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子皙自縊而死。對鄭國人來說,子皙的死可謂是大快人心,人們將他的屍體放在大街上示眾,旁邊還立著一個木牌,上麵寫著他的罪狀。
子產拜相
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鄭國夾在晉楚兩國之間,成為兩國紛爭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危害的國家,長期勞兵傷財。到了春秋後半期,鄭國的處境已經非常困難,國內民窮財盡,盜賊蜂起,國君被戕殺,卿族爭權奪利,內亂紛爭,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這時候,鄭國出了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子產。他從鄭簡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開始擔任相國一職,對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改革,留下很多動人的故事。
如在議論時政方麵。鄭國人有到鄉校休閑聚會的習慣,人們會坐在一起議論國家政策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認為這是一種很不敬的行為,於是想把鄉校給毀了。子產卻不同意,他說:“人們勞動之餘聚一下,議論議論時政的好壞。如果他們覺得政策好,我們就推行;如果他們覺得政策不好,我們就及時改正。他們就相當於執政者的老師,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毀掉它呢?我聽說做好事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仗權勢可以堵住怨恨。正如防川一樣,河水大絕口會傷害更多的人,不如開個小口,讓河水暢通流出。現在我們聽取大家這些議論就相當於開小口了。”然明聽後佩服地說:“我現在知道你確實是一個成大事的人,小人確實沒有才能,我們鄭國以後就靠你了。”
在用人方麵。子產推崇“任人唯賢”,而對於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則不給任何機會。有一次,子皮(子產的恩人)想讓自己的家臣尹河擔任自己封地的主管,子產認為尹河沒有能力勝任。子皮說:“尹河是一個謹慎的人,我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通過這個機會讓他學習學習吧!”子產批評道:“喜歡一個人,就要做出對他有利的事。現在你喜歡尹河,卻把重要的政事交給他做,這就好比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卻切割東西,這樣做很容易使他弄傷自己,以後誰還敢得到你的喜歡呢?”他還對子皮說:“你是鄭國的棟梁,要是你這個棟梁壞了,住在屋裏麵的人恐怕要遭殃了。比如說一匹漂亮的綢緞,是不能讓一個不會裁剪的人用來練習裁剪衣服的。你這個棟梁之才就好比精美的綢緞,怎麼能讓一個毫無經驗的人來練習做官呢?如果非要堅持,恐怕會對你自己造成傷害。”子皮聽後了,非常感動,心悅誠服,取消了任用尹河的想法。
在法政方麵,子產首次“鑄刑書”,將律鑄在鼎上,公布於眾。晉國的大臣叔向知道這件事之後,立即寫信批評子產:“原來我還以你為榜樣的,現在你卻做出這麼令我失望的事。過去郡主審理案子的時候,沒有采取法律條文,擔心百姓根據條文爭論。現在百姓有了法律依據,就會對尊貴的人無所顧忌,敢於根據法律條文與尊貴的人爭論,那麼國家就難以治理了。”子產回信道:“我沒辦法做到你所說的那種長久之計,但我現在也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考慮。”子產將法律鑄造在鼎上,成為我國第一個將刑律公布於眾的人,反映了他順應曆史潮流進行改革的決心。
在外交方麵。魯襄公三十一年,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繳納貢品。晉國對鄭國這個小國一點也不重視,用非常簡陋狹窄的賓館接待他們,鄭國的禮物根本都無處可放。於是子產命人將晉國賜予他們的旅館牆拆掉,讓自己的馬車進去。當晉平公質問他為什麼拆了自己的旅館時,子產不卑不亢地說:“我們鄭國是個小國,一切都聽從貴國的吩咐,不敢有絲毫怠慢。現在我們國君親自帶禮物來朝拜貴國,貴國國君卻一直不接待,反而用這麼簡陋的賓館招待我們,我們運送禮物的馬車根本進不來。我擔心馬車上的禮物在外邊會被風吹雨打受到損害,到時候貴國又要怪罪我們,隻好把牆拆了,將禮物運過來。我聽說從前晉文公當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殿很小,而接待諸侯國的賓館卻很大。外國使者到來時,一切事務都有人打點,讓外國人感覺像到了自己家裏一樣,文公也從來不讓外來使者久等,與外國使者同憂共樂。如今貴國卻讓外國使者住著像奴仆一樣的房子裏,門小得竟然連一輛馬車都進不來,我們又不能翻牆而過。接見賓客沒有時間安排,召見令又不知道何時才發。現在我們拆毀圍牆也隻是為了存放貢品,如若不然,我們的罪過就更大了。鬥膽地問一句:現在還有什麼指示嗎?雖然貴國遇上魯國的喪事很憂傷,我們又何嚐不是呢?如果我們能及時獻上貢品,那麼我們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也是貴國國君的恩惠吧,我們不會感到辛勞的。”子產這樣巧妙的言辭,既解釋了拆掉旅館牆的原因,又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令晉國人無言以對。晉平公知道之後,讓使者向鄭國國君表示歉意,並馬上接見了他們,隆重宴請了鄭國國君,還送給他許多豐厚的禮物做為回報。子產以勇氣和智慧為國家贏得了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