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五經:《春秋》(7)(3 / 3)

趙盾為國鞠躬盡瘁,按說應當得到國君的重視。但晉靈公長大後,胸無大誌,卻遺傳了母親穆嬴潑辣蠻橫的性格。他見趙盾權傾朝野,心中不快,不但事事與他作對,還常常借助虐待別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後來終於導致了“趙盾弑君”事件的發生。晉靈公死後,晉成公即位,晉成公對趙盾信任有加,還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他的兒子趙朔。晉成公的兒子晉景公即位不久,趙盾去世。趙盾去世後,晉國的霸業也日漸衰落。

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行為君之道,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的生活,他大量征收賦稅,導致民怨沸騰。不僅如此,他還利用彈弓從高台上射行人,看到大家躲避彈弓而逃跑的樣子,很開心。他的廚師,由於沒把熊掌燉爛,他就殘暴地殺害了廚師,然後將廚師的屍體放在筐裏,讓宮女們用車載著筐,經過朝廷,讓大家看到違背他意願的下場。大臣趙盾和士季看到車上露出死人手,就詢問發生了什麼事,並為晉靈公這些有礙賢德的事而擔憂,於是前去勸諫晉靈公。

士季想得比較遠,他對趙盾說:“如果您先勸諫大王,他不聽,以後就沒有其他人有能力勸諫了。不如讓我先勸諫大王,然後你再接著勸諫。”趙盾覺得此計甚佳,就同意了。

於是士季就去拜見晉靈公,但他連續往前走了三次,一直走到屋簷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未等士季開口,晉靈公就說:“寡人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你不用說了,我會改正的。”

士季沒有就此離開,他先叩頭,然後回答說:“誰沒有犯過錯呢?隻要犯了錯誤能及時改正,這就是大善了。《詩·大雅·蕩》中說:向善都是有一個開始的,堅持到底比較困難。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隻有很少人能彌補自己的過失了。因此,大王您如果能做到始終向善,我們的國家就有了保障,國家和臣子們都有了依靠。《詩·大雅·烝民》還說:周宣王犯下過失,有仲山甫來彌補。這說明周宣王能補救過失。因此國君自己要能彌補過失,這樣君位就不會失去了。”

盡管士季諄諄教導,盡管晉靈公主動表示會改正的,但晉靈公依然沒有改變昏庸的做法。後來趙盾又多次勸諫,晉靈公感到很煩,便派麑刺殺趙盾。

早上,麑來到趙盾家。趙盾的臥室門開著,他已經穿戴完畢,準備上朝。因為時間還早,趙盾就穿好衣服,坐在床上打盹。麑看到這幅景象,非常感動,不忍刺殺趙盾,然後就悄悄地從房中退出來,感慨道:“趙盾按時上朝,時刻不忘朝見國君,這才真是百姓的靠山啊!如果我殺了這樣一個一心為百姓、為蒼生的好人,我這是對國君的不忠。可是如果不殺他,我又違背了國君的命令,這是不守信。不忠也好,不信也好,任何一條罪名都很折磨人,我還不如去死!”說完,麑一頭撞在一棵槐樹上,自殺了。

晉靈公見麑無法殺掉趙盾,就決定自己動手。

九月的一天,晉靈公假意邀請趙盾喝酒,但提前卻埋伏好了士兵,準備借機殺掉趙盾。君臣二人正在飲酒的時候,趙盾的車夫提彌明發現了晉靈公的陰謀,便快步走向殿堂,對趙盾說:“臣子陪國君喝酒,酒過三巡就應該告退,否則就是失禮了。”說罷,便將趙盾攙離酒桌。

晉靈公怎麼會放棄這個大好時機呢?他命人將猛狗放出來咬趙盾。提彌明赤手空拳上前與猛狗展開搏鬥,最終打死了猛狗。

趙盾恨恨地說:“不用人而用猛狗,即使它再凶猛,又有什麼用!”然後,他與提彌明與埋伏的士兵搏鬥,邊打邊退。後來提彌明戰死了。剩下趙盾一人孤軍奮戰,形勢很危急。這時候,一個叫靈輒的士兵站出來幫助趙盾。

靈輒原來是翳桑這個地方的一名普通百姓。有一天,趙盾到首陽山打獵,就住在翳桑。在打獵的時候,他發現有一個人暈倒在路旁,便派人前去詢問。這才知道,靈輒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他是被餓暈了。於是趙盾就派人給靈輒拿吃的東西,但是靈輒隻吃了一半。趙盾覺得這個人既然這麼餓,卻不把東西吃完,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是怎麼回事,靈輒解釋道:“我已經出來做了三年的仆人,家中還有一個老母,三年來我從來沒有見過她。不知道她現在還活著沒有,現在馬上就要到家了,我想把剩下的食物留給母親吃。”

趙盾對他的孝心很讚賞,囑托他吃完就是了,然後又送了他一些食物,讓他回去探望自己的母親。

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士兵。現在眼見趙盾有難,他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保護恩人,將武器倒過來抵擋其他士兵,趙盾這才勉強脫險。趙盾這才知道,靈輒就是昔日在翳桑認識的餓漢,趙盾問他名字和住處,準備日後報答,但靈輒什麼也沒說就走了。於是趙盾也趕緊逃亡了。

晉靈公對趙盾的迫害引起趙氏家族等人的不滿。九月的一天,晉靈公在桃園遊玩,趙盾的堂弟趙穿帶領近衛軍,殺死了晉靈公。然後趙穿命人接趙盾回來,此時的趙盾正在逃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