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和尚娃兒(2)(2 / 3)

“真的?”和尚娃兒驚喜地翻身起來,絲毫不像水米未沾地絕食了一天半。

“先吃東西再說。”何顯庭心疼兒子,忙著去做煎蛋掛麵。

“如果生意做不起來,理發鋪子沒了,你又丟了工作,咋辦?”望著和尚娃兒狼吞虎咽般的吃相,何顯庭憂慮重重。

“不可能。”和尚娃兒用手一抹嘴唇,很堅定地說,“人家賣鴨子、葉兒粑的都能賺錢,我為啥做不起來?再倒黴,也比在菜店掙三十多元強。”

“那……我不剃頭,就沒收入,家頭吃飯咋辦?電費煤費,米錢菜錢,哪樣不要錢?”

“我想過。”和尚娃兒深思熟慮地說,“這麼多年,你掙的錢,加上我交的夥食費,家頭好大的開支,我一清二楚——你是存了一筆錢的。工作幾年,我也存了七八百元。每月,我給你三十元,除開雜七雜八的花費,剩下的歸你。吃飯嘛,自然在麵館吃,不要你掏一分。”

何顯庭陌生地打量著兒子。他沒料到,兒子竟然想得那麼細,那麼多,還想得那麼周到。他的眼光,也由驚異到敬佩,最後變成心甘情願地服從。

義無反顧,和尚娃兒從菜店辭職了。接下來十多天,他沒急著開麵店,而是不慌不忙地騎著自行車,跑遍半邊城區的麵館。直到心裏完全有底,他才叫父親關了理發店。然後,父子同心協力,忙著打地坪,砌灶台,漆門柱,置辦桌椅板凳、鍋瓢碗盞等。他請了兩個農村來的小工,還通過菜店同事,找到老號麵館“師友麵”一個廚師指點。緊鑼密鼓地忙了將近一個月,“何記老號麵店”開業了。令狐權嗤笑他:“和尚娃兒,你們啥時賣過麵?啥叫老號麵店?改成老號剃頭店還差不多!”和尚娃兒搔著頭,憨厚地笑道:“我爸說,他的祖祖那一代,的確賣過麵。不信,你去打聽。”

除了傳統的海味麵、雜醬麵、排骨麵,在“師友麵”廚師指點下,和尚娃兒新創了回鍋肉麵、燒肉麵、燉雞麵等。一般麵館,葷麵一角六一碗,每碗二兩。他獨辟蹊徑,麵碗統用能裝三兩的大碗,每碗二角八。價是貴一點,由於舍得放肉加油,味道好,又有免費的骨頭帶絲湯、一小碟紅油泡菜,麵館生意很是火爆。店堂內五張方桌不夠用了,他買了幾張活動折疊桌,沿著街沿一溜擺開。

一九八四年二月,和尚娃兒的麵館剛好開了一年。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算賬:全年,一切除幹拋盡,賺了六千多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和尚娃兒喜滋滋地吸口冷氣。錢多了,也該改善改善。他給父親宣布自己的決定:買些厚木板,把閣樓重新搭起,收拾一下,自己上去睡;裏間,打掉挨著槐樹大院的土牆,砌上半樁台,安上玻璃窗,再買一套家具。原來的床不要了,買一組沙發,長沙發要坐臥兩用的,晚上當床睡……

“那要好多錢哦?”何顯庭心疼地噓氣。

“我算過,大概五六百元。”和尚娃兒輕描淡寫地回答。

“這麼多錢?”何顯庭大吃一驚,“整治這些,麵店隻有關門,又要蝕一筆?”

“不。找幾張舊床單一隔,街沿上砌個灶,桌子板凳一擺,照樣開門。不過多多少少,要受一點損失。”和尚娃兒精打細算道。

事情就這麼定下了。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十元的票子用了不少,和尚娃兒的構想終於變成現實。外間麵館沒什麼變化,裏間卻煥然一新:一組沙發驕傲地擁著大理石台麵茶幾——隻有晚上,何顯庭才吃力地挪動長沙發,放下靠背,從衣櫃裏拿出被子睡覺;推開明亮的玻璃窗,槐樹大院的涼風悠悠地吹來,再沒有以前的黑暗和沉悶。有了錢,和尚娃兒趕著時尚,買了電唱機、落地音響、電風扇,還計劃要買電視機。

漸漸地,和尚娃兒覺得他的綽號,聽起越來越不舒服。不過,從小到大,二十多年來,人家都這麼喊,要人改口太難。他決定先從眼前改起。一天,他把父親叫到裏間,鄭重其事地問:“爸,我叫啥名字?”“和尚娃兒嘛。”何顯庭不假思索地回答,又莫名其妙地望著兒子,不知啥意思。“我是說,我的大名,正式名字?”和尚娃兒不高興地冷下臉。“何大富啊,咋了?”“這就對了。從今天起,你要叫我大名。我大大小小是老板了,還叫綽號,影響不好。”和尚娃兒嚴肅地說。何顯庭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他試著叫和尚娃兒大名,開始的時候,不大自在,似乎在叫不相幹的人。後來,多叫幾遍,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