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模範“職工小家”的創建活動(1 / 3)

第十二章模範“職工小家”的創建活動

1班組進行文化建設的方法

班組文化與班組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1)班組文化和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企業中全體成員共同認定且遵守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信念和行為方式。企業文化實質上是一種企業管理哲學理念,是最持久、最頑強、最具激勵作用的企業核心能力。

班組文化是指班組成員在共同價值觀的支撐下,共同認定的思維方式和辦事風格。班組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在班組層麵上的體現。企業文化引導、推動、影響著班組文化的形成,班組文化則是以企業文化為基準,將其內容完善和具有可操作化,與此同時還反映出班組自身特點,並適應班組運行規律。

班組文化具有明顯的求實特征。也就是說,一個有活力的、和諧的班組文化,是由日常的、具體的班組行為和班組成員行為所體現,應當是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的東西,是班組成員自覺自願的、發自內心的東西。否則就會成為不得不搞或為別人搞的某種負擔。

班組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使班組成員相信自己是在最適合自己的組織中工作,產生由衷的歸屬感、自豪感,班組文化使班組成員各得其所、心情舒暢,使班組內全體成員成為同呼吸、共患難的夥伴,從而共同渴望成功、創造奇跡。

(2)班組精神。班組精神在班組文化中處於核心位置,它是班組成員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信念、理想、習慣的凝結,它指導著班組成員的日常行動,也從大家的行為細節上得以顯現。

(3)建設班組文化和班組精神的價值。在一個企業裏,影響員工的主要顯性力量有:物質利益的“利誘”,行政命令的“權威”,規章製度的“約束”,情感投入的“感化”。由以上這些因素構成的管理機製,雖然在企業中發揮著不小的作用,但是由於它們都帶有外在力量的約束和控製色彩,從而無法讓員工從心裏產生工作的積極性。如果文化能夠滲透到人的思想深處,就可以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同時還能形成左右人們行動的特定價值觀,其效力常常能達到製度所不觸及的許多方麵,進而可以影響到組織的整體效能。世界上很多企業已經驗證,文化建設可以營造創新氛圍、凝聚人心、激發團隊潛能、建設常青事業。這種理念也逐漸被我們國家的企業所接受。

①一個班組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企業的縮影,良好的班組文化有利於實現班組的共同目標。班組文化建設可以使組員樹立共同的願景理念、共同的文化心理,從而奠定相互認同、相互聚合的基礎;可以使組員認清班組的共同利益,精誠合作,最終實現班組的共同目標。

②良好的班組文化可以創建和諧氣氛,協調班組成員之間的關係。融洽的人際關係是班組成員發揮工作潛力的重要外部條件。員工在輕鬆和諧的班組環境中,可以胸無城府地相互溝通與合作,也就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也加強了員工隊伍的建設。

③良好的班組文化和班組精神能夠給員工注入一種特有的精神力量,使組員能夠持續地處於一種敬業和精業狀態,成為班組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事實上,班組精神一旦被組員所認同,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約束力和激勵,有效地影響著員工的自覺行為。這樣,員工即使在沒有外部引導、指示或者監督、強迫的情況下,依然能主動按照班組提倡的價值標準去判斷、取舍和行動。

因此,對於班組長來說,其三大工作就是帶隊伍、播文化、創業績,這三大工作既相互獨立也彼此支撐。其中,創業績是最直接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於一支能戰鬥的隊伍,精幹的作業隊伍的形成則離不開文化的作用。播文化既是傳播企業文化,也是在企業文化的大範疇裏建設更貼近班組作業和做事風格的班組文化。

班組文化與班組精神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班組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企業文化的基本精神、宗旨和使命來開展,要按照“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班組文化建設原則,根據班組工作特點,整合提煉班組理念,形成班組精神。在建設班組文化時還要注意到理念的滲透性、視覺的衝擊力、活動的多樣化;也要注意這種建設不能單靠班組長或者個別人的振臂一揮,它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它需要全員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建設。班組文化建設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其文化建設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積極建設職工小家。“職工小家”是由我國工會提出的班組建設方法,其總目標是:培養廣大職工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密切班組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的關係,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主義信念,使班組內部充滿團結、溫暖、愉快的氣氛,成為職工的“第二家庭”。

班組對於一線職工來說,好比是他們的第二個家。職工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班組度過。因此,如果能創造一個和諧快樂的班組環境,不但有益於職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職工的工作熱情,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建設“職工小家”就是要讓每位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並把每個職工的心思更多地用在班組這個大家的興盛與發展上。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這是班組走向成熟穩健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建設“職工小家”,本身就要形成一種特定的班組文化和班組精神,使之成為家的支柱與核心。

職工小家建設中,要以生產建設、民主管理、班組創新、職工生活、提高職工素質為主要內容,以充分發揮工會小組長(班組長)帶頭作用為中心環節,製訂各項製度為保證措施。要著重從內容上,努力把“小家”建成溫暖、民主、和諧、實幹的“家”。本著因陋就簡,勤儉辦事的精神,努力為職工創造一個整潔、文明的工作、學習和生產環境,讓他們在班組裏感受到一分家的溫暖和輕鬆。

(2)重點培養班組風氣。很多基層班組的文化實際就等同於班組風氣。班組風氣被定義為班組長時間內形成的群體價值取向、是非觀念、行為模式和工作風格,是企業文化很重要的組成。班組風氣一旦形成,對班組成員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一個有著良好風氣的班組,能夠團結高效、和諧共進;而如果一個班組沒有良好的風氣,則到處會散發著頹彌之氣,人際關係也相對緊張,同樣也不會產生滿意的工作效益。培養良好的班組風氣,實際就是將企業文化變成有助於員工成長和班組發展的空氣和土壤,陽光和水分,讓組員的素質不斷提高,讓班組的業績不斷增長。因此,培養和保持良好的風氣,是班組文化建設的重點。

一個良好的班組風氣應當具有這樣的特征:人際關係簡單明了、寬鬆和諧、包容互助、真誠開放;對待業務提倡積極正麵的工作方法,保持持續改善、積極向上的觀念,嚴守基本的工作要求、規範和習慣,遵循坦誠合作、共創佳績的信念;對待員工,則助其“長才幹、共學習、謀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氛圍,不斷提高員工素養,引導員工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道德作風。

良好風氣的培養需要經過一個形成過程。它要求班組長在實際工作中言傳身教,寓教育於一點一滴、一時一事之中。下麵我們來聽聽班組長王昆生是怎麼說的: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如果是“氣虛”了,這人的身體肯定就差。其實,我覺著一個班組和一個人也差不離兒,也都是活了一口“氣”。那麼,究竟是什麼“氣”呢?

一是“正氣”。就是積極向上、健康進步的風氣。班組隻有好風氣,大家才會爭先恐後往前奔。要是一個班組裏盡是牢騷怪話,凡事都覺著不順眼,要對著幹,那準會人心渙散。我認為,治班先要“扶正”,班組長要善於用好骨幹,把黨團員、工會組長、積極分子等團結起來,發揮他們的導向作用,把整個班組的風氣帶好。要明確是非,對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要及時批評製止,防止漫延發展。

二是“和氣”。就是真誠團結,有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個人際關係好的班組,肯定凝聚力就強。作為一個班組長,必須要熟悉班組每個成員的情況,善於處理各種關係,及時化解班組內的大小矛盾,在班組裏提倡大家以誠相待,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營造出一種溫暖的、家庭式的氛圍。

三是“順氣”。就是暢所欲言、心情舒暢的氣氛。我認為,班組長的作風一定要民主,班裏的事要多和大家商量,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切不可專橫。同時,還要善於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要多和組員溝通思想,有疙瘩及早解開,使大家保持一種心平氣順的心境。這是保證積極性發揮的必要條件。

四是“生氣”。就是生動活潑、輕鬆愉快。一個班組不能死氣沉沉,除了幹活就是幹活,這會使人感到枯燥。班組長要善於調節班組成員的情緒,適時地搞些文體活動,像全班一起春遊、看電影等。平時在班組內也應有意識地發揮幽默感,活躍氣氛,使大家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的班組才會有吸引力。

有了上述這些“氣”,那麼這個班組就一定會有“士氣”,關鍵時刻大家就都會“爭氣”,工作起來也就“爽氣”。

(3)搞好班組園地建設。班組文化建設,離不開員工的積極參與。隻有調動起大家建設班組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員工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才能建樹起大家都認同的文化。員工愛廠如家、愛崗敬業的精神,服務奉獻、爭創一流的精神,都是在班組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培育出來的。班組園地就是為班組成員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台。

充分利用好班組園地,將班組精神提煉、整合後,使用一定的方法,將其轉變為精練的語言進入員工的視覺,形成視覺衝擊力,不斷將班組精神滲透到員工內心。提煉班組精神時應側重班組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廉潔文化以及崗位特色,形成大家公認的警句、格言和特色、鮮明的崗位座右銘,並對形式、內容加以規範。

班組園地不僅可以作為宣傳窗口,還可以作為班組成員公開交流的平台,將大家對班組建設的意見和想法彙集起來,將在班組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傑出典型給予介紹,等等。很好地利用班組園地進行持續不斷的精神宣揚和灌輸,這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4)通過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宣揚班組文化和班組精神。對基層員工進行文化傳播,最好的方式是寓教於樂。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將要宣傳的文化和精神融合進來,甚至可以發動員工將周圍好的做法與不良習氣編成小品、相聲等娛樂節目,從而使人們在輕鬆的歡笑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班組期待的行為、理念、信仰、習慣,進而能夠更好地對待班組的工作。

(5)創造和把握文化建設的機會。特定的場合、特定的事件會給班組文化建設提供很好的契機。班組文化建設隻要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就很容易能有一個大的發展或者是質的飛躍,徹底改變一些人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認識,達成更融洽的人際關係,形成更強的班組凝聚力。班組長要善於創造和把握這類機會。例如:2008年春節前,南方遇到了嚴重的冰雪災害,很多務工人員被擋在了原工作地不能回家過年。這時,開展“大雪無情人有情”、“今年過年不回家,同樣也有家溫暖”、“集體過年”等關愛員工的活動,就會讓他們感受到班組集體的溫暖,從而增強他們對組織的歸屬感。還有一些需要發揮集體合力的事件,如創優比賽等可以很好地建設班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大災難能夠很好地考驗和鍛煉一個班組的集體責任感和互助互愛的精神。

(6)采取多種形式,展示班組成員的自身價值。班組文化是一種在小群體中調整人際關係和人本身的人文文化,如何能在班組文化建設中讓參與者都受益才是該項活動能否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點。如果沒有員工的參與和認可,班組文化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必然是虛無的、沒有真實意義的。要想得到員工的認可和參與,隻強調班組利益或者企業利益顯然不行,因此班組文化不能脫離開員工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主題,要將員工的這些要求和企業目標、標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7)加強學習型班組建設。在班組建設過程中,創造學習氛圍,提倡讀書、自學,加強班組互幫互學,並由此形成新的積極向上的班組風氣。而且,學習型班組建設一方麵可以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技能,另一方麵還有助於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和班組文化的理解。學習本身也是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