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楚成王沒有殺重耳,將他和他的隨從送到了秦國。
秦穆公願意支持重耳複國,不過要重耳答應,日後繼承君位後,要將河東五城割讓給秦國。重耳考慮一番後,答應了,秦穆公大喜,送給重耳五名女子做妻子,這其中包括自己最寵愛的女兒文嬴——文嬴曾經嫁過晉惠公的兒子晉懷公,也就是說,她是重耳的侄媳婦。重耳很尷尬,胥臣引經據典告知娶她為妻的好處,重耳才勉強答應接受。文嬴因為是公主,所以難免驕縱,重耳也不以為意。秦穆公看重耳這麼明白事理,更願意支持重耳複國。況且晉懷公還是晉國公子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自己將女兒嫁給他以示優待,他為了回國繼承君位,竟然不辭而別,這也讓秦穆公很氣惱,所以他寧願輔助重耳。
公元前636年春,秦穆公派三千名秦軍護送流亡十九年的重耳渡過黃河,到達晉國。重耳聯係昔日舊部,欒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強族皆積極響應重耳。加之晉懷公統治不得人心,很多人都表示歸附,重耳很順利地就打敗了晉懷公,被擁立為新的國君,即晉文公。晉懷公在逃亡的途中被殺,重耳繼位後處死了兩個支持惠公的權臣,穩固了朝政。
政局穩定後,晉文公賞賜了許多在逃亡時對自己有恩惠的人,很多人都得到重賞。曾經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讓重耳充饑的介子推沒有為自己爭取俸祿,晉文公也沒有特別優待他。後來他死後,重耳非常哀傷,下令全國將介子推被焚燒的日子三月五日定為禁火日,僅吃寒食,中國因此形成一個非常有名的節日——寒食節。
秦、晉韓原之戰
秦穆公十三年(公元前647年)冬,晉國遭遇旱災。晉國無奈,於是向鄰國秦國購買糧食度荒。秦穆公就此事召集群臣開會。
大臣丕豹與晉惠公有殺父之仇,因此他明確地反對向晉國出售糧食。他還對秦穆公說:“晉國國君曾經對大王您無禮,這件事大家都知道,晉國國君已經失去了民心了。況且晉國遭遇災難,這說明晉國國君又失去了天命。我們不應該售糧給他們,反而要順從天意,趁此機會討伐他。”
秦穆公認為百姓無罪,但也沒有明確表態,於是詢問公孫枝的意見。
公孫枝說:“大王您曾經幫助過晉國國君,他卻對您和百姓都做出無禮的事。現在因為幹旱有求於您,這也許是天意。如果您不售糧給他們,上天反而會憐憫晉國百姓。萬一百姓有所怨言的話,晉國國君反而說這是您不肯施恩惠,您反而得罪了百姓。不如我們售糧給他們,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因此感謝您,而對他們的國君有所怨恨。如果以後晉國國君做出不聽命的事,我們即使討伐他,晉國的百姓也不會幫助他。”
秦穆公依舊不表態,又詢問百裏奚的意見。
百裏奚說:“誠如大王所說,各國都可能遇到天災,百姓是沒有罪的。晉國國君曾經對您不恭,他們的百姓對您不恭了嗎?救助災民,體恤百姓,這是天道。大王遵循天道行事,肯定會獲得福報。”
聽完大家的議論,秦穆公決定售糧給晉國,解決了晉國的燃眉之急。
所謂無巧不成書,第二年,秦國又遇到了災荒,秦國使者來到晉國,向晉惠公買糧。晉惠公也就此事召開群臣會議。
一開始,晉惠公想讓黃河以西的五個城邑給秦國運糧。
大臣虢射卻認為此事不妥:“不將這五個城池給秦國(驪姬之亂時,晉惠公曾經以割讓黃河以西之地為條件請秦國發兵,幫助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繼位之後卻反悔),卻讓這五個城邑運糧食給秦國。這樣秦國不但不會感謝我們,反而會更怨恨我們。我們幹嗎白白將糧食借給他們卻招來怨恨呢?不如不賣!”
晉惠公覺得虢射講得很有道理,但是另一個大臣慶鄭卻說:“既然已經違背誓言不給秦國土地,幹嗎還要再吝惜這一點糧食給呢?這是公然背叛他們曾經對我們的善意和對我們的友好。如果我是秦國國君的話,恐怕會來攻打晉國。”
晉惠公聽到這話很不高興,就斥責他:“你懂什麼?!”於是下令不準出售糧食給秦國。慶鄭聽到這個命令後,不禁感歎道:“國君將來肯定要為這個決策後悔!”
晉國連著兩次對秦國做出忘恩負義的事,讓秦國很惱火。秦國渡過災荒之後,就率領大軍討伐晉國。秦軍出征前,秦穆公讓卜徒父占筮,得到的是吉兆,並且預言說晉惠公一定會被俘虜。原本晉惠公已經做出有失民心的事了,現在聽了這樣的占卜結果,秦軍猶如吃了定心丸,鬥誌昂揚地向晉軍發起了進攻。
戰事果然像占卜師所預言的那樣,秦軍連戰連勝,三敗晉軍,渡過黃河之後,直接深入晉國境內,到達韓原。晉惠公親率大軍,也來到韓原。兩國在韓原地區兵戎相見。
決戰前,晉惠公命大夫韓簡偵察秦軍,韓簡回來報告說:秦軍各個驍勇善戰。晉惠公知道自己遇到了勁敵,但已經不可能退回了,隻好硬著頭皮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