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財富的法則:內在富足彙聚外在的財富(1 / 3)

向內尋求,積極發掘你內在真正的財富

有一個乞丐在路邊行乞了30年。有一天,一個路人經過。

“賞我幾個零錢吧?”乞丐喃喃地說,順手伸出了他那頂老舊的球帽。

“我沒有東西可以給你,”路人回答說。接著就問道:“你屁股坐著的是什麼?”

“沒什麼,”乞丐回答。“隻是口舊箱子,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坐在上麵。”

“你打開看過嗎?”

“沒有,”乞丐說。“何必呢?裏邊啥也沒有。”

“打開看一下,”路人堅持著說。

乞丐勉為其難地撬開了箱子,這時他喜出望外,因為他看到箱子裏裝滿了黃金。

在現實生活中,你生命中真正的貴人,並不是施舍給你錢財的人,而是沒有什麼可以給你,卻叫你看寶箱裏麵的人。需要強調的是,這裏所說的“寶箱”也不是故事中“有形的箱子”,而是與你更貼身的寶箱——你的內在。

“可是我並不是乞丐呀,”也許你會不悅地反駁。

事實上,凡是還沒有找到他們內在真正財富的人,就算是他們擁有龐大的物質財富,也還是乞丐。這是因為他們無視於內在已經擁有的,他們向外攀援,追尋片麵的享樂或滿足、肯定、安全感或愛。隻有向內尋求,並積極進行自我提升的人,才能逐漸聚集起大量的財富。

1.用現實的金錢來提升你的心靈感應

在你得到更多金錢的時候,為了提升自己的心靈感應,需要握緊它們,讓它們在你手裏停留的時間久一些。切忌迫不及待地將它們存入銀行。你要把它們留在手裏,在未來一些日子裏,每當你多注意它們一下時,就會產生更多的、積極的心靈感應,產生一種興奮感與振作感,同時你會把這種感覺傳送給吸引力法則。

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即每一次你產生興奮感與振作感的時候,你就是正在把你的心靈感應融入到你的心靈感應罩之中。當你注意到這些的時候,你就會因為自己獲取更多的錢財而愉悅不已,這樣的過程就會一遍遍地重複下去,吸引力法則便會一一對之作出反應。

2.對他人的良好建議,要善於聆聽和接受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意識到人作為自然生物的脆弱,與此同時,他也發現人是在不斷進化的,他們能夠朝著某種理想而不斷地努力,完善和發展自身。同樣道理,一個人致富的能力,不管看上去是多麼的渺茫,也可以通過積極提升內在的自己而增強致富能力。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實際上,不管你的年齡有多大,十幾歲,二十幾歲,還是五六十歲;也不管你是出身貧寒還是一無所有,每一個人都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在這種關鍵時刻,你必須保持警覺,善於聆聽,並樂於接受他人的良好建議。

3.從現在開始,學會對金錢說“是”

當他人給自己買禮物,或者為自己付飯錢,或者是輕而易舉地獲得了一筆金錢……遇到上述情形,很多人都覺得受之有愧。比如說,在他人為自己付飯錢時總是說:“別這樣別這樣,我自己付了啦”“哦,不用不用,我自己來付。你不用為我掏錢”或者是“哦,不用,我哪能讓你掏錢呢?真是的!”仔細想想,你是否說過類似的語句呢?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上述語句對金錢有著非常明顯的抵製態度。然而,作為新的起點,你現在要學會對金錢說“是”。比如說:“哦,謝謝啦,這樣也不錯。”最初說類似的話,也許你會有一種拘束或不自在的感覺,但假以時日,你就會逐漸自在起來。你對金錢的抵製感覺也會消失。而你的那種獲取更多金錢的願望也會如順風行船般一一實現。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就對金錢說“是”吧。

財富公式:財富向決意吸引財富者傾斜

根據吸引力法則,隻要我們“相信”某件事是真理,它對我們的生活就能有影響。很多年以前,人類認為地球是平的,並視之為不可更變的真理,而限製了人類的探索與擴展。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從來就不是平的,但是,隻要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他的行為也就會圍著這個觀念兜圈子。

人們在金錢上的觀念也是如此。如果“相信”自己一生注定貧窮,並視之為真理,它就會限製自身的致富行動,進而導致一生都難以走進有錢人的行列。思富才能變富。恰如拿破侖·希爾所說:“財富必將向決意吸引財富者傾斜,就好比是河水必將流入浩瀚大海洋一樣。鍾情於貧窮的大腦將會吸引貧窮,而準備迎接財富的大腦將會吸引財富。”

大凡生活捉襟見肘的人或者是金錢缺乏者,他們內心深處均有一些限製他們致富行動的基本觀念——自我懷疑。這種觀念消極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品質。要知道,生命中總是自找懷疑是非常愚蠢的事情。自我懷疑對我們沒有絲毫好處。所有的懷疑都浪費精力,而且幹擾我們與生俱來創造財富的能力。因此,不論你心頭逗留的是怎樣懷疑的念頭,堅決地舍棄它們吧。這並非一件難事,而且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

改變思想是致富的途徑。盡管有關豐裕和繁榮的思想並不能直接產生財富,但卻能夠激發產生財富的行為舉止。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世間存在一條錯不了的致富策略,是將“懷疑自己致富能力”的思想從你的生命中放逐——統統放逐。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開始做傻事,或作幼稚的決定。它隻是代表著你應該開始信任自己,創造內在的認知,知道自己擁有一個成功者所應具備的一切條件,能夠讓夢想成真。

因果關係法則規定,財富是某些因素所導致的結果。因此,能夠提供這些因素的人就會走向成功。成功與否既與天賦有關,又與天賦無關。換句話說,天賦與成功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正比例關係。許多有著異常天賦的人最終是貧窮度日,勉強為生。而其他一些天資明顯不如他們的人卻過著富裕的生活。研究一下那些已經富起來的人們,我們會發現,他們在各個方麵其實也就處於平均水平。他們的天賦或能力並沒有比別人高許多。

此外,獲得財富的可能性,與一個人是否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或身體強壯與否、健康與否之間,也並不存在絕對的聯係。高中未畢業的人甚至是小學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和大學生、博士生一樣互動偶爾財富;身體孱弱的人以及病人都能和身強體壯的人一樣獲得財富——隻要他們不認定自己此生注定貧窮,並相信自己創造財富的能力。

一個乞丐在路邊乞討。一位富人下車,走到他的跟前,給他三張100元的鈔票,說:“我最初就是用300元錢做小買賣起家的。我現在給你同樣多的錢,你隨便幹點什麼吧,總比繼續在這裏要飯強。”乞丐見那富人要給他錢,連忙滿臉堆笑地說:“好!我聽你的。”這之後的幾天,乞丐都沒有再出現。富人覺得很欣慰,以為這錢給對了。誰知道,過了幾天,那個乞丐又回來了。原來,他這幾天都在花富人給他的300元錢,花完了就又回來了。乞丐看到富人的車開過,又開心地伸出乞討的手。很顯然,富人不會再理會這個乞丐了。

世上的財產永遠不會絕對平均,有富就有窮。一時的窮苦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哀莫大於心死,窮莫大於心窮。如果你連心態也徹底淪為了一個窮人,那沒有人願意拯救你,更沒有人願意尊重你。就算是你現在多麼貧窮,那也不代表你永遠貧窮。隻要你著手去做你認為必須完成的事情(比如實習、工作、兼職或創業等),你就將開始獲得一些財富和資本。而獲得資本是致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也是正確處事的必然結果。而一個人的處事方法又與其思維方式緊密聯係。當我們在特定目標的思想的指導之下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所關注的事物也開始擴大,致富的思想也開始將財富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如果你還沒有製訂出很具體明確的擺脫貧窮的目標,那麼你也很難擺脫貧窮。很多人說,我要成為富人,掙很多的金錢,這其實都隻是想法而不是目標。目標是要有具體數字、時間期限、詳細的計劃、隨之付出努力和行動,並且每天每個星期每個月,能衡量進度。

要想真正吸引來財富,就必須得設定一個數目以及實現目標的期限。設定了明確的成功目標,就會在你的大腦中,在日常思維裏,甚至在你的神經係統中都種下一個成功的種子。這顆種子,會深植在你的潛意識裏,自動地生根發芽並壯大。

你可以花點小錢買一個精致而漂亮的記事本。在記事本上清楚地寫下你在5年之內想要實現的財富目標。把目標寫在記事本上後,要每天至少大聲念10遍,並默念50遍,甚至更多。因為人在大聲念的時候會給大腦輸進信號,輸入到你大腦的潛意識記憶區。你的大腦便會記下你的目標,並會自動找出好的主意和方法讓你實現目標。潛意識會讓一個人不自覺地想到他的目標,在無意中找到實現目標的最好方案。

你的頭腦在抱怨“錢財不足”這件事嗎

自從金錢這種法定貨幣被聰明的人類發明出來後,每個人都覺得它多多益善,並且對金錢的欲求永無止境。所以當我們一提到錢,頭腦中馬上就會浮現出“錢仍然不足”的念頭。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錢,就等於“不足”,“不足”等於缺乏,缺乏等於心情不好的振波,而心情不好的振波,又會忠實且正確無誤地把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吸引過來,而那個東西,就是——缺乏,錢不足!其實,“不足”與“富足”隻是一字之差,我們的頭腦中為什麼要一天到晚地布滿“不足”的陰霾呢。

智者查爾斯·費摩亞曾指出:“(不景氣)那句話本身會束緊你錢包的帶子,就是全能的上帝也沒有辦法放進一文錢,應該讓頭腦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富足的話語。”

每天早晚都要把“富足、富足”念出聲來,然後把“機會、機會”念出聲來。這個時候要明確想象那種富足與機會的形象。摒棄消極黑暗的思想,讓心裏充滿積極樂觀的思想。記住,千萬不可以想或說出“不足”的字眼,因為那樣會有“使不足成為事實”的危險。一旦有了那種否定性的想法,便會將你的世界朝著消極的方向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