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因果法則:習慣成自然,世間萬物皆有因果(2 / 3)

屬於我們自己的習慣應該是幫助我們自己的工具,我們需要慢慢養成足以讓自己快樂一生的良好習慣,並利用這些好習慣來更好地生活,這一點,毋庸置疑且天經地義。就像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克服拖延,養成遇事馬上做的習慣

哲學家塞涅卡說:“時間的最大損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賴將來。”時間是水,你就是水上的船,你怎樣對待時間,時間就會怎樣來沉浮你。

伴隨著你的出生,時間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時時刻刻守在你的身邊,它不向你索取什麼,隻是默默地向你支付大把大把的日子。但時間是有個性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

腦海中一旦閃現出對工作有用的想法和主意時,要馬上動手記下來。無論什麼事,“再來一次吧”都會造成時間浪費。誠然,有些事情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是需要花時間考慮的。但對於不太重要的事,該作決定就應立即作決定,並馬上動手去幹。

拖延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能拖就拖的人心情總不愉快,總覺疲乏。因為應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斷給他壓迫感。“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拖延者心頭不空,因而常感時間壓力。拖延並不能省下時間和精力,剛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悴,疲於奔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白白浪費了寶貴時間。

拖延的惡習,說穿了是為了暫時解脫內心深處的恐懼感。

首先,恐懼失敗。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會立刻麵對失敗了,而且還可以自我安慰:我會做成的,隻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同時,拖延能為失敗留下台階,拖到最後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有如此表現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其次,恐懼不如人。拖到最後,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懼,還滿足了虛榮心,告訴別人,換成是我的話,做得肯定比他們好。

我們應該養成遇事馬上做,現在就做的習慣,不僅克服拖延,而且能占“笨鳥先飛”的先機。久而久之,必然培育出當機立斷的大智大勇。再有,列出一個合理的時間表也是克服拖延的有效措施,非常值得一試。

據說卡耐基在教授別人期間,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去拜訪他,看到卡耐基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卡耐基說:“我所有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老板緊追著問。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卡耐基微笑著回答。看到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態,卡耐基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就一件一件地處理。結果,完了。”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卡耐基先生。”幾周後,這位公司的老板請卡耐基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對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樣,一張桌子不夠,就用三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情況好多了,瞧,再也沒有沒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公司的老板養成了如此處事的習慣。後來,成為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們為了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一定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定一個事情表來。

這是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製定一個順序表,你會對突然湧來的大量事務手足無措,這樣非常容易導致拖延。相反,根據你的人生目標,把所要做的事情製定一個順序,並把它們記在一張紙上,形成事情表,並依次處理完它們。你一旦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習慣,會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標靠近一步。如果可以每天早上製定一個先後表,然後再加上一個進度表,就會更有利於我們克服拖延的惡習,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了。

凡事預則立,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個不懂得怎樣經營和管理時間的商人,將遭遇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做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不僅你的事業充滿了發展的機遇,而且,你的人生也充滿快樂。如果你管理好了時間,就意味著你管住了一切,管住了自己的未來。

當一個人開車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時,估計沒有人相信他會不事先問路或帶個地圖、導航儀之類的東西。為即將開始的行程做充裕的準備,是保證行程順利展開的前提。同理,在時間管理方麵,每次花少許時間去預先計劃,將會有顯著的收效。做事前花10分鍾籌劃,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就不必花一個鍾頭去想該做些什麼事。正所謂“凡事預則立”,要想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勢在必行。

而為時間做預算、做規劃,是管理時間的重要戰略,是時間運籌的第一步。成功目標是管理時間的先導和根據。你應以明確的目標為核心,對自己的一生作出規劃並設置完成目標的期限。當然,在生活中我們也有過這種討厭的經驗——我們計劃好了,也準備好按著計劃來一步一步地辦事,可是半路上卻節外生枝,把我們的規劃弄得亂七八糟。試過一次,又一次,最後我們放棄了:“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這種態度不知拖垮了多少個計劃,毀滅了多少理想,令多少人在下班回家的時候,無精打采,筋疲力盡——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時間跑到哪裏去了,今天他們成就了什麼事。

要想成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首先要做一個懂得管理時間的人。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利用時間方麵的本領,你才能從時間裏找到更多的人生價值。

比爾·蓋茨指出,不管是學得更快,還是幹得更快,都是一個效率問題。那麼,如何在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效率得到充分的顯示?比爾·蓋茨認為最實用、最重要的方法則是——集中精力、高度投入。三心二意,心猿意馬,絕不可能換來高效率,就是天才也不行。反之,有效地把精力、時間集中在當前所做的事情上,就可以產生能量聚焦效應。高度專注、高度投入,這是提高效率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比爾·蓋茨從小就精力過人,從小就非常愛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他在湖濱中學讀書時,常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學習時間。比爾?蓋茨在喜歡的課程上狠下工夫,學得非常棒,如數學和閱讀方麵。每次父母看到比爾拿回來的成績單,盡管他們知道比爾在一些課程上會學得更好,但他們並沒有拉下臉來責備比爾·蓋茨。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才能始終保持那種難得的專注力,從而有利於將來創造人生的大業。

綜觀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人士,其實沒有什麼超人的本領,如果說有的話,他們隻不過比別人更善於利用時間、管理時間,集中精力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