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學士院2(1 / 2)

其他的監考官不想正在做題的考生受影響,走到那個男孩麵前準備把他拖走。沒想到他力大無比,猛地把兩條胳膊左右一掄,便把監考官們都甩到了地上。

這時,主考官走到他麵前,一句話不說,隻是盯著他。主考官背對我,我看不到他的眼睛,卻能感受到他身上放出來的那種威嚴。

“你是來參加大司馬考試的?”主考官用冷冷的語調問他。

“是。卯時剛到,憑什麼不讓我進去?”男孩反問道。

“大司馬是幹什麼的?”主考官沒回答他,反而繼續發問。

“當然是指揮軍隊,領兵打仗了。”男孩不屑地回答。

“好,”主考官冷笑了一聲,“既然是領兵打仗,主將能遲到嗎?主將遲到,延誤戰機,即刻當斬!你如今遲到了還敢耍威風,要是放在軍營裏,我現在就可以斬了你!”

男孩聽了,愣在那兒,嘴巴裏說不出一個字來。

主考官見他不說話,繼續嗬斥道:“我不問你名字,你馬上離開,別在這裏丟人現眼。我大萊軍隊不會交給你這樣的人!”

主考官說的沒錯,他一句也反駁不了,隻好紅著臉賭著氣離開了。

啊,我想起來了!第一道題的答案就是,黑暗二十七紀時,萊國的軍事統領阿珀氏和夏島(當時夏國尚未獨立於萊國之外)總領軍左氏通信協商討伐當時氣焰囂張、於白晝二十六紀第二年宣告獨立的冉國。達成協議之後,左氏按照約定的時間親自乘船到萊國大島商議出征事宜。阿珀氏是個經常不守時的主,這次也是,他竟然在左氏到達碼頭兩個時辰之後還沒出現。這讓時間觀念很強的左氏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也給他早已想要逆反的計劃提供了機會。他沒等到阿珀氏到達約見的碼頭,自己坐船返回了。

回去以後,這個受當地民眾推崇的總領軍對百姓講,夏島長期以來為萊國大島貢獻良多卻鮮有回報,決定帶領夏島百姓脫離萊國統治。當時的萊國大王沒有能力去鎮壓左氏,遂將心中的怨恨發泄到阿珀氏頭上。夏國獨立後第二日,阿珀氏便被賜死了。

這個遲到的考生竟然無意中把第一道題的答案“送”給了我,我是不是有點太幸運了?

我能明白主考官的憤怒和他的原則。大萊國經曆過無數內亂外患,朝氏更迭數次,多是因為大王或者軍隊首領無能。在本朝,大王們最重視的,除了糧食之外就是軍事和教育,所以一個遲到的考生是沒有可能成為大司馬的。

大萊國曆史上堅持最久的朝氏是李良先祖建立的李氏王朝,從曆史記載的白晝第一紀一直延續到白晝三十紀。其中,李氏王朝最強盛的時期當屬白晝十八紀到白晝二十五紀的“李氏全興時期”。那時,萊國大島人口不斷增長,食物充足,也還沒有遭遇到魚獸族的入侵,生活安逸祥和。

黑暗十九紀時,萊國大島人口數量達到李氏一朝的頂峰,越來越多的人缺少可以耕種的土地。於是一些勇敢的先民向外闖蕩,抵達現在的冉國大島、夏國大島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島嶼上。他們在那裏找到了新的土地,有了新的生活方式,漸漸地也形成了他們自己的身份認同。

冉國大島上的人們依靠當地肥沃的土地和豐沛的水源,隻用了十個紀的時間就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到白晝二十五紀時,根據萊國旅行者浮鬆氏的《遊冉》一文記載,那時的冉國已經“人盡著良帛,食細穀”,可以同李氏大萊相匹敵了。

強大了的冉國當然不再願意被遙遠的萊國統治,加之“李氏全興時期”之後的萊國迅速走下坡路,幾乎無力控製冉國大島。白晝二十六紀第二年時,已經足夠強大的冉國宣告獨立,國王是則戎氏,其祖先來自萊國南部木榮道。

我們萊國人最向往、最崇拜的時期就是祖先進入鏡界到“李氏全興”結束這些年,曆史上統稱為“光華景年”。光華景年裏,萊國大島上的人們由少變多,由貧窮到富裕,一直都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那時候的人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憂愁為何物,也不知道什麼是爭鬥吧?他們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光華景年之後的萊國再也無法回到曾經美好的時代了。

冉國、夏國獨立後,萊國的李氏大王們經過幾個紀的努力依然無力挽救衰敗的國勢。李氏末期,萊國大島上地方官員和軍人勾結,各自稱“強主”,把大島分割成無數小地盤,互相爭鬥、兼並。李氏最後一個大王平瀨於白晝三十紀第五年被強主宇文氏所殺,這也宣告了李氏王朝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