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班組的安全管理(3 / 3)

(7)查遵章守紀情況。通過檢查,獎勵好的,對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要堅決處罰,以此形成班組遵章守紀的安全風氣。

(8)查工作銜接配合是否合理。據統計,在交接班或開工一兩個小時之內發生的安全事故占事故總數的百分之三四十以上,因此,此時班組長絕不能掉以輕心。

安全檢查的方法

安全檢查的方法有:經常性檢查(如班組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專業性檢查(如防寒保暖、防暑降溫、防火防暴、製度規章、防護裝置、電器使用等專業檢查等),還有節假日前的例行檢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群眾性大檢查。另外,教育班組成員養成時時重視安全、經常注意進行自我安全檢查的習慣,是實現安全生產、防止事故發生的最重要的方式。

(1)班組成員自我安全檢查。每一次生產事故,直接受害最大的都是第一線的生產人員,因此必須學會自我安全檢查。特別是對那些剛到新崗位的工人,要堅決製止“邊幹邊學”的極端錯誤做法。自我安全檢查可分為五類注意事項:

①查工作區域的安全性。注意周圍環境衛生,工序通道暢通,梯架台穩固,地麵和工作台麵平整。

②查使用材料的安全性。注意堆放或儲藏方式,裝卸地方大小,材料有無斷裂、毛刺、毒性、汙染或特殊要求,運輸、起吊、搬運手段,信號裝置是否清晰等情況。

③查工具的安全性。注意是否齊全、清潔,有無損壞,有何特殊使用規定、操作方法等。

④查設備的安全性。注意防護、保險、報警裝置情況,控製機構、使用規程等要求的完好情況。

⑤查其他防護的安全性。注意通風、防暑降溫、保暖情況,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和正確使用,衣服鞋襪及頭發是否合適,有無消防和急救物品等措施。

(2)一班三查,指班前、班中、班後的檢查。

(3)節假日安全檢查,查作業人員的勞動紀律、防火等安全隱患。

(4)季節性安全檢查和定期安全檢查。根據季節變化,查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是否到位;班組應安排好骨幹人員定期對本班組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班組長承擔起班組安全“第一責任者”的責任。

此外,各班組長還應建立安全管理台賬、安全教育、安全檢查記錄。對新上崗或轉崗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考試合格後方準上崗。生產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班前教育,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檢查作業人員防護用具的使用情況,確保不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7事故管理的主要方法

事故種類

(1)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規定工作時間內,在企業生產活動涉及的區域內,由於生產過程中存在危險因素的影響,使人體組織突然受到損傷或使部分器官失去正常機能,以致負傷人員立即中斷工作滿一個工作日以上者(含一個工作日)。

(2)火災事故。在企業生產區域內凡因發生著火給企業財產造成損失或人員傷亡,稱為火災事故。雖發生著火,但搶救及時,未造成財產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稱為火警事故。

(3)爆炸事故。由於某種原因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爆炸,使企業財產遭受損失或人員受到傷亡以及造成停產等,稱為爆炸事故。

(4)生產操作事故。在生產操作中,因違反工藝指標、崗位操作法或因操作不當。指揮有誤造成損失,如原料、半成品、產品假冒、不合格以及報廢,使生產波動而減產或停產等,均稱為生產操作事故。

(5)設備事故。各種生產設備[包括化工生產,動力供應,機、電、儀器設備,管道、廠房、建(構)築物,設備基礎以及電訊、運輸設備等]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損壞、減產或停產事故,均稱為設備事故。

(6)質量事故。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產品或中間產品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如基建工程不按設計施工和工程質量不符合要求,機電設備檢修質量不合標準,原材料產品因保管不善或包裝不良而變質,采用的物料不合規格要求而影響生產或檢修計劃的完成等,均稱為質量事故。

(7)汙染事故。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產品、半成品、化工原料、放射性等各種有害物質大量消失,嚴重汙染大氣或水源,致使人員傷亡或經濟嚴重損失,甚至破壞生態平衡,形成公害的均稱為汙染事故。

(8)交通事故。凡違反公路、鐵路運輸管理規則,或由於責任心不強、操作不當,發生車輛衝突、脫軌、翻車、撞碾傷人及因車輛裝載貨物事先檢查不周,在運輸途中造成意外損失和人員傷害的,均稱為交通事故。

(9)自然災害事故。凡屬外界原因影響,或客觀上尚未被認識而發生的各種不可抗拒的災害事故,稱為自然災害事故。

事故的類別

(1)物體打擊。包括落物、滾石、錘擊、碎裂、崩塊、砸傷等傷害,但不包括爆炸引起的打擊。

(2)車輛傷害。包括擠、壓、撞、傾覆等。

(3)機械傷害。包括絞、碰、輾、割、戳等。

(4)起重傷害。指起重設備有缺陷或操作過程中引起的傷害。

(5)觸電。包括電傷、電擊。

(6)淹溺。

(7)灼燙。包括化學灼燙。

(8)火災。

(9)高處墜落。包括從架子上、屋頂上及平地墜入坑內。

(10)坍塌。包括建築物倒塌、土石、堆置物倒塌。

(11)鍋爐爆炸。包括物理和化學爆炸。

(12)容器爆炸。包括固定性、移動式容器。

(13)其他爆炸。包括粉塵、管道等爆炸。

(14)中毒和窒息。包括煤氣、汽油、瀝青、氨氣等中毒、窒息以及缺氧。

(15)其他傷害。包括扭傷、跌傷、凍傷等歸入上述所列十四種類別有困難的傷害。

事故級別

(1)傷亡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2)設備操作、火災、交通、汙染、質量等事故按有關規定執行。

事故調查與處理

(1)事故調查與處理原則。不論發生任何大小事故,都必須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和分析,查明原因、明確責任、提出措施並指定專人限期完成。

(2)事故調查。

①輕傷事故、火警、一般火災事故、其他各類事故的一般、微小事故,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發生事故的單位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召開事故分析會,事故主管部門參加,對事故原因、責任者做出結論並提出防範措施。

②發生重傷、死亡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的單位負責人,要積極組織搶救傷員、設備、保護現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盡可能先做出標誌、拍照、詳細記錄和繪製事故現場圖。事故發生後單位負責人應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及事故主管部門人員,對事故的發生原因、性質、經濟損失、防範措施等進行分析研究。

③重傷事故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安全技術、生產技術等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專項調查。

④死亡事故、重大和特大傷亡事故應立即由當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參加。

⑤調查事故,應充分利用攝影、錄像、錄音等先進手段。如現場檢查記錄、照片、技術鑒定、化驗分析、會議記錄、儀表和操作記錄、旁證材料等資料,應建立事故檔案並妥善保存。

(3)事故處理。

①在處理事故時,按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製的規定,分清事故的責任者。

②凡因指揮錯誤、有章不循、忽視安全工作、缺乏安全生產製度、使職工無章可循、不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技術和紀律教育。設施不按時檢修、隱患不及時消除、勞動環境不安全而又不采取措施以致造成傷亡事故或其他事故的,應該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③凡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及違反勞動紀律而釀成事故的,要加重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凡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違反勞動紀律或發現危急情況而不采取應有的措施,以致造成傷亡事故或擴大事故的,應追究主要責任者的責任。

⑤對已構成犯罪而被免予起訴或免予刑事處罰的事故責任者,有關單位必須給予行政處分。

事故的安全對策

(1)以過去的事故或災害為借鑒,檢視其預防對策與實行狀態。有問題者,則采取各種應對措施。

(2)一旦發生事故與災害,除即刻確認、報告、聯絡之外,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緊急措施包括緊急停止、現場急救、請派急救車以及維持現場秩序等。必要時可立即下令避難,以免災情擴大。

(3)向上級彙報事故發生的情況,以及采取行動措施的經過。

(4)解析事故災害發生的原因,擬訂防止的對策,並報告上級知悉。

(5)實行防止對策,並考核其成效。

(6)遵循安全事故對策流程。

8消防管理的具體措施

防火宣傳教育管理

(1)用各種形式進行防火宣傳和防火知識的教育,提高員工的消防意識和業務水平。

(2)對新工人和變換工種的工人,都要進行消防安全三級教育,經考試合格後方能上崗工作。

(3)對火災危險性大的重點工種的工人要進行專業性消防訓練,一年進行一次考核。

(4)通過教育和訓練,使職工做到“三會”,即: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救初起火災。

(5)對發生火災事故的單位與個人,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認真教育。

(6)對違章動火用電的單位和個人,當場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處罰。

(7)對違章吸煙者,當場進行教育處罰。

(8)各單位在定期的安全活動中,要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消防法規和消防知識。

(9)各單位要根據各崗位實際情況,製訂各崗位工種的崗位防火責任製。用文字形式掛於崗位上,使每個職工都能認真貫徹執行。

防火安全檢查管理

(1)企業級防火安全檢查,重大節日和每季進行一次全企業性的消防安全大檢查。

(2)專業防火檢查,每月進行一次。

(3)各單位防火檢查,有一名主管領導參加,每周進行一次。班組防火檢查,當班進行一次。

(4)安全防火員日常檢查要做到每日檢查、隨時記錄。

(5)對檢查中發現的火險隱患,能當場整改的,要做到當場整改,暫時改不了的,要有臨時措施,對隱患要立案、登記、逐級上報,當天要書麵上報有關單位及消防隊。

用火、用電管理

(1)固定動火區。動火、火爐、電爐的審批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固定動火區要設明顯標記牌,動火時,動火人員要隨身攜帶動火證。火爐、電爐的動火許可證要張貼於牆上。

(2)凡一切電氣設備及線路的安裝、檢修必須由電工進行,其他人員不準亂動。在安裝檢修時,必須按電氣安裝、檢修規程辦事。特殊情況下的安裝、檢修,應按電氣安裝檢修規程辦理嚴格的審批手續。

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

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管理要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

消防器材、設施管理

(1)建立健全消防器材、設施台賬,由專人管理。

(2)消防器材、設施不準非消防使用,否則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罰,直至追究責任。

(3)凡損壞、丟失消防器材、設施的單位和個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罰款,直至追究責任。對被使用、損壞、丟失的消防器材,發現後立即上報消防隊,及時換領補缺。

火警、火災事故管理

(1)不論單位或個人發生火災都要立即報警。

(2)做好火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事故處理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

(3)火災事故分析、統計要做到數字準確,分析有據。

9處理工傷事故的方法

事故發生後,班組長作為最直接的現場負責人,要做好四項工作,即搶救、急救、保護現場、上報情況。搶救是為了避免傷亡事故擴大,如化工廠有毒氣體泄漏事故時,關閉氣體總閥門,防止有毒氣體繼續蔓延,避免事故擴大。急救,特別是就地現場急救,對挽救傷員生命至關重要。保護現場有利於日後事故分析,在搶救中、凡是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和狀態,均不得破壞,因搶救需要,必須移動時,要認真做好記錄。同時,要立即將事故發生地點、時間、人員傷亡和事故類型等基本情況報告上級,以便組織搶救、做好善後工作及事故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