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模範“職工小家”的創建活動(2 / 3)

班組文化和班組精神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因為班組無法避免人員的更新,而人的視覺和感覺也常常有疲倦和麻痹的時候。班組文化建設的有效狀態是班組成員都心領神會班組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並以此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和標尺。

2新形勢下對班組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

形式多樣

班組文化建設可以通過班組學習、班組的思想政治工作、班組的“雙文明”活動、班組的生產工作、班組的管理工作、班組的宣傳工作、文體活動等各種形式、途徑積極開展起來。

內容豐富

由於文化建設涉及到各個方麵,所以根據企業文化建設的要求,堅持形式為內容服務,在內容上狠下功夫,一方麵在內容上要有廣度,不僅是在文化方麵,而且要與政治、思想、經濟、生產、管理、生活、社會等領域結合起來;另一方麵在內容上要有深度,要立足時代的高度,按照文化活動的規律辦事,結合企業、班組的特點,緊緊抓住企業文化的核心,在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觀念、製度、實踐上都有深度。

效果顯著

企業文化建設和班組文化建設,要注重其長效性。對班組來講,要推動班組各項工作的開展;對企業來講,要推動企業各項工作上台階;對社會來講,要推動整個國家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推進入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文明班組的創建方法

創建文明班組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中“建、創、做”活動的重要載體,它為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和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創建工作起到積極作用,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了貢獻。文明班組的具體創建方法如下:

更新思想觀念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文明班組創建工作,班組成員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生動積極參與創建活動,班組有濃厚的文明創建氛圍。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深入開展職業道德建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職業行為規範,推行職業生涯設計,形成體現時代特征和班組特點的班組職業精神,班組成員有較高的職業素質。

開展言行舉止文明活動

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班組成員自覺遵守單位和社會的文明規範,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團結協作,和睦友愛,共同建設文明和諧的職工小家。

倡導良好的學習氛圍

創建學習型班組,爭做知識型職工,班組形成健全的學習機製,班組成員自覺樹立終身學習和團隊學習理念,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和文化技能培訓,學習效果明顯。

抓好班組管理

狠抓班組的長效管理,達到目標管理科學化、目視管理規範化、工作管理剛性化、基礎管理標準化,班組長獲得初級工商管理者(EBA)資格,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

考核綜合業績

班組成員團結進取,積極向上,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職業技能、創新能力素質,班組生產、工作各項業績指標在本單位(係統)名列前茅。

4紅旗班組的創建方法

不同時期對創建紅旗班組有不同的要求,體現不同時期的特色。如1996年對紅旗班組的要求,主要是“爭當創業先鋒,爭做文明職工”,體現“艱苦創業、精神文明”的特色;1999年主要是“均衡生產、基礎管理、雙增雙節、鑽研業務”等,體現“管理創效”特色;2001年,紅旗班組創建則體現了“智能型班組”的特色。新時期創建紅旗班組應在實施職工素質工程和推進“爭創智能型班組、爭做知識型(智能型)職工”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創建紅旗班組的主要特點

(1)貫徹全國總工會創新工程的要求。根據全國總工會創新工程中評選全國職工創新示範崗和職工創新能手的“兩個必須”(即全國職工創新示範崗和全國職工創新能手必須分別獲得省、市級職工創新示範崗和職工創新能手稱號)有關規定和要求,進一步深化素質工程和創新活動。

(2)凸現班組管理向市場化、規範化提升。

(3)反映職工的無窮智慧和創新力。

紅旗班組的評選條件

(1)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思想政治作風和團隊建設,管理科學、民主,職工主人翁勞動態度,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得到發揚。

(2)積極開展技術練兵。比賽和技能培訓活動,製訂學習崗位知識和提高技術、技能的目標及措施,做到每人有2張以上崗位證書。班組50%以上的職工擁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等相關證書或正在進行學習和培訓。班組職工的文化學曆、技術等級高於本係統。本企業同類班組的平均水平或在原有水平上有明顯提高。

(3)積極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班組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每年人均1條,采納≥1條;班組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創新、技術發明,每年至少一項成果,總結一項先進操作法。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果,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針對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難點、重點,開展或參加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堅持文明生產、全麵質量管理、優質服務、安全生產、降本增效,取得明顯效果。無傷亡事故和重大質量事故。

(5)班組長、工會組長、工管員健全,職責明確;兩長應經過《班組長崗位知識》等專業培訓,班組各項活動記錄齊全,資料管理科學規範,美化班容班貌,營造小家氛圍。

5新形勢下開展“職工小家”建設的方法

(1)開展建家活動是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現實要求。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主力軍作用,工會基層組織是承載者和實踐者。在工會基層組織中深入開展建家活動,更好地把工會履行維護的基本職責和堅持發展這一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一起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現實要求。

(2)開展建家活動是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更好發揮基層工會作用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非公有製經濟的迅速發展,全國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工會基層組織的快速發展與其工作基礎薄弱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工會基層組織作用的發揮與職工群眾的期望仍存在較大差距。中華全國總工會提出了“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並要求加強職工之家建設,進一步夯實工會組織基礎。適應形勢和實踐發展的需要,深入開展建家活動,把建會與建家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工會基層組織特別是非公有製企業工會進一步健全組織,加強規範化建設,建立和完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機製,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充發揮基層工會作用的重要舉措。

(3)開展建家活動是加強分工會和工會小組建設的有效形式。建設職工之家是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推動基層工會整體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方法,是企事業單位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工會是基層工會的中間環節,工會小組是基層工會最基礎一級的組織,是工會貫徹落實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分工會和工會小組開展建設“職工小家”活動,不僅是基層工會建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分工會與工會小組整體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形式。實踐證明,在車間、班組開展建小家的活動,能有效地保證車間分工會和工會小組作用的發揮。

(4)開展建家活動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的有效方法。職工隊伍的政治覺悟高不高、組織性強不強、技術業務精不精,能否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等,決定著企業的興衰、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而開展建設“職工小家”活動,就可以通過競賽和考核的形式,增強班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和激發班組成員的好勝心,從而組織和引導班組成員自覺地學政治、學文化、學技術、學管理,達到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目的。通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互幫互學活動和家訪談心、班組民主生活會等自我教育形式,依靠職工群眾互相幫助和互相影響的力量,引導職工思想向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使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樣,班組這個職工信賴的“小家”就能成為職工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用武之地,職工隊伍素質就能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新的成績。

6建設“職工小家”的基本要求

建設“職工小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在現代化大生產中,企業的勞動方式、效率和強度等諸因素不斷得到強化,職工們在緊張的生產工作中,迫切需要有一個優美的工作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協調寬鬆的精神氛圍。建設“職工小家”順應了職工們的要求,把著力點放在增強班組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上,向班組這一個社會小群體注入情感,受到了職工們的歡迎和支持。

新形勢下深入開展建設“職工小家”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適應工會依法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基本職責的要求,著力加強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機製建設,突出抓好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培養職工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密切班組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的關係,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使班組內部充滿團結、溫暖、愉快的氣氛,成為職工的“第二家庭”。

班組在製訂建設“職工小家”活動的目標和計劃時,必須充分發動班組全體成員,對照建設“職工小家”的目標,找出差距和薄弱環節,確定近期的建家目標和計劃,要突出重點,抓住重要環節,通過解決主要矛盾,推動各項工作,使建設“職工小家”活動的效果能夠為廣大職工群眾所親身感受。

建設“職工小家”的內容

建設“職工小家”活動,把班組行政建設和工會小組建設統一起來,建設職工小家,以它特有的自我管理的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家務”活動,為我們尋找到了一條培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徑。

在建設“職工小家”活動中,要以生產建設、民主管理、班組創新、職工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充分發揮工會小組長帶頭作用為中心環節,以製訂各項製度為保證措施。通過建立“小家”核心,人人發揮作用,提高成員素質,實現民主管理,開展思想生活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一係列活動,使班組成為團結、和諧、充滿友愛之情的集體。因此,建設“職工小家”的重點應放在班組工作實質內容上。當然,有條件的或經過努力可以辦到的單位,可以為班組小家提供一個休息和活動的場所,使職工通過形象直觀的環境,直接感受到小家的溫暖,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激發職工愛崗位、愛企業的工作熱情。

建設“職工小家”的基本要求

班組建設“職工小家”是深入建設職工之家和增強企業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小家”,使最薄弱的工會小組切切實實得到加強。由於企業性質不同,不同企業建設“職工小家”的具體要求也有差別,在製訂班組建設“職工小家”的具體目標時,也必須考慮到企業規模、班組結構及工會工作基礎等因素。綜合各地的經驗,建設“職工小家”的基本要求可歸納為:

(1)勞動競賽多樣化。工會小組長和工會積極分子要協助班組長組織職工完成生產(工作)任務,引導全體職工圍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展合理化建議和發明創造活動。根據每個時期企業的中心工作和班組薄弱環節,積極主動與行政配合,開展以“雙增雙節”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增進職工之間的團結協作,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

(2)民主管理製度化。班組民主管理工作能依據有關法規條例,建立符合班組工作實際的各種民主管理製度,使班組各項民主管理有章可循。工會小組長定期向班組民主管理會彙報班組民主管理工作情況。處理好班組民主管理會與班組長的關係,協調班組與職工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辦事公開透明,使職工在班組中真正當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