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晉獻公並沒有廢棄太子的意思。一計不成,驪姬又生一計。她找了機會將太子召回來,宴請他吃飯,然後又向晉獻公哭訴,說太子調戲自己,並以“我父王老了”這樣的話來刺激晉獻公。晉獻公自然不信。於是驪姬第二天就邀請太子跟自己一起郊遊,但事先在自己頭發上塗了蜂蜜。結果在郊遊的時候,很多蜜蜂都圍繞著驪姬,驪姬便讓太子幫自己趕走。太子從身後用袖子趕驪姬頭上的蜜蜂。這一幕被驪姬刻意安排在一旁偷看的晉獻公看到了,晉獻公非常生氣,當時就想殺了太子。
但是狡猾的驪姬卻幫太子求情:“是我讓太子回來的,如果他現在被殺了,這不都是我害的嗎?家醜不可外揚,其他人不知道這件事,大王您這次就放過太子吧。”晉獻公想想也對,就將太子趕回了曲沃。
在太子臨走前,驪姬找機會對太子說:“你父王昨晚夢到你的母親齊薑,她說她很思念你,你要趕快祭祀她,以免她牽掛。”於是太子聽命。
但暗中,驪姬卻命人把太子祭祀用的酒和肉偷走,在裏麵偷偷放了毒藥,然後以太子的名義將酒和肉獻給晉獻公。但她的目的不是毒死晉獻公,自然不會讓晉獻公吃到這些食物,而是借機讓晉獻公將肉喂狗,結果狗吃了下了毒藥的酒、肉,自然就被毒死了;將這些酒、肉給小臣吃,小臣也被毒死了。晉獻公看到這種情況,大怒,以為太子要殺害自己,準備懲治他。太子聽到這個消息,嚇得逃到曲沃,太子逃跑了,晉獻公就殺害太子的老師杜原款。
有人向太子建議:“你為什麼不揭發驪姬的陰謀呢?相信隻要你為自己申辯,大王查明真相,就會饒恕你。”
太子卻說:“父王如果沒有驪姬娘娘的照顧,會寢食難安。如果我向父王說明真相的話,恐怕她要受到父王的懲罰。父王其實是不想懲罰娘娘的,他這麼大年紀了,我怎麼能做出讓他為難和傷心的事呢?”因而不為自己辯解。
知情人為太子擔心,但太子堅持不告發驪姬,就隻好勸他快些逃出晉國,可太子卻不肯,他說:“現在父王對驪姬的罪過還不知情,我現在帶著毒害父王的罪名逃走,哪個國家敢接納我呢?”由於實在沒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於是太子被逼上吊自盡。
除掉了太子之後,驪姬依然不肯罷休,又將魔爪伸向重耳和夷吾。她向晉獻公道:“重耳和夷吾兩個人都知道太子要毒害您的陰謀,但卻知情不報。”
昏庸的晉獻公,聽信了驪姬的惡言後,竟然派兵攻打重耳。重耳無奈,但又不能背負著不忠不孝的罪名還擊,於是他一邊命手下的人不準抗擊父王的軍隊,一邊帶領賢士趙衰、狐偃、咎犯、賈佗、先軫等人逃往狄族人居住地,夷吾則逃到了屈城。
第二年,晉獻公派軍隊到屈城攻打夷吾,夷吾雖然抵抗,但難以抗擊父王的一國之力,就與屈人訂立盟約,然後出走,也準備逃往狄族人的居住地。
夷吾的手下卻芮說:“重耳已經逃亡到狄國去了,現在你效仿他也逃到狄國,說明你也是有罪的。不如去梁國吧。梁國是秦國的鄰居,你去梁國之後,容易得到秦國的庇佑。”於是夷吾逃往梁國。
至此,驪姬已經除掉了三大障礙。晉獻公去世後,她的兒子奚齊順理成章繼位,成為晉國國君,驪姬請荀息當國相輔佐自己的兒子。但奚齊繼位才一個月,就被太子的支持者——晉國大夫裏克殺死,這時候晉獻公還沒來得及安葬呢,可憐驪姬白白籌劃了這麼久。當時的國相荀息,在奚齊死後,擁立晉獻公的小兒子卓子為國君,但才一個月不到,裏克又殺了卓子,荀息被逼自盡。接著,裏克按照長幼順序,邀請晉獻公的二兒子重耳回國繼位,但重耳婉言謝絕了。裏克隻好邀請晉獻公剩下的唯一一個子嗣夷吾,擁立他登上了國君的寶座,是為晉惠公。晉惠公擔心自己重蹈奚齊、卓子的覆轍,對裏克很不放心,於是他逐步削弱了裏克的軍權,然後找機會包圍了他的府邸,裏克在家中自盡而亡。至此,晉國才勉強恢複了穩定,由驪姬造成的災難才逐漸平息。
重耳四處流亡
重耳的支持者雖然不及太子申生那麼強大,但由於重耳的賢德,他身邊還是聚集了一些人才,其中以趙衰、狐偃、咎犯、賈佗、先軫五人最為出色,有“五賢”之稱。重耳受到驪姬的迫害,無法再在晉國待下去,隻好帶著“五賢”流亡國外,沒想到此後近20年都要過著流亡的生活。
重耳首先流亡到狄國。當時狄國人剛好戰勝了一個叫做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該部落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這兩個女人被賞賜給重耳。重耳取季隗為妻子,將叔隗賞給了跟自己一起流亡的趙衰。重耳與季隗生了伯儔和叔劉兩個孩子,趙衰和叔隗生下了日後鼎鼎有名的趙盾,此為後話,暫且不提。
在狄國呆了一段時間,重耳想去齊國了,於是對妻子說:“你等我二十五年吧,如果二十五年後我沒有回來,你就改嫁把。”季隗則回答說:“我現在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那時候都該進棺材了,還會改嫁嗎?還是讓我等你吧。”不過重耳還是在狄國生活了十二年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