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讓靈魂超越生命的價值,責任鑄就強大的吸引力(1 / 3)

責任承載能力並最大化能力的價值

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關鍵,但最關鍵的還在於這個人才是不是一個企業真正意義上負責任的員工。員工能力再強,如果他不願意付出,他就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一個願意為企業全身心付出的員工,即使能力稍遜一籌,也能夠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來。

有一家人力資源部主管正在對應聘者進行麵試。除了專業知識方麵的問題之外,還有一道在很多應聘者看來似乎是小孩子都能回答的問題。不過正是這個問題將很多人拒之於公司的大門之外。題目是這樣的:

在你麵前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擔兩擔水上山給山上的樹澆水,你有這個能力完成,但會很費勁。還有一種選擇是,擔一擔水上山,你會輕鬆自如,而且你還會有時間回家睡一覺。你會選擇哪一個?很多人都選擇了第二種。當人力資源部主管問道:“擔一擔水上山,沒有想到這會讓你的樹苗很缺水嗎?”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沒想到這個問題。

一個小夥子卻選了第一種做法,當人力資源部主管問他為什麼時,他說:“擔兩擔水雖然很辛苦,但這是我能做到的,既然能做到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呢?何況,讓樹苗多喝一些水,它們就會長得很好。為什麼不這麼做呢?”最後,這個小夥子被留了下來。而其他的人,沒有通過這次麵試。

人力資源部主管是這麼解釋的,“一個人有能力或者通過一些努力就有能力承擔兩份責任,但他卻不願意這麼做,而隻選擇承擔一份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不必努力,而且很輕鬆。這樣的人,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一個責任感較差的人。”

當你能夠盡自己的努力承擔兩份責任時,你所得到的收獲可能就是綠樹成林,相反,你看起來也在做事,可是由於沒有盡心盡力,你所獲得的可能就是滿目荒蕪。這就是責任感不同的差距。

責任承載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承擔更多的責任,就別為隻承擔一份責任而慶幸。如果你慶幸自己隻承擔了一份,那麼,首先,你是一個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其次,你拒絕讓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進步,甚至是對自己有所超越;再次,你先放棄了自己,然後放棄了能夠承擔更多責任的義務;最後,你辜負了別人也辜負了自己,因為你的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也因責任而得到展現,你與成功的距離不但不會接近,反而會一天天拉遠。

卡爾先生是美國一家航運公司的總裁,他提拔了一位非常有潛質的人到一個生產落後的船廠擔任廠長。可是半年過後,這個船廠的生產狀況依然不能夠達到生產指標。

“怎麼回事?”卡爾先生在聽了廠長的彙報之後問道,“像你這樣能幹的人才,為什麼不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激勵他們完成規定的生產指標呢?”

“我也不知道。”廠長回答說,“我也曾用加大獎金力度的方法引誘,也曾經用強迫壓製的手段威逼,甚至以開除或責罵的方式來恐嚇他們,無論我采取什麼方式,都改變不了工人們懶惰的現狀。他們就是不願意幹活,實在不行就招聘新人吧,讓他們走人!”

這時恰逢太陽西沉,夜班工人已經陸陸續續向廠裏走來。“給我一支粉筆,”卡爾先生說,然後他轉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白班工人,“你們今天完成了幾個生產單位?”

“6個。”

卡爾先生在地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醒目的“6”字以後,一言未發就走開了。當夜班工人進到車間時,他們一看到這個“6”字,就問是什麼意思。

“卡爾先生今天來這裏視察,”白班工人說,“他問我們完成了幾個單位的工作量,我們告訴他6個,他就在地板上寫了這個6字。”

次日早晨卡爾先生又走進了這個車間,夜班工人已經將“6”字擦掉,換上了一個大大的“7”字。下一個早晨白班工人來上班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大大的“7”字寫在地板上。

夜班工人以為他們比白班工人好,是不是?好,他們要給夜班工人點顏色瞧瞧!他們全力以赴地加緊工作,下班前,留下了一個神氣活現的“10”字。生產狀況就這樣逐漸好起來了。不久,這個一度是生產落後的廠子比公司別的工廠產出還要多。

卡爾先生就這樣巧妙地達到了提升生產效率的效果,是因為他用一個數字激起了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意識。而這種責任感使得員工充分發揮出他們的能力,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背負起十字架,做個完全的責任者

在漫漫人生路上,你應該對你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負責!是的,你對你的家庭負責,你對你的工作負責,你對你的朋友負責。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你要完全負責的事情,也存在著許多你完全可以操控的事情。所以,把“問題是我的”這種思維方式擴展到你人生中的方方麵麵是很必要的。為了做個完全的責任者,讓靈魂超越生命的價值,別再抑鬱寡歡,別再怨天尤人,不妨主動背負起十字架,大聲喊出:“問題是我的!”

“責任,永遠在自己身上。”被千千萬萬的成功人士奉為信條。背負起十字架,做個完全的責任者,這是你為自己定下的承諾。實現自己的承諾,你才能將生命轉型,吸引來你所欲求的,從而獲得滿意的結果。做個完全的責任者吧!這種思維方式對個人的成長、鑄就吸引力及創造充實的生命都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記者吉埃絲,有一天來到日本東京,準備給住在東京的婆婆送一份見麵禮。她準備在奧達克餘百貨公司買1台唱機。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售貨員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接待了她,並特地為她挑選了1台尚未啟封的機子。

吉埃絲回到住處,拆開包裝,卻發現機子沒裝內件,根本無法使用。吉埃絲火冒三丈,準備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貨公司交涉,並迅速寫了一篇新聞稿“笑臉背後的真麵目”。

第二天一大早,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按響了她的門鈴。他倆一走進客廳就俯首鞠躬、連連道歉,那位職員打開記事簿,講述了這起誤會發生的大致經過。原來,昨日下午清點商品時,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一位顧客,此事非同小可,總經理馬上召集有關人員商議。如何能找到吉埃絲呢?當時隻有兩條線索可循,即顧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百貨公司先是向東京的各大賓館查詢,沒有結果。於是,打電話到美國快遞公司的總部,深夜接到回電,得知顧客在美國父母的電話號碼,接著,打電話到美國,得到顧客在東京的婆家的電話號碼,終於找到了顧客的落腳地。這期間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

解釋完後,總經理將1台完好的唱機外加唱片1張、蛋糕1盒奉上,並再次表示歉意後離去。吉埃絲為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認真負責的服務深受感動,她立即重寫了新聞稿,題目就是“35個緊急電話”。

可見,當一個人把責任融入到信念係統,最終會從中受益。恰如美國威廉·詹姆斯所說的那樣:“你完全接受自己責任的那一天,你停止為自己尋找借口的那一天,就是你創造生命奇跡的那一天!”

有人曾經問過上百個企業家和經理人:“是否真的有一些人比別人更敢於承認錯誤、擔負責任?這些人是否真的比別人更有可能成功?”答案非常清楚:“是的!”事實上,你會發現那些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們都具有這種優良的品質。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犯錯誤、做錯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它將伴隨你一生,無論你願不願意。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尊卑貴賤,男女老少無一例外。犯錯誤之後,智者總是會勇敢地背負起十字架,做個完全的責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