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會小組長的領導藝術和工作方法(3 / 3)

工會小組是一個“小社會”,工作千頭萬緒,光靠一兩個工會小組長不行,還必須有幾個好幫手,同班組成員團結一致,才能完成工會小組生產(工作)任務。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所有這些都說明了依靠骨幹搞好工會小組職工團結的重要性。

依靠骨幹、團結群眾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遇事同群眾商量,尊重群眾的意見,不管對與否,都應抱歡迎態度。不能隻喜歡聽順耳意見,不喜歡聽逆耳意見,特別是批評自己的意見;也不要表裏不一,表麵上歡迎,心裏卻不舒服,認為這是挑刺找茬兒,這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即使是錯誤意見,也要耐心進行說服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這樣,大家才願意向我們提意見,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更能夠反映群眾的意願。

搞好工會小組團結,一是有問題擺到桌麵上來,討論時,要從黨的方針、政策出發,從工作出發,不感情用事。要開誠布公,實事求是,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對分歧,要以理服人,不以權勢壓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不整人、不傷人、不誇大事實,對人對己都一分為二;二是要有全組一盤棋的思想,相互支持、關心,真正做到一人心裏有大家,大家心裏有全局,全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三是要出以公心。有成績功歸大家,有缺點錯誤要主動承擔責任,多做自我批評。出了問題,要相互諒解,不斤斤計較,不吹毛求疵,不搞小動作,發現這方麵苗頭,工會小組長要及時做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批評;四是辦事公平。不能厚此薄彼,亦親亦疏,更不能對合得來的人親如兄弟,對其缺點錯誤裝聾作啞,甚至為其遮蓋;而對合不來的人,視若仇人,對其缺點錯誤火上加油,無限上綱,亂扣獎金或不恰當地訓斥。隻要工會小組長依靠骨幹共同做到這幾條,則工會小組職工的團結肯定能搞好。

9.工會小組長運用激勵機製的方法

大家知道,搞好工會小組建設內在的根本動力在於工會小組成員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把社會心理學的激勵理論引用於工會小組建設實踐,是調動群眾積極性的一個有效方法也是工會小組長搞好工會小組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

激勵的概念

所謂激勵理論,是調動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種理論,指的是利用外來刺激因素,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就是說,通過激勵,給人始終維持興奮的積極狀態從而對工作產生渴求、熱情和積極性,並把這種積極性變成行動,達到所追求的目標。

美國哈佛大學的維廉·詹姆士對員工激勵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其工作能力僅能發揮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而一個受過正確和充分激勵的人,其工作能力可以發揮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甚至更高。由此,他得出的公式是:工作成績=能力×動機激勵。可見,激勵理論對於激發人的積極性是何等的重要。

目標激動

目標激勵就是給工會小組職工以強烈的期望,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動力。目標激勵要做到定標有吸引力,奪標有競爭力,達標有再生力。例如:工會小組長運用目標激勵方法製定工會小組建設工作目標時,要注意三個方麵:

(1)是要運用好期望值原理。工會小組建設期望值,就是工會小組職工對工會小組建設目標期望實現的概率。目標期望越大,積極性越高;反之,積極性就不高。但目標期望過高,實現不了,也會挫傷群眾積極性;過低,會失去追求目標的積極性和進取性。因此,確定班組建設目標,既要考慮到目標的先進性,又要考慮到目標的可行性,這樣的期望值,才能激勵職工感到有奔頭。

(2)是要運用好效價原理。所謂效價,是指實現建設目標後給每個職工帶來的利益值。一般說來,工會小組職工參與實現工會小組建設期望目標,既有以追求社會需要為主的,也有以追求個人需要為主的,還有兩者兼而有之的。正確的做法應是:擺正兩者關係,既考慮社會需要,也考慮個人需要,個人需要服從社會需要。

(3)是處理好期望值與效價的關係。就是說,激勵力量等於期望值乘以效價。按照乘法法則,期望值是零,效價再高,積數仍等於零;同理,期望值再高,效價是零,積數還是零。因此,製定工會小組建設目標,就必須同時考慮和處理好期望值與效價之間的關係,使二者同時都盡可能地發揮激勵作用,從而形成正效應的激勵力量。

榜樣激勵

榜樣激勵是利用人們對比心理現象,以榜樣的力量來激發人們積極向上,向先進學習、看齊,達到自我完善的過程。榜樣激勵要有時代感、立體感,要有真實性。榜樣應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群眾可信可學,能為群眾所接受,真正成為群眾學習的楷模。榜樣激勵要有多層次。也就是說,既有縱向,又有橫向,既有不同職業,又有不同類型的形成一個群體結構的先進群,從而激勵工會小組各類人員都能找到學習和趕超的榜樣。

強化激勵

強化激勵是指動機與行為的結果的相互強化。行為的良好結果,進一步引起動機使行為得到加強,重複出現,因而受到表揚、獎勵,增強了人們的信心,激發了人們的鬥誌,這叫正強化激勵;行為的不良結果,引起動機迫使行為減弱或消失,起到抑製、否定和抵消的作用,因而受到批評、處罰,這叫負強化激勵,從某種意義上講,負強化激勵實質上是一種積極的負強化。因此,不論是正強化,或者是負強化,目的都是為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我們的工會小組長在運用強化激勵時,應注意兩點:

(1)以正強化激勵為主,負強化激勵為輔。

(2)掌握好時機。時機恰當,可以起到加油添勁的作用,反之,很難產生強化激勵的效應。

總之,在引用激勵理論於工會小組建設實踐中,應把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貫穿其中,這樣,才能使工會小組成員勞有所得,功有所賞,為實現工會小組建設工作目標而合力奮進。

10.工會小組長協調人際關係的藝術

在涉及工會小組同各方麵的關係中,工會小組麵臨著內外的矛盾和錯綜複雜的關係,既有縱向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又有橫向的同其他工會小組、上下工序、黨團工會小組長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使工會小組工作在團結、友誼、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健康發展,也是工會小組長施展工作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麵。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必須遵循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如有不同意見,應說明情況和理由,在領導未改變原定指令或工作方案之前,工會小組長應邊執行邊向上一級領導反映,在處理同其他工會小組、上下工序、黨團工會小組長的關係時,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充分理解。在工作中發生矛盾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矛盾得到妥善解決。有了問題不互相推諉、不互相埋怨、不互相指責。要發揚風格,從我做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隻要真誠這樣做了,再緊張的關係必將日趨融洽,再尖銳的矛盾也可以得到緩解或消除。以下是疏通關係,協調矛盾的幾項具體方法:

創造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環境

工會小組長平時要在生活上多關心和照應組員,以自己的模範帶頭作用促進組員們珍視團結,珍惜友誼。在協調組員間的關係時,要注意培養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心理氣氛,努力在“工會小家”中創造出親密合作的同誌情。

促進組員間的交流和溝通

人際關係有個“相近性”原則,即人際關係的優劣與交往頻率和熟悉程度密切聯係。依據這個原則,工會小組長除善於利用工會小組會之外,還可在小組內開展一些輕鬆愉快的文體活動,如組織郊遊、參觀等,以此增進組員間的交往和溝通,使大家的關係更加融洽和諧。

善於處理各種矛盾

在工會小組中常會出現一些日常性的小矛盾,對這些小矛盾,應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有時可采取說理、批評、談心的方法,有時則要從中調解,采取婉轉的方法來解決矛盾。這就要求工會小組長要善於和巧於斡旋,正確地加以調節。要善於抓住和分析發生矛盾前的“蛛絲馬跡”,打好“預防針”,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11.工會小組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秘訣

在工會小組工作中,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小組長在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講究其藝術性。

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能以理曉之,以理服之,而且能以情感之,以情化之。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因此,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必須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結合。如果理和情分裂,甚至對立,那麼,再深入透徹的說理也難以打動人心,使人心服口服。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情理結合,以情感人呢?這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經常深入群眾,密切聯係群眾。要密切聯係群眾,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虛心向群眾學習,善於吸取群眾的經驗;關心群眾的冷暖疾苦,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與職工群眾心貼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要尊重和信任群眾,尋找教育的共同點。要與職工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就必須尊重和信任他們,決不能傷害群眾的自尊心。尊重人的自尊心,並因勢利導地發揮人的自尊心,才能得到群眾的尊重和信任,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產生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共鳴,這樣就容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堅持群眾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職工群眾,而職工群眾是國家和企業的主人,是曆史的創造者。在社會主義國家裏,職工群眾既是受教育者,同時又是教育者。因此,工會小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堅持正麵灌輸原則的同時,要堅持職工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所謂自我教育就是讓職工通過自覺學習,能以自身自覺的內心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分析,通過自己的選擇與認同,吸收或拒絕、接受或摒棄某種思想觀點,堅持或糾正某種行為的方法。自我教育的過程,是發動職工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是職工群眾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過程。自我教育包括自我修養。實際鍛煉、發揮先進人物的先鋒模範作用、群眾中的談心互幫活動、群眾性演講、先進入物和事跡報告會等形式。

掌握和運用心理的個性差異

人心理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麵。”人的心理的個性差異既表現在人的心理過程,也表現在人的個性方麵。人的心理過程的個體差異不僅表現在個性傾向性方麵(需要、動機、興趣、信念、理想、世界觀等),也表現在個性特征方麵(氣質、能力、性格等)。

了解人的心理個體差異,針對人的心理個體差異的特點,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使受教育者產生相應的心理活動,收到較好的心理效應。反之,不根據心理個體差異的特點,就會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式化與一刀切,使思想政治工作簡單化、機械化,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心理上的積極因素,克服與限製心理上的消極因素,揚長避短,以收到最佳效果。

12.工會小組長處理日常事務的步驟

工會小組工作麵廣、線長,需要工會小組長處理的事情也就十分繁雜。如何熟練地運用各種工作方法,講究處理事情的藝術,則成為工會小組工作藝術的重要內容。

隨機決斷

掌握好隨機決斷的藝術,需要做到:一是要胸有全局,統籌整體。要善於從全局和整體出發,把握住整體內部和外部的關係,抓住要害,帶動整體,從而避免遇事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的被動局麵。二是審時度勢,當機立斷。這就要善於捕捉時機,分清輕重緩急,在事物發展的進程中,隨機應變,果斷決策。工會小組長在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視,如在突發性事件麵前,尤其是處理與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突發性重大事件中,就需要審時度勢,當機立斷。

掌握火候

掌握火候也稱為適度,是指善於根據事物的質和量的關係,把握最佳適當的工作藝術。管理者說話要注意分寸,辦事要掌握火候,既要防止冒進、急於求成,但也不能落在時代和群眾的後麵。工會小組長在處理事情時,要想掌握火候,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心中有數,即對情況和問題要有基本的數量分析;二是要注意選取最佳適度。最佳適度,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般度中,最有利於保持事物的穩定性,最有利於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或者最有利於發揮事物的作用,同質相統一的一定量的界限。選取最佳適度,是使管理工作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條件。

留有餘地

所謂留有餘地,這裏指的是我們在說話辦事時,要力求留下回旋的餘地,以彌補主觀認識上可能出現的失誤,爭取主動,以防萬一。這是領導者處理事情的一種藝術。

工會小組長在處理事情時之所以要留有餘地,是因為人們對規律的認識存在著客觀上的局限性。小組長對所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下子就認識得很準確、很深刻,即使是完全正確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也可能碰到預料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留有餘地的工作藝術,還需要我們在辦事情時,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即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現有力量得到合理使用,使所要處理的事情取得較圓滿的結果。

13.工會小組長安排班組工作的方法

工會小組長的工作方法,實際上就是指工會小組長為了實現工會小組的工作目標而運用的具體方式和手段。工會小組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人員組成,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工會小組長作為“兵頭將尾”,起著主導作用,運用具體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使小組的管理工作處於良好狀態,實現工會小組工作的目標。

工作方法是我們實現既定目標的“中介”和“橋梁”。工作方法得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對於工會小組長而言,講究工作方法,就是在具體的工會小組工作中,不盲目行事,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講究科學性,提高工作成效。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講究工作方法是正確履行職責的重要保證。工會小組長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集中工會小組職工的智慧,做出科學的決策,製定符合實際的工作目標和計劃方案,並動員、組織工會小組成員去實施。在這一過程中,如何集中職工群眾的智慧,了解職工群眾的願望和要求,製定正確的工作目標、計劃和方案;如何動員、發動、組織職工群眾等等,都需要借助於正確、科學的工作方法。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工會小組工作存在著“僵局”,想不出好主意,工作方法無新意,致使工作無法開拓生動活躍的局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會小組長沒有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死板僵硬,缺乏科學性,無法把職工群眾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來。要改變這一僵局,講求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2)講究工作方法是新時期工會小組工作的新要求。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由於經濟體製、企業經營機製以及人們的觀念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工會小組工作同樣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工會小組工作麵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工會小組長,根據工會小組工作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創新工作方法,使自己能夠按照工會小組工作的新特點和新要求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正確有效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