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齊國經曆了齊襄公多年的暴政,終於發生內亂。齊襄公的堂兄弟公孫無知率先舉起反叛的大旗。
其實這對堂兄弟的矛盾,早在齊僖公時就種下了。齊僖公雖然喜歡太子諸兒,但對自己的侄子公孫無知也很優待,這對堂兄弟所享受到的待遇一模一樣,這令太子諸兒很不滿。他繼位後,多方找茬,說堂兄弟的權力太多,想要剝奪他一部分權力,這引起公孫無知的極度不滿。於是便勾結齊國大夫,在內亂爆發時,闖入宮中,殺死齊襄公,自己繼位,成為齊國國君。齊國最後落入他的手中,這是管仲和鮑叔牙都不願意看到的。
公孫無知是靠叛亂登上國君地位的,名不正,言不順,國內難免有怨言,結果繼位之後才一年,就被齊國貴族聯合殺死。這下,齊國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中,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覺得機會來了,都想快點回國,奪取國君的寶座。
此時的齊國臣子,勢力最大的是正卿高溪。正卿高溪與公子小白自幼就是朋友,他自然是支持公子小白的。於是當群臣商議該由誰繼位新君時,正卿高溪派大夫國氏立即前往莒國,將公子小白請回國內。公子小白接到正卿高溪的消息後,仔細研究了國內的形式,也覺得回去有望繼承國君,於是便向莒國借了些兵馬做後盾,日夜兼程往齊國趕。
而公子糾此時正在魯國避難,他的外公魯莊公知道齊國的局勢之後,非常焦急,趕緊派人護送自己的外孫公子糾回國,希望他能繼承王位。而此時的小白已經出發了,公子糾沒有勝算在他之前趕回齊國,公子糾的輔政管仲就自告奮勇前去阻止。
管仲率領乘兵車,來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埋伏。公子小白行至此的時候,管仲突然冒出來,拿著弓箭就向公子小白射去。隻聽得“當啷”一聲響,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公子小白已被自己射死,於是就率領人馬回去複命。公子糾放下心中包袱,以為自己準能繼承齊國國君,就不慌不忙地向齊國趕去。
實際上,公子小白並沒有被射死,管仲的一箭隻射中了他的銅製衣帶勾上,他是假裝死去而倒下的。雖然大難不死,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都不敢再大意,行路的時候更小心,行駛的速度也更快,終於有驚無險地先於公子糾到達齊國。
到了齊國後,公子小白和鮑叔牙並沒有急著進城,而是先由鮑叔牙回到城中觀察形勢,趁機遊說各大臣擁護小白。由於齊國勢力最大的正卿高溪和大夫國氏都擁護小白,小白便被迎回城內,成為齊國國君,這就是日後鼎鼎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就派使者告知公子糾不必再回國,新君已經確立。管仲這才知道小白裝死,一怒之下殺了來使,公子糾則在外國的支持下,率領500名魯國士兵與齊國開戰,不料以失敗告終,隻得和管仲逃回魯國。有了公子糾這件事,齊、魯兩國不可能再相安無事,齊桓公就派兵攻打魯國。與齊國相比,魯國是一個小國,不久便無力應對。魯莊公覺得沒必要為外孫影響自己的國家,於是派人與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兩個條件:殺掉公子糾;將管仲送到齊國,魯莊公照辦了。自此,齊桓公終於坐穩了國君的位置,他在鮑叔牙的推薦下,齊桓公大度地任命昔日敵人管仲,正式開始大展宏圖的一生。
曹劌論戰
因為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王位的事,齊國與魯國成了敵人。魯莊公取得暫時的和解之後,決定回國操練軍隊,司機報複齊國。為了魯國的強大,他在政治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良,如平民百姓可以勸諫國君等。
一段時間以後,魯莊公覺得自己的軍隊已經比較強大了,時機成熟了,可以再與齊國大戰一場了,於是準備再次舉全國之力,準備向齊國發起戰爭。恰逢此時,齊桓公自恃實力強大,咽不下魯國當年包庇公子糾的行為,又向魯國發動攻擊,魯莊公雄心勃勃地決定迎戰。
這時候,有一個叫做曹劌的平民百姓,要求覲見魯莊公。他去之前,他的同鄉就忍不住打擊他:“國家大事自有國君和臣子們操心,你何必摻和進去呢?”
曹劌不以為然:“國君和臣子們的目光短淺,不見得能深謀遠慮。”說罷,依然前去拜見魯莊公,沒想到獲得了接見。
曹劌見到魯莊公,問:“大王您憑借什麼打這場戰?”
魯莊公回答說:“衣服、食物這些生活必需品,我不會獨自享用,一定會將之分給身邊的人。”言外之意,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還不錯的君主。
沒想到曹劌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給魯莊公潑了盆“冷水”:“衣服、食物,這些隻是小恩小惠,況且一般的平民百姓難以獲得這些福利,他們是不會聽從於您的。”
魯莊公接著說:“在祭祀的時候,所用到的豬牛羊等牲畜、貢品玉器、絲織品等,我不會虛報數目,對神明一向虔誠。”
曹劌仍然潑“冷水”道:“即使您如實上報數目,這些對神明來說也隻是小信用,他們也不會保佑您的。”