的想法。所以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具體到財富領域,如果你總是成天到晚地抱怨上天對自己過於薄情寡義,或者一味地抱怨上天賜予自己的金錢與財富不足,那麼,“不足”這句話本身可能就會吸引來不足。
如果你一天到晚地告訴自己“我很窮”,別人一再對你說“你很窮”,而且你周圍的人們也很窮的話,那麼你就會在心理上變成極度的窘困了。下麵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為了賺取上大學所需的食宿費用,吉姆照顧一位獨居的老婦人,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這位老婦人常失眠,往往要吞下一粒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有一天晚上,這位老婦人跑來敲吉姆的門說:“吉姆,很抱歉打擾你,睡不著而且安眠藥剛好吃光了。不知你身邊是否還有安眠藥?”吉姆很快地回答:“我有安眠藥,B太太。放在樓下,我這就下樓去找一粒給你。”
然後,吉姆就很快地衝到樓下,跑到食品室去取了一粒大青豆。他知道B太太的視力不佳,無法辨別青豆與安眠藥丸。他回到樓上,說:“這是一顆特大號的安眠藥。它很管用,把它服下你很快就會入睡了。”這位老婦人當真服下這顆“藥丸”,而且睡了她這一生當中睡得最好的一覺。從那天開始,她每天要求吉姆給她那種特殊的“藥丸”。
一種思想如果進入心中,就會盤踞成長。如果那是一個消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消極的果實;積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積極的果實。在看待金錢一事上,道理同樣如此。幸運的是,我們不必身陷於自己挖掘的深坑之中。隻要我們把昔日對於金錢和財富的“缺乏”感清除掉,便可以享有“富足”的感覺。下麵這些關於“金錢缺乏”的社會信念,便極有可能對你聚集財富造成不良的幹擾。現在,趕緊來自我檢測一下吧。
“我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賺到足夠的錢。”
“我一定要賺到足夠的錢。”
“當然啦,我得付出代價才能賺到足夠的錢。”
“不拚命勞作,怎麼可能賺得到足夠的錢?”
“存點錢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錢為什麼總是不夠用呢!”
“到手的錢跑得比奧運冠軍還快,總也留不住。”
“等我有足夠的錢後,我就幸福開心了。”(這句話意味著:“我現在並不幸福開心”)
“錢又不是長在樹上的葉子,伸手一摘便能夠輕易得到。”
“我沒錢,是因為我命運不佳。”
接下來,不妨任意選擇一個句子,大聲讀出來,看看自己有什麼感覺。你是不是覺得不好受?事實上,我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這種振波牢固地根植於人們的意識中,以至於使很多人誤以為錢財是通往幸福的唯一之路。當然,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在否定錢財的積極力量。不過,諸如“存點錢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我窮,是因為我命運不佳”的舊觀念,確實束縛了我們的幸福與吸引錢財的潛力。
在乎疾病的表象,你的頭腦中就會產生疾病的形式,最終你的體內也會產生疾病,除非你能對真相有清醒的認識——你根本就沒有病,這隻是個表象。在乎貧窮的表象,你的頭腦中也會產生相應的形式,除非你保持著這樣的信念:生活中到處都是財富。
被疾病的表象所包圍的時候考慮健康,或者在被貧窮的表象包圍的時候考慮財富,這都需要一定的力量。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可以成為一位心理大師,可以戰勝命運,可以擁有他想要的一切。
於勒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她時常同兒子談論她的夢想:
“於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命運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擺脫貧窮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沒有人產生過擺脫貧窮的願望”這個觀念在於勒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變了他的一生。他開始想走上擺脫貧窮之路,他總是把他所需要的東西放在心中,而把不需要的東西拋到九霄雲外。這樣,他的擺脫貧窮的願望就像火花一樣迸發出來。
於勒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定下來經營肥皂。於是他就挨家挨戶出售肥皂達10年之久。後來,他買下了供應他肥皂的那個公司,以後,他不僅在那個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7個公司,包括4個化妝品公司、一個襪類貿易公司、一個標簽公司和一個報館,都獲得了控製權。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足都在於自己。你要擺脫貧窮,就要有出人頭地和脫貧致富的強烈意願,就必須得對金錢的感覺美好,這樣才能為自己吸引更多的錢。可以理解,當缺錢時,對錢就不會有好的感覺,因為錢不夠用。然而,對金錢的這種負麵感覺,會阻止更多的金錢流向你!你必須停止這個循環——借由開始對錢產生好感,以及感激你現在所擁有的。開始說、並且去感覺:“我擁有的綽綽有餘”、“有一大筆的錢財在那兒,並且正朝我而來”、“我是專門吸引金錢的大磁鐵”、“我喜歡金錢,金錢也喜歡我”……
現在,將關於金錢與財富的陳舊觀念清除,讓“富裕”的新觀念紮根吧。吸引財富的時刻到了,而且刻不容緩。
舍財得財,給予能把更多的錢財吸引過來
通過前麵的介紹,我們已知,生活中我們的思想和意識的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少人可能會問:“既然思想和意識具有吸引力,那麼我們想擁有金錢和財富是否就會吸引金錢和財富呢?”回答是肯定的,但絕非像童話中的阿裏巴巴那樣,隻要默念“芝麻開門吧”,金錢就會蜂擁到你的麵前。吸引力法則沒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但假如你做到了對金錢以及如何獲取金錢的持續關注,你就會開始將那些財富源源不斷地吸引進你的腰包中。
你要創建一個資源列表,這個資源列表上的項目實際上就是金錢和富足生活的來源。當被問到“你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錢財”時,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要通過加班加點的工作,或者要通過做一份兼職工作來將這個願望變成現實。對於這些人而言,僅能通過一種方式來增加他們富足程度的信念便是一種限製性的信念。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其他的辦法可以讓我們走上富足的生活道路。其中,“給予”便是非常值得一試的一種。
所謂“給予”,指的是把更多錢財吸引進你生命裏的強有力的方法。因為在給予的時候,你等於是在說:“我有很多的錢。”所以,當你知道這世界最有錢的人都是最偉大的慈善家時,你不會對他們捐出巨額的錢財感到驚訝。當他們給予,依據吸引力法則,宇宙會展開行動,讓更多的巨額財富回頭流向他們。
富足是一種心態,完全看你怎麼想。如果你時常在想:“我可沒有那麼多錢可以給予的啊。”說得真是好極了!聯係一下吸引力法則的相關知識,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你的錢不夠了!如果你認為自己沒錢可以給予,那麼就開始給予吧。當你展現給予的信心,吸引力法則一定會給你更多,好讓你去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